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对孙家徐姚46座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带随葬品的战国墓有5座,其中M1为甲字形大墓。这批墓葬的随葬品种类丰富,出土了陶器、铜器、石器和水晶玛瑙器等。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组合断定,这些墓葬属于战国早、晚两个阶段,是研究战国时期齐墓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梳理,可以将迄今为止已发掘清理的9座晚唐五代时期钱氏家族墓葬划分为以吴越建国为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水邱氏墓为代表,后一阶段以马氏墓(康陵)为代表。前后两个阶段的墓葬形制有明显的发展变化,在随葬品的种类及组合方面也有差别。总体上,钱氏家族墓葬以秘色瓷为主要随葬品,特别是在墓内绘刻天文星象图,在同时期墓葬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霍华 《东南文化》2011,(1):86-95
南京地区分布有明初功臣墓及其后代墓葬区,出土了不少重要洪武瓷.研究表明,家族墓中出土瓷器的品种与墓主的经历有关,贵族墓的瓷质随葬品种类依时间从梅瓶变化至罐,明代早期龙泉窑和磁州窑在全国瓷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贵族墓出土的瓷器一般都是民窑器.  相似文献   

4.
广东博罗横岭山墓地是一处较大型的商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丰富,据随葬品的差别可分为砺石墓、纺轮墓、兵器墓与第四类墓。四类墓葬在随葬品的总数、组合与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分析四类墓葬的特点对探讨当时的墓地布局、埋葬习俗、墓葬等级、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旨在了解贾湖单人墓随葬品数量与墓主人性别、年龄以及墓葬分期之间的关系。根据墓葬样本的实际情况,本工作使用t-检验、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贾湖墓葬随葬品总量与性别无关,但与墓主人的死亡年龄有关,壮年随葬品较丰富。同时,随葬品数量受到性别和死亡年龄的交互影响比较显著,女性少年儿童的随葬品数量最多,男性壮年的随葬品次之。从随葬品的种类上看,除少年儿童组最多外,女性壮年墓葬占有石制品最多;男性壮年墓葬占有骨、牙制品最多。本工作还发现陶器和骨、牙制品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存在着较显著变化,第二期时骨、牙制品和陶制品的数量较多。本工作认为,女孩随葬品数量较多的情况可能与母系氏族社会重女习俗有关,不同性别的壮年侧重随葬不同质地的物品则可能暗示着贾湖先民们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工,陶和骨、牙制品在第二期时比较丰富的现象可能与这一时期渔猎采集活动较活跃有关。  相似文献   

6.
2006年,在本溪县新城子村发掘了16座盖石石棺墓。墓室均以石块或石板垒砌,墓顶盖石为整块大石板。墓中未见人骨,仅1座出有人牙。各墓随葬品均较少,种类有陶壶、罐及石斧、铲、纺轮等。这类墓葬属于广义的石棚类遗存,年代大体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同类遗存广泛分布于辽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马艳 《四川文物》2005,(5):22-29
本文对尉迟寺大汶口文化土坑墓的分期进行了探讨,并从性别、年龄、种类等角度对分期后墓葬的随葬品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文物》1999,(4)
湖北荆州为楚国故都,1995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纪南城外发掘了两座战国楚墓。墓均为竖穴木椁,其中一号墓有墓道。出土的随葬品有陶、铜、漆、竹器等。漆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兵器、乐器、明器等,其中酒具盒、耳杯、箭箙、彩绘俑等都相当精美。 1997年荆州市博物馆发掘的二号墓墓主  相似文献   

9.
2008年,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北面、桃园村与西华村北部交界处的皇冠山发现两晋南朝砖室墓群,泉州市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12号墓(M12)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顶单室墓,墓砖模印纹饰精美华丽、种类多样,少量墓砖模印文字"天监十壹年"。出土随葬品23件,以青瓷器为主。该墓对研究泉州地区的早期移民、佛教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苏扬州凯运天地商业广场唐代墓葬计91座,其中竖穴土坑墓84座(木棺墓68座、丛葬墓16座),砖室墓7座。墓葬群整体分布不甚规则,局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墓向一致,分布集中,似为夫妇合葬墓或家族墓。出土器物种类有陶瓷器、铜器、银器、铁器、漆木器、石器等。以瓷器为大宗。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来看,这批墓葬时代多为中晚唐,砖室墓等级最高,土坑木棺墓次之,丛葬墓最低,推测墓主人身份依次为中低级官吏或富商大贾、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平民及底层平民。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小刘杖子村发现一座金墓.墓室平面呈圆形,采用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式.随葬品丰富,陶、瓷、铜、铁、木器等种类齐全,是近年来朝阳地区发现的比较典型的金代墓葬.  相似文献   

12.
<正>九女墩汉墓,位于江苏睢宁(古属邳州)桃园镇旧朱集村。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该墓早年被村民取土破坏,形制难辨,既无墓志,亦不见于文献记载,随葬品中也没有铭文可考,墓主是谁不得而知。但该墓规模宏大,全为石制,出土有玉衣、玉璧等,可证墓主身份较高;画像石和随葬品均有汉代艺术风格,考古学者推测此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末年。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长安区航天产业园内发掘夫妻合葬墓一座,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墓葬形制较为完整,虽被盗扰破坏,随葬品多被损毁,但出土陶俑群组合关系相对完整,种类较为齐全。尤其两合墓志的出土,确认为西魏乙弗虬及夫人隋代席氏的合葬墓。该墓的发现为西安地区西魏至隋时期的墓葬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1990~1991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楚国贵族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位于墓地中间的9号墓形制最大,虽经被盗,仍出土有2072件文物,从残存的随葬品和附属的车马坑来看,该墓等级最高,应是这个墓群的主墓。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品及祔葬有车马坑的情况看,墓主应是春秋晚期的楚国男性贵族。(河南省  相似文献   

15.
俑是明墓随葬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陶、木、石等材质。俑按职能可分为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四类,不同墓葬由于身份、财力、地域等因素,俑的种类及数量也各有差异。俑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以墓主人为中心进行展开,主要是按照守门武士俑—乐俑、仪仗俑—侍俑这一顺序进行陈设。  相似文献   

16.
孟强 《东南文化》2003,(7):28-31
东洞山三号墓为横穴式崖洞墓,墓葬未最终完工,仅有墓道、甬道两部分,随葬品亦较少,通过发掘推断一号墓墓主为西汉中后期曾有谋反行为的楚王刘延寿,二、三号墓墓主先后成为其王后。  相似文献   

17.
辉县战国甲墓和乙墓出土青铜器选记解放前河南省博物馆于一九三六年在辉县琉璃阁附近发掘出战国木槨墓两座,编号为甲墓和乙墓。出土的随葬品很丰富,其中青铜器百余件,在考古资料上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87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嵩县果酒厂清理出一座晋墓,墓中出土有陶人物俑和动物俑、铜镜、铁镜、银钗等随葬品.推测此墓年代为西晋中晚期贵族夫妇墓.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西工区是发现东周墓葬较集中的地点,1992年发掘的一座战国墓(CIM3943)出土随葬品种类较多,其中有多件精品。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单棺,内葬一人。随葬器物计63件(组),包括金器、玉器、玛瑙器、玻璃器、铜器、陶器等,仅带钩就有纯金制作、用9块玉组成并以铁丝铆合以及铜质嵌金银的多种。玉器中有玉龙、玉璧、玉印等,印文为“事君子”。此墓应属周王室的陪葬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20.
孙卓 《华夏考古》2019,(1):72-80
本文通过西坡墓地的墓葬规模、随葬品、墓主性别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别的随葬品与墓葬规模、墓主性别之间的联系,并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在丧葬中地位提出了新的看法。而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西坡墓地墓葬的分级情况,反映出了仰韶中期出现的社会复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