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州第九中学画像石墓陶俑身上刻写"元康九年作"的铭文,报告者遂将该墓定为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经对该墓形制特点、画像石风格以及西晋人再利用汉代画像石或画像石墓的分析,认为该墓是东汉晚期画像石墓,被西晋人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唐河针织厂汉代画像石墓,在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中是有代表性的一座。此墓北主室顶部的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画像石,发掘简报(见《文物》1973年第6期)定为"象征四方神明,辟不祥"的四灵画像石,四灵的方位是苍龙居西,白虎居东,朱雀居南,玄武居北。1972年以后,河南省博物馆与南阳市博物馆、南阳汉画馆组织对此墓进行复原时,对这块画像石西苍  相似文献   

3.
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出土汉画像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发现一座拆用汉画像石建造的晋墓,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这一组画像石时代不一致。其中7号石孔子见老子图上的人物多榜题,其中位居颜渊之前的"左丘明"是前所未见的。  相似文献   

4.
记凉台东汉画像石上的“髡笞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山东诸城县博物馆在该县凉台村发现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由石刻题铭,知墓主叫孙琮,可称此墓为"孙琮画像石墓"。孙琮画像石墓早被盗毁,发现时,随葬器物仅存铜制獬豸一件(简报作"镇墓兽");画像石也有缺失。收集到的十三方画像石,七方嵌砌于墓门上,浮雕,画面为一般习见的朱雀、卧鹿、羽虎;余六方嵌砌于墓室过道上,阴线刻画,内容有庄园庭院、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2004年美国纽约"Ritual objects and Early Buddhist Art"展览所见画像石榻的形制规范、画像内容、图像程序、制作年代及葬具主属作了初步研究。无论形制规范,还是图像题材,抑或艺术风格,纽约石榻均具明显北魏遗风,为北魏画像石葬具典型作品,而且是北魏画像石葬具制作盛期——宣武至孝明年间(500~528年)"东园"遗物,其规格极高,应为北魏后期魏廷诏赐"东园秘器"中之金饰葬具遗存。  相似文献   

6.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是汉代画像石中一种特殊类型的题材,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现,其中以山东地区为主。本文对山东地区"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图像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宁长安镇画像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代画像石刻是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画像石刻在山东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河南南阳、陕西绥德、江苏徐州等地区也以保存各具特色的画像石刻而著名。1973年春,在浙江省海宁县长安镇海宁中学校园内,原觉王寺后相传称为"三女堆"的地方,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发掘简报见《文  相似文献   

8.
汉代画像石中常见刻有文字的现象,按照刻画位置和文字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刻在画像旁边专门设置的被称为"榜"的方框内,多称为"榜题";一类刻在画像画面外,多称为"题记"。前者字数相对较少,后者字数从十几个到几百字不等,刻于汉代墓地祠堂、墓阙及墓室画像石上[1]。从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题记来看,时代最早的是新莽天凤三年路公食堂题记.  相似文献   

9.
<正>"大象"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2008年,在山东诸城昌城镇发现一块"象首人身"画像石(现藏于诸城博物馆二楼汉代石刻艺术展厅),用浅浮雕技法雕刻,装饰在门额上。象脸朝右,鼻子上扬,牙齿外露,眼球突出;人体四肢粗壮,肌肉发达,两腿分开比肩稍宽,像做舞蹈状。"象首人身"图像在汉画像石中并不多见,而汉代"舞象"之风盛行,此石对汉代"舞象"表演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象在汉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是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一块东汉画像石。该石图文内容丰富、画像精美生动,从当朝民间孝行事迹的记述,到函谷关关楼建筑结构的绘制,皆是难得珍贵的史料。本文解读了画像石上五则孝行故事和关楼图像,对画像石镌刻年代、用途性质、装配位置、墓主身份、关楼及出行图与人物的关系、画像石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丣(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丣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阳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  相似文献   

12.
<正>汉画馆是汉画像石的家,不论是从建馆时间还是馆藏数量,南阳汉画馆都堪称"中国汉画第一馆"(图1)。用画像石垒砌的汉墓,经过近2000年的漫长岁月,多数被盗掘或拆  相似文献   

13.
郑燕欣 《神州》2011,(14):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山西离石马茂庄汉画像石又有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离石县贺昌中学在整理图书馆库房时,发现两块已破碎的画像石。经复原,其中一块画面较完整,另一块只剩上半部分。后经访问当地几位老教师并对画像石进行对比研究,得知这两块画像石是1919年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出土之物。据《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4期《山西离石县的汉代画像石》一文介绍,当时两块刻字墓石被奸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济宁县发现一组汉画像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山东省济宁县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5月10日在喻屯公社发现十三块画像石。据当地群众反映,这组画像石似同出于一墓。此墓坐落在济宁市南约25公里处、济宁至徐州公路东侧"亢父故城"附近的墓群中(图一)。因早年被盗掘,墓口暴露在距离地面1米处,群众俗称为八角琉璃井。1968年社员为建排灌站,挖出墓石,其中带画像的刻石十三块。因为水位较高,地下仍有部分墓石难以清出。画像石是减地浅浮雕,净底磨光,细部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2年第6期《泰安县大汶口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一文,介绍了此墓后壁有一块画像石,石中部为两条相对的龙,两侧圆形天体内有四种祥瑞,东侧方框内为"蟾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一九六五年《考古》第四期发表拙文《略谈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及其分期》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间,新发现了一些汉画像石资料,自己的见闻也有所增长。我现在根据新的情况,再补谈一下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问题。一、汉画像石雕刻技法的分类问题解放前和建国初期,我国研究汉画像石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画像石中,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画像,以山东嘉祥武氏祠为最多,而且大多附有榜题。50年代以来,山东境内出土和收集了大量的汉画像石,除沂南汉画像石墓有少量带榜题的历史故事画像外,其他画像石中,历史故事题材的不多,有榜题者尤为罕见。《泰安大汶口汉画像石墓》中介绍了4组带榜题的历史故事,其中刻于第6石的"孔子见老子"画像为常见题材,另外3组刻于第2石,自右而左分别为"(女丽)姬计杀申  相似文献   

19.
汉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时代。人们以往对汉代历史的研究,多是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及实物等方面入手进行论证。本文试从一幅汉画像石着手,通过画像反映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对汉代南阳铁农具进行论述,进而对南阳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情况有更深的了解.一、"中耕图"所反映的铁农具河南是全国汉画像石出上较多的地区之一,而南阳又是河南汉画像石的集中地.南阳汉画像石制作精美、构图严谨,内容丰富,可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对汉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994年3月,南阳市…  相似文献   

20.
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7年春,在山东诸城县前凉台村西,发现一座大型汉墓。该墓为砖石合建,分前、中、后室,并有甬道和小耳室(图一)。墓门西向偏南。因早期被盗,随葬品仅余一件铜镇墓兽(图二)。墓门扉、门楣、门额、门框和三室之间过道等处尚存十三块画像石,其中二石残断。现藏县博物馆,称为"凉台画像石"。这批画像石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