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著名口号"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由实证主义转向相对主义的标识性宣言,代表的是绝对的相对主义历史观。贝克尔错误地处理事件与事实、记忆与事实的关系,通过分割客观历史与主体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而抛弃客观性,认定历史是想象的历史,形成绝对的相对主义理论恶果。历史是事实,不是想象;历史是关于国家、民族以至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及一般规律的事实与确证,而非碎片化的个人经历和记忆。历史大势由三个方向构成:决定或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人类及民族社会的生存状态;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历史的实证研究必不可少,但历史研究的根本意义是把握历史大势、发现历史规律,为当下人的行动指明未来。历史的伸张是事实的伸张、规律的伸张。历史的强制阐释背离历史事实,颠覆事实基准,以前置立场和模式,对历史作符合论者前置结论的阐释。汤因比的历史文明体系模式、以既定的场外理论强制粗暴地对历史本体的研究、以文学话语强制历史真实,是强制阐释历史的主要表现。对任何场外理论的应用,都要有限度规约。必须清醒辨析文学性的历史文本和历史性的文学文本。强制阐释的历史不是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事实与历史真实 I.论历史真实 刘克辉史学月刊3期. 2.考据操作与历史事实的确立 林校生宁德师专学报l期. 3.有关。历史事实’及其相关问题 张耕华史学理论研究4期. ’ 二,历史进程的客观性与转折性 4.历史进程的客观必然性辨析 姚军毅江汉论坛2期. 5.历史转折与传统 张雄 (沪)社会科学6期. 三、历史决定论 6.也谈历史发展选择性的理论与实践韩卫东理论与改革2期. 7.论。活动、。交往。与历史决定论的实质 苏伟四川大学学报t期. 四、写史活动的主体 8.论历史主体 万斌浙江大学学报l期. 9.论历史主体的主体性特征 刁晶辉沈阳师院学报…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认识的性质上,迄今为止至少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论点。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兰克实证主义史学把历史认识视为对历史实在的客观反映,强调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认识论上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认识对历史客观实在的反映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发展,尤其是相对主义史学把历史看作是历史认识主体的能动创造,历史是历史学家主体思维的结果,在认识论中成为一种主体创造论。20世纪中叶以来,以爱得华·卡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了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认识客体之间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4.
历史事实的解释与历史学的客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学是一门以事实为出发点的科学。历史著述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早已成为人们治史的常识。但如果提出任何进入历史著述中的历史事实本身都包含着解释、承认这种观点也并不必然导致历史相对主义,似乎就有些难以理解,有悖常理。本文试图从历史认识的角度,探讨历史事实的解释与历史学客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特征及其兴起的原因,并对各种试图对这一转向作出修正的理论进行了考察,指出这些修正理论强调了历史中个体的经验和能动性,进而为记忆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结合提供了哲学和理论基础。记忆研究的兴起,向史学家提出了方法论、史学编纂和伦理上的新要求,并发展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史学的历史时间概念。而将记忆与创伤纳入历史研究范畴,则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实"和"真相"等概念。如何将历史、记忆与伦理整合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史学编纂模式中,依然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和存在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尤利安因复兴多神教和宽容犹太教而成为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一位皇帝。根据基督教和多神教史料记载,尤利安曾允许并协助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第二圣殿。由于文献中神迹和护教学色彩浓厚,加上缺乏犹太教史料佐证,学界在尤利安重建圣殿的相关细节上尚有争论,甚至有学者将尤利安重建圣殿及其失败归为基督教父的"杜撰"。但客观地看,尤利安曾经施行宽容的对犹太人政策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重建工作失败,尤利安的涉犹政策无果而终这一事件反而成为基督徒笔下彰显基督教胜利的典型例证。通过强势而排他的历史书写,基督教史学为尤利安的失败贡献了一场并不体面的"葬礼"。此后,犹太教继续走上漫长的内化过程,多神教也随着雅典学园解散而消亡,共同成就了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稳步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乔治忠 《史学理论研究》2020,(1):99-104,159,16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学科结构中属于同一个二级专业,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探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关系,首先应当跨过一个理念的门坎,即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确认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历史。厘清这种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大有利于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研究。如20世纪80年代中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兴起,即得益于此。这里,需要防止像西方某些史学流派那样割断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关系,批判那种取消历史理论研究的说法。在当今,史学史研究的可靠成果,应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揭示史学发展的规律,是史学史学科与史学理论研究共同的任务,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探索,大有学术开拓、理论创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制度与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把女性史作为专门史研究已是不争的事实,让女性回归历史以改革传统史学,也为不少学所认可。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女性人物及其活动从一般历史事件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女性史;习惯于把在整体史中添加女性活动,即视为对史学的革新。这种研究方式,始终没有摆脱女性在社会变化的主流及历史研究的主流中被孤立出去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传统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质疑历史认识客体的真实性,强调语言对历史建构的决定性意义,把历史文本等同于文学虚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反思传统史学理论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其所表现出的相对主义和反实在论特点,也颇受人们的质疑。近年来,西方学者开始试图建构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范式,即所谓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反思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也是我国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刘华初副教授讨论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文章,欢迎学者们参与对此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倩  谢佾梦  曹宇 《神州》2011,(9X):24-25
读完这本书后,深深体会到作者的责任之心,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治学严谨,对史学的性质以及未来发展道路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中肯的建议。本文简介了本书六章的主要内容,从历史事实本身、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两方面集中论述了历史事实两面性的问题。历史事实的两面性即是历史事实主客观性,它的提出主要目的在于使人们在倡导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注重历史学家的事实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一下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与人文精神。在追求真理的同时,始.终记住追求真理的最初目的,不要走入极端,为满足虚荣而导致扭曲事实、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1.
从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到历史人物的分析研究中 ,心理学与历史学至此结下不解之缘。十九世纪末开始的心理史学发展至今所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从被人肯定到被人怀疑是否有科学性 ,对它的肯定以及否定始终围绕着资料可信度、人物心理意识重建、精神分析理论等问题而展开。心理史学在危机与转机之间寻找通向对历史事实近似的探寻 ,对历史意义有价值的发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梁启超先生是近代历史的深度参与者,也是博通中西,纵贯古今的史学家,他对于史学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观点对历史研究很有启发。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吾尝言之矣,事实之偶发的、孤立的、断灭的,皆非史的范围。然则凡属史的范围之事实,必其于横的方面,最少亦与他事实有若干之联带关系,于纵的方面最少亦为前事实之一部分之果或为后事实一部分之因,是故善治史者,不徒致力于各个事实而最要着眼于事实与事实之间,此则论次之功也。”任何一个历史事实必有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手工工场"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数十年来,学术界根据苏联史学理论将其定义为包含集中的和分散的手工工场两种形式,并将此视为马克思主义理念。然而,这种定义却违背了马克思的本意,存在着逻辑的和历史的谬误。按照马克思的定义,"手工工场"仅为集中的手工业生产组织。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时任《反思历史:理论与实践杂志》二十年的主编,艾伦·蒙斯洛在海登·怀特和凯斯·詹金斯等人思想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80-90年代转向史学理论研究,成为后现代史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他一方面质疑传统史学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出重构论与建构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出其解构论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他并不否认过去的客观性,试图运用后认识论的方式重新接触过去,以期重建当下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实践的基础。从蒙斯洛解构史学的发展脉络观察,他以“作为历史的过去”“永恒的当下”与“作者-历史学家”为当代史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提供了某些实验性的新路径,这也体现在其史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伏尔泰致力于新型的历史写作,倡导在历史写作中将传统的历史叙述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重建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他以批判的视角研究历史,不轻信盲从权威历史学家的论述,主张历史研究应秉持客观的态度。伏尔泰是理性史学奠基者,拓展了世界史和文化史的疆域。他的著作从整体上暗示了进步的现实,但其进步史观并非机械似的直线论。伏尔泰主张设身处地以当时人的视角看待历史,拒绝笛卡尔的机械唯理论,他的史学观念承接着古典史学,沟通了近代史学。  相似文献   

16.
谢乾龙  杜阳 《神州》2012,(9):56-57
杜维运先生在《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中倡导的史学思想,多指的是与交动的世界相关的史学。代表着当前史学界主流的思想。他认为历史应如实直书,力求真实。不仅如此,他还对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注重历史著述的优美笔法,对后现代主义持批判态度,却仍客观的说其开创了写史的新方法。同时,杜维运先生具有开阔的视野,从整个世界来看待历史,注重在中西对比中研究历史。该书所论是其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近期发表的两组义和团研究论文 ,展现出历史事件研究的新前景 ,即不再把事件视为自足的研究对象 ,而将其作为透视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和视角。“事件路径”的历史意味着事件外延的扩展和看待时间的不同方式。在史学研究中 ,“事件路径”是沟通宏观与微观、结构与事件的有效途径 ,它与社会史、总体史、叙事史等当代史学的新进展并行不悖 ,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红岩  陈莹 《史学月刊》2014,(3):96-105
历史叙事研究成为当下中西学界历史学中的显学,也是当前后现代史学理论中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现代历史认识理论认为,史学内容的客观性与其表述的主观性之间产生的张力为史实、史义和史文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空间,而史学正是在这种张力中展开历史叙事的。自史学产生以来,古今中外的史学家都把求真作为史学的基本原则和自己的学术责任,把以"善"和"美"为指归的历史事实的建构和解喻作为史学实践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史学,即在力求充分展现历史真实的同时,竭力建构自己的道德世界,展现自己的审美情境,体现出中国传统历史叙事中"真"的理性诉求及其影响历史叙事的深层结构和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宋学勤 《史学月刊》2003,(11):125-127
历史学是通过史学家的主观认识来表达客观历史的 ,史家的记载与客观历史之间总存在不能符合之处 ,有的是因认识能力的限制而造成的差距 ,有的甚至是主观有意加以歪曲。因此 ,世代进步史家对历史真实性的不断追求 ,就构成史学进步的重要阶梯。所以说 ,求真精神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更是代表了乾嘉学术的最大特色。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中所做的工作 ,更是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他全面考察了历代正史 ,对史家笔法进行了评判 ,对那些曲笔回护的史书给予揭露 ,对一系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力求持论公正 ,贴近于事实。他…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事实”问题是国际史学界、尤其是史学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热点。相对而言,国内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们几乎没有把它当作是一个研究课题,虽然有些史学理论的研究与这一课题有关,或者可以归入这一课题范围中,但自觉地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则可以说是一个空白。1987年第4期的《史学理论》刊出的陈启能先生《论历史事实》一文(下文简称陈文),填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