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elix Horn 《文博》2009,(6):26-35
利用三维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科学的数据计算,计算机可以制造出虚拟三维形象,便于展示与交流。至今为止,秦俑坑中出土的大多数陶俑的彩绘留存不多甚至没有。色。大部分原始彩绘均已脱落,只有极少部分彩绘保留至今。本文以虚拟三维模型重构了秦俑原始彩绘,显示了其功能与意义。俑(T21G18-03)是这次工作的对象。陶俑主要显现出灰暗的陶一尊将军俑(T9:1)和一尊跪射陶俑出土时彩绘的纪录档案是重构工作的出发点。通过三维扫描仪将陶俑表面形状进行数据记录,这是重构工作的基础。然后通过数码照片记录彩绘现状,并将这些照片进行三维机理处理。采用三维绘制软件进行重建和摹绘工作。数据模型过程可以模拟和大多数彩绘和表面情况。这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几件典型陶俑,将秦俑的原始状态展示给大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多彩的秦俑军阵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政试院头门彩绘被清漆和大漆覆盖,由于清漆老化,出现发黄、剥落等病害,使彩绘变得模糊不清。为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彩绘面貌,通过化学溶胀的方法,有效去除彩绘表面的清漆和大漆,并用隔离膜材料将原始彩绘进行保护,再在隔离膜层上进行彩绘的复原,最后对彩绘进行全部封护。学政试院头门彩绘保护修复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为同类型的古建彩绘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威磨咀子考古出土的汉代彩绘木马,不仅数量多,而且形体较大,具有河西汉马的典型特征;根据彩绘木马的材质状况,其类型属于潮湿而糟朽木器,急需进行修复保护。为此,针对目前彩绘木马的保存现状,本修复工作运用现代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木马彩绘颜料进行了分析,物相结果表明:黑色为墨,白色为石膏,红色为朱砂、铅丹。同时遵循原始制作工艺,选用汉代棺板木作为复原材料对残缺部件进行了复原修复,采用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MMA)材料为其制作了辅助支撑底座,使用Paraloid B-72试剂对表面严重糟朽木质、彩绘层实施加固,使用聚醋酸乙烯酯对脱落部件实施粘接,利用原始铆眼套合与加楔技术对木马部件进行了组装;最后,通过安装辅助支撑底座使受损彩绘木马得到了妥善保护,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余雯晶 《江汉考古》2021,(5):98-114
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种类丰富、纹样多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对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其在器物组合、器形、表面处理方式、彩绘纹样、色彩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并对这些彩绘陶器的地域特征、制作、使用、文化因素及其对汉疆域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亮 《文博》2009,(6):15-25
自1974年开始发掘秦始皇陵墓周围坑,就认识到陶质军队及所有雕塑品早在成形之时其上都有彩绘纹饰.但是直到1999年,对完整的雕塑品上彩绘漆层进行第一次成功加固后,陶兵俑才首次作为彩绘雕塑品被鉴赏.同时,在陵墓周围新发掘出土的其它类型的雕塑上彩绘保存较为良好,尤其是百戏俑和青铜禽类.从2003年开始,对漆层材料和技术的研究作为中德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在中国已经开展.这些研究使得对技术现状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包括对颜料和粘结剂辨别.他们还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原始色彩.2006年,该研究结果将作为重建色彩和图案计划的根据.从2号坑过洞的一组跪射俑中可以看到作为个人和作为一个编队的彩绘陶俑.显示其总体的图案效果,色彩与效果的生动组合,以及色彩装饰的细节.它也明显的说明了每一件雕塑品的彩绘都不相同,各自独立.装饰品的彩绘图案只限于特别的高级别军人如高级官员和将军.不同类型的复杂图案可以被重建.他们详细的描绘纺织品,以及因为伸展身体而使表面变形的纺织品.另一种类型的装饰是有造型的应用结构.这些单色的结构表面描绘了百戏俑裤子上的精细丝绸,青铜禽类的羽毛或青铜战车上将军的翡翠挂件的突起.装饰图案与真实纺织品之间的关系强烈的令人惊讶.出土的宝贵的丝织品构造可以让我们明白这些陶质雕塑的绘制者想描绘什么样的纺织品,并再次说明陶质雕塑的色彩装饰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焦作中站区靳德茂墓出土的彩绘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拉曼光谱仪(RM)和偏光显微镜(PLM)对彩绘陶器、表面颜料、彩绘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热膨胀仪对陶器的烧成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这些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两种彩绘钞票设计样稿马传德徐渊四十年代初,著名钱币收藏家王荫嘉先生得到了一种“光绪湖北官钱局银元壹大元”的原始彩绘钞票设计样。曾目击过该票的马定祥先生对其评价极高,称之为“中国纸币中极为罕见的珍品”。1949年王荫嘉先生故世后,该彩绘票一直由其子王健...  相似文献   

9.
龚德才  王鸣军 《文博》2009,(6):422-425
常熟严呐宅明代彩绘是江苏地区古建彩绘的典型代表。本文就传统材料白芨、明胶、荼皂素及传统方法如书画装裱的清洗等,在严呐宅明代彩绘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应用结果显示,这些传统材料和方法在古建彩绘保护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严呐宅彩绘保护中使用白芨和明胶加固液加固、茶皂素清洗、剥皮移植和纸纱封护等技术,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雕塑遗存,基本上都是大理石雕塑残片。出于对大理石的迷恋、对雕刻工艺的欣赏、对人体雕塑生动表现的着迷,当时的贵族热衷于收集这些残片并试图拼对与重建这些残破的雕塑。但是几乎没有发现任何颜色的残存,他们甚至不会去探究彩绘他们更赞赏大理石洁白无瑕的表面。19世纪早期,建筑学家们考察了西西里一些古代庙宇的彩绘残存,随后有关一些著名希腊神庙(如帕台农神庙)彩绘的重构工作在全欧洲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对于这些雕塑涂施彩绘的强烈质疑声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直到雅典卫城发掘工作的开展才证实了古代大理石雕塑彩绘的事实。出土时,很多破碎的雕塑残片上都残存有鲜亮的彩绘,但通常在出土几个小时后就由于干燥而剥落了,只有依稀的彩绘痕迹残存,以及工作人员的描述和水彩模画。今天,翻开现代有关古代雕塑的书籍,你会发现大量彩色照片,但总是显现白色大理石表面。有关雕塑的工艺、功能和历史发展的意义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很难得到一个完整的古代雕塑彩绘的例子。不仅仅是雅典卫城的雕塑曾经涂饰彩绘,经过重建工作这一时期有大量彩绘的例子。本次工作即是采用古代颜料与模具,尽可能完整的重建了一尊古代雕塑。  相似文献   

11.
馆藏彩绘陶器由于长期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常常产生酥粉、脱落等现象,需尽快采取有效性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针对文物的保存现状,笔者认为保护需分以下步骤:制定修复方案;照相记录;初步清理;预加固;清理;脱盐;加固;补全;照相记录。通过以上保护步骤,彩绘陶器得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恢复其原始形貌,展现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青海瞿昙寺壁画颜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瞿昙寺画郎和建筑彩绘所用的22个绘画颜料样品的 x-射线衍射和同位素 x 荧光分析.共分析出20多种无机矿物颜料,此外.还有蓝钯、黄钯有机颜料。本文对这些颜料的分析结果进行丁综合论述.并与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的彩绘颜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朝龙  李随森 《文博》2009,(6):403-406
龙门石窟在开凿时利用丰富多彩的彩绘颜料对窟龛和造像进行了装饰,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现存彩绘装饰的调查和研究,初步总结了龙门石窟彩绘装饰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并就龙门石窟彩绘装饰的时代和成分等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海柳湾墓地发现的彩绘符号,是目前考古发掘中集中在同一地点所发现的原始符号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次。《青海柳湾》收录了各种符号144种、679件,分别出土于235座墓葬之中。①最近几年,在整理柳湾文物库房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对这里出土的部分彩陶器上的符号进行了一些统计,本文仅就这些符号自身的特点和一些相关的问题谈一些看法。柳湾的彩绘符号都与陶器上的彩绘纹饰一样,是在陶器未经入窑烧制之前绘制的。从这些符号所在器物的种类和部位来看,绝大多数符号都绘于彩陶壶下腹部的无彩处,个别的绘于彩陶壶或彩陶罐的底部。大部分符号都以黑彩绘出,极个别的用红彩。绘制符号所用的颜料和绘制彩陶纹饰所用的颜料相同。在一般情况下,一件彩陶器上只绘一件  相似文献   

16.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作陶俑彩绘的仿真样品,探索失传两千年的秦人制作陶质彩绘的原始工艺,根据已知的各种信息,探讨了秦俑彩绘制作的传统工艺,包括生漆添加猪血的作用、生漆层的配方、颜料层的配方、生漆层和颜料层的制作方法、基底陶块的选择等。制作了陶俑彩绘的仿真样品:生漆层厚度为35~68μm;颜料层厚度:红色20~50μm,白色55~70μm、绿色50~70μm、蓝色55~65μm,与秦俑生漆层和彩绘层的真实厚度相近。生漆层中猪血的最适应比例为4%,颜料层中所用粘合剂适宜浓度:明胶:水为1:32,蛋清:水为1:2。仿真样品经过加速老化破坏循环后,可以大体重现彩绘从陶块上起翘脱落的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病害机理,开展彩绘加固或回贴实验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容波  兰德省  王亮  朱振宇  李斌  王春燕 《文博》2009,(6):266-268
为了掌握陕西省内陶质彩绘文物的基本情况、受损现状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我们开展了“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通过对咸阳地区汉景帝阳陵、杨家湾汉墓、汉武帝茂陵、窑店三义村等大型汉代墓葬出土彩绘陶器表面颜料进行研究,从颜料物质成分、彩绘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检测和分析,为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生涛 《文博》2009,(6):42-44
K0007号陪葬坑出土了一批青铜水禽,在其中发现了少量残存的彩绘。本文从铜禽彩绘的保护、清理、彩绘颜料分析和彩绘施彩工艺分析等方面对铜水禽彩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出现大面积严重风化褪色现象及彩绘层严重脱落、起翘,应尽快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在系统分析了该批彩绘兵马俑的病害种类及其产生原因后,通过XRD、SEM—EDS和Micro FT-IR对其彩绘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系统的修复方案,选取了合适的修复工艺及修复保护剂。结果表明,三乙氧基硅烷缩合而成的树脂胶材料对彩绘层进行回帖后,其强度有了明显的增强。经过自行研制的RFC显现加固剂处理后的彩绘颜色显现出了其古朴清晰的原貌,且颜料附着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