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博 《文物》2021,(12):61-73+2+1+97
刘贺墓主椁室西室最西侧的漆盒内,出土有记述刘贺去世后海昏侯国除史事的诏书,即《海昏侯国除诏书》。诏书现存较为完整的木牍10枚和残牍16枚。完整木牍长约23、宽约3厘米,单面书写,背面有序号,根据序号推测原应不少于25枚。本文根据汉代公文流程与海昏侯史事的相关记载,对诏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复原。该诏书的发现,对于研究刘贺家族与海昏侯国的历史、汉代官文书制度与汉代诸王列侯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刘芳芳 《南方文物》2022,(1):240-246
刘贺墓出土漆器是西汉中期漆器的典型代表。墓中随葬妆奁体现了西汉中期漆器手工业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出土的一部分漆器确为山东昌邑国所制,另一部分漆器来源并不单一。通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刘贺墓出土的有些漆器可能产自刘胥广陵国的官营作坊,至少其制作工艺、装饰风格、装饰纹样皆受到了广陵漆艺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车马及器物不仅是礼制的重要载体,也是墓主的心结所在。由于身份的尴尬及低调避祸的需要,这些器物未必都能加以实际使用,由此呈现出私人性的特点。而当它们以拆车葬的形式随葬于地下之时,则不仅是对于生器的功能消解,也在绝望的心境中,埋葬了再次车马之盛的诸侯王之梦。随葬车马坑出现统一的“驷马安车”车制,展现了出行时的状况,也是当时政治态势下的一种避祸选择。墓室中的车马器以明器模式出现,则与车马坑中的器物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5.
6.
海昏侯墓是迄今为止长江以南地域唯一的真车马陪葬坑,其车马器具结构完整、内涵丰富,展现了西汉海昏文明。器具中车马当卢图饰工艺精湛,研究其文化要素可以发现车马当卢形制、图式纹样美学价值及造物价值观念和民俗艺术理念。文章以南方海昏侯墓出土车马器当卢与北方地域当卢器形、图式等史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剖析了西汉时期赣鄱地域青铜图像中社会民俗文化及传统人文精神,其社会文化信仰、世俗伦理、历史传统民俗等是西汉传统伦理在当时的扬弃,对构建地域民俗文化在多领域、多个范畴、多类形式中的传承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可佳 《文物》2022,(3):41-51+1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木盾数十件,其中有较完整的双弧盾数件。这些双弧盾大小相近,纹饰类似,并自名为“丹画盾”。丹画盾纹饰精美、色彩丰富,正、背两面均绘图像,正面绘蛟龙一条,背面分上、下两层横向彩绘“力士斗牛图”“力士斗虎图”。丹画盾铭文内容相同,记载了丹画盾的制作机构、时间、数量及原料、用漆量、价格等信息,表明刘贺墓出土丹画盾应是形制、用料、工价相同的批量生产物。由文献记载、出土实物及铭文内容来看,丹画盾应指以朱漆为底的彩绘盾牌,其性质应为武舞用盾。刘贺墓出土丹画盾作为昌邑王国武舞用盾,体现了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和漆器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出土《奏牍》看,刘贺远封海昏的四年中,自称"藩臣",有臣服汉廷中央王朝的理念。他曾向宗庙奉献"酎金",申请"秋请",还和夫人"待"向宣帝、太后频繁"上书",呈述自己的诉求。但刘贺的这些举动往往不得如愿,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的。这和他在北方做帝王时的境遇存在明显落差。  相似文献   

9.
王楚宁 《文物》2022,(3):52-63
<正>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一件(套)与孔子相关的珍贵文物,其上绘写了孔子与弟子的图像、传记。出土时因该文物的漆木结构近屏风,故暂名为“孔子屏风”;后考虑到随出青铜大方镜及铭文《衣镜赋》,又更名为“孔子衣镜”[1]。为描述方便,本文称其为“孔子镜屏”。该文物情况复杂、意义重大,本文依据考古资料、文物保护数据等绘制摹本,对其形制进行复原,并对其性质再做辨析。  相似文献   

10.
<正>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文物,其中受到世人瞩目的包括江西地区首次发现的简牍等出土文献资料。在这批出土文献中包括数十版木牍,为海昏侯刘贺及其夫人向皇帝及太后的上书,涉及到朝献、酎金、秋请等内容,对研究当时的朝  相似文献   

11.
正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现存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墓园结构和墓葬形制,发现了江南地区唯一的陪葬真车马的车马坑,而且出土了上万件(套)文物。其中有一件方形衣镜的外框由于绘有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2.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墓主身份也确定下来,他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刘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帝、王、侯都当过的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让考古成果惠及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3.
14.
《收藏家》2016,(3)
正轰动中国考古学界的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正在吸引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评为2015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6年初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会"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万余件珍贵文物"入选了"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十大事件"。自2011年距今历时5年的发掘,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已经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近2万件。考古成  相似文献   

15.
周亮  刘超 《四川文物》2023,(4):69-74
“籍田鼎”与海昏侯墓所出酎金均用于宗庙祭祀,为西汉皇家举行籍田礼之礼器。根据“籍田鼎”的器型特征、铭文格式及相关文献记载,可知其虽为昌邑国所制造,却并非用于该国,而是昌邑国用以上供却不被接受的宗庙礼器,也是墓主复杂多舛的人生经历之见证。“籍田鼎”的制造年代下限并非刘贺受封海昏侯之前,而是在除国并郡之前。通过对同出的“昌邑铜器”纪年与文献记载籍田礼举行时间进行比对后,可以将其制造时间进一步推测为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  相似文献   

16.
朱凤瀚 《文物》2020,(6):63-72
<正>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中有1200余枚竹简的内容为《诗》(下称"海昏《诗》"),简有三道编绳,完整简容字20~25字,保存较差,绝大多数简已残断。现仅据该批简初次清整时拍摄的红外照片中可辨识之简文,对其内涵作初步探讨。据《史记·儒林列传》,西汉早期鲁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1]。司马贞《索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江西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由于墓葬经历了盗掘、垮塌,同时受到鄱阳湖水位变化及光照、微生物等因素影响,竹简保存状况不佳,病害情况严重。针对竹简保存现况,在对其保存状况及受损原因进行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这批竹简开展了一系列现场及室内的发掘清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海昏侯墓出土的饮食器具中有两件青铜染炉。这两件器物除了具备历史、文物等价值之外,还有必要对它进行设计研究。文章首先对青铜染炉的出土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它的设计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功能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造型与装饰设计等。然后,从更高维度上揭示它的设计思想,即致物为用、祥瑞寓意、等级与身份的象征、组合化的设计、大美的审美意趣。这些设计思想的解读,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青铜染炉。  相似文献   

19.
卢世主  钟宇声 《南方文物》2022,(2):93-101+92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铜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与商周时期相比,其题材选择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对神仙世界的想象性创作,也有对现实生物的模仿及历史事件的记载。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出现嬗变,立体的肖形附饰逐渐消失,肖形造型中的立体抽象纹饰也被飘逸浪漫的细刻线或器型本身的写实塑造代替。其审美思想也有所发展,审美范畴逐渐转变,且充满了人文精神和生活化倾向,还反映出汉人不同于前人的审美观照模式。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铜礼器走向生活用器及宗教环境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0,(6):41-62
<正>自2014年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国家文物局,对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进行发掘清理,集中出土了大量金器,包括金饼3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其中,主椁室西室北部出土金饼189枚、马蹄金15枚、麟趾金10枚,外棺与内棺间头箱出土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金板20块,内棺底部出土金饼100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