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反右斗争取得胜利的单位,随即转入整风和改进工作阶段。还规定县以下基层单位,特别是在工厂和农村,重点是整风,不搞反右运动。从原则上讲,反右主要是政治问题,要解决的是敌我矛盾,采取方式是  相似文献   

2.
正右派戴帽过程的种种案例随着运动不断深入,"胜利"不断扩大,右派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如前文所说,就全国而言,1957年7月青岛会议前反右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时,揪出的右派分子应该不超过1万人。到10月八届三中全会反右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大约已有15万人。中小学在寒假期间的整风反右中,又增加了十几万人。这样,到1958年4月,毛泽东宣布的右派人数已达30万人[参见1958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知青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丁玲、聂绀弩、吴祖光和丁聪这些蜚声中外的大名家……1960年夏秋之交,我从如皋中学高中毕业。其时,我由于复杂的"海外关系",加之整风反右中有"右倾"言论,因此"政审"时被一棍  相似文献   

4.
“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它在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头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痛。探究这场运动的前因后果,总结它的沉痛教训,对于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这项工作迄今未能进行。本文记述当年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员如何由整风转人反右及反右不断扩大的进程,意在提供一些素材,希望它能对总结反右的历史教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早在1957年整风前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就曾三次公开回答过倘若鲁迅活着敢不敢写的问题,因而在其后反右派斗争期间再次回答这个问题合乎情理。在目前流传的三种毛罗对话版本中,贺圣谟版本提到的顾全大局四个字至关重要,最能体现毛泽东对鲁迅杂文立场的深刻了解和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深切期盼。在他看来,凡事有经有权——鲁迅式杂文是永远需要的,但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用保护和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写,这是经,是原则性;而当社会上出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并使整风转入反右斗争后,原本在开门整风时用来讽刺自己队伍的杂文就不合时宜了,要顾全反右斗争大局,改变讽刺批评对象,这是权,是灵活性。这种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策策略原理与中国传统经权思想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大字报的起源进行了历史探讨,认为大字报起源于古代的揭贴和近代的壁报或墙报,其名称在1957年整风反右之前已公开出现。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已六十有六,从1957年“反右”开始,几乎参加过共和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但印象最深的是1960年冬至1961年春随省委工作组在河北省临城县参加“整风整社”,至今想起来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正>二王、八司马是唐朝的事。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执政,针对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他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颇得民心。但革新只进行了146天,随着顺宗逊位,王叔文集团便垮台了。为首的二王:王叔文赐死,王伾遭贬后亦中风死去。麾下的八名干将:韦执谊、柳宗元等,统统被贬至边远地区,担任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1957-1958年发生在中办秘书室整风"反右"  相似文献   

9.
穆广仁 《炎黄春秋》2010,(10):40-42
<正>本文仅就反右运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在6个不同层面的运作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估,希望以此求教于专家学者。反右运动开始于整肃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这是主要的),但它涉及了六个不同层面。第一,反右斗争一开始是从批判章伯钧、罗隆基等民主党派人士发轫的。除少数"特许受保护者"之外,几乎所有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都被打成"右派",被判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敌  相似文献   

10.
1957年石家庄市的"反右"运动比北京等大城市稍晚一些,7月15日有一篇重头"反右"文章,用了一个整版,登载在《石家庄日报》上。市委宣传部长王英俊在多种重大场合,向全市干部推荐这篇文章,要以这篇文章为榜样反击右派的进  相似文献   

11.
正今生:参政党1."右派"的"改正"与"维持原案"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反右"后严重下降,成为"政治花瓶"。"文革"中被迫停止活动长达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恢复活动。由于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文革"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共干部、党外人士、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遭到打击迫害。中共痛定思痛,出于缓和国内矛盾的需要,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开始对"文革"、"反右"和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2.
<正>"阳谋":整风·反右·"文革"1.建政后的中共党内分歧辉煌开国的荣耀渐渐淡化之后,毛泽东逐渐感到他"熟悉的东西"正在远去,而以往所不熟悉的经济工作,却有些插不上手,不像战争年代那样指挥自如。中共党内高层在过渡时期的建设方针上,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例如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与刘少奇就发生分歧。薄一波在谈到这一分歧时曾说:"在农民问题上,毛主席强调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少奇同志则认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的整风运动,堪称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太行根据地的整风运动则被视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整风中的典型。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太行整风最初呈现"似整非整"的延宕状态,但在上级党组织的直接推动下,太行根据地终将整风运动全面铺开。其中,太行区党委党校的四期整风班,特别是第二、三两期为整风的关键。整风过程中,根据地领导主要采取以自下而上思想动员为特征的运动式党内治理办法,却也结合自上而下的组织手段。其间虽因审干出现一些偏误,在收束问题上也未尽顺利,但领导人总体上保持了冷静和理智,可谓"失焦而不失控"。  相似文献   

14.
195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题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的社论,为正在掀起的反右派斗争注入了更加猛烈的火力。这篇文章的信息量极大,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文中的一些观点、一些文字被众多论著反复引用,比如,著名的“阳谋”之说。因此,若要了解、研究整风与反右运动,不可不认真研读之。  相似文献   

15.
经历过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的人,或是读过记述这段历史文章的人,恐怕无人不知闻名全国的“大右派”葛佩琦。这个当时被划为“极右分子”,后又被作为罪大恶极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判处无期徒刑的葛佩琦,到底是什么人?如此“铁案”又是怎样铸成和怎样翻过来的呢?原本一热血满腔的爱国青年葛佩琦,原名葛畔珩,1911年9月出生于山东平度县仁兆镇淖泥沟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家读过村塾,后靠半工半读在北京崇实中学毕业,1933年暑假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华北危亡、祖国危亡的1935年,爆发了震撼全国、永垂青史的“一二·九”…  相似文献   

16.
生活书店最近出版了已满九十五岁高龄的曾彦修同志的一本书,书名叫《平生六记》。我拿到彦修同志的赠书后,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掩卷长思,感慨万千。全书文字不长,七万字左右。作者如实地记述了他亲身经历的几件大事:"土改""三反""镇反""肃反""四清""反右"。这《六记》着重写了后两记,即《四清纪实》和《反右记幸》。主要是《反右记幸》这一篇,曾老把1957年"反右"时,他在人民出版社是如何被定为全国第一名"党内右派"的前后经过,以及被批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甲申三百年祭》是抗日战争时期一篇反击蒋介石"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专制独裁谬论的谈古论今的文章。在毛泽东的大力推荐下,成为我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整风教育的好教材,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郭沫若为何写《甲申三百年祭》?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是什么?请看本文——  相似文献   

18.
永化 《文史博览》2009,(11):41-42
我岳父鲁显哲,1910年出生于鄂豫交界处的一个宗教家庭,后来在国民党部队当了个军医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家庭背景复杂,个人历史复杂,历次政治运动,他都要被当作斗争的活靶子拿出来折腾。于是,就成了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运动油子。他曾经给我讲了他自己在1957年“整风反右”中一个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9.
王金屏先生是我的校友。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共同经历了1957年那场“整风”、“反右”运动。那时候,我们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学子,有如稚嫩的禾苗,感受着新中国的雨露阳光,对党和祖国是满怀挚爱深情的。当共产党开展整风时,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帮助党整风,真诚地相信,所谓给不给党提批评建议,体现着对党的感情是否深厚。万万没有料到,  相似文献   

20.
《杨尚昆生平纪事》一书记载:“1958年,春,毛泽东认为中办秘书室在整风反右中‘扶右反左’,杨尚昆因此受到批评。”据当年在中南海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同志回顾,该书所说的:“扶右反左”是指中南海“黑旗事件”;“受到批评”是指撤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简称:中直机关党委)及杨尚昆担任的党委书记。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及走访一些当事者,以“回归”当年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