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郫县发现东汉铜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12月,城关晨光供销社收购员马净将刚收到的有文字的汉代铜器一件转交我馆保存。我馆立即派员到这件铜器出土地点调查,了解到这件铜器是1973年在一座残汉墓内发现的。 这件铜器呈长方形,一端带把,另一端的右底角小有缺损。器物连把共长20厘米,器身口沿外径长13.6厘米,宽7.7厘米,外高3厘米。而其口径竖长13厘米,横径7厘米,深2.6厘米。底小于略口。  相似文献   

2.
"文物参考资料"今年第四期发表了陕西郿县出土的四件周代铜器,这四件铜器,从铭文中可以看出它是西周时期的贵族盋的遗物。我们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些铜器,首先应该把它的铭文读通,由于李长庆、田野二同志原报告未附释文,现在我们把这几件铜器的铭文试释如下,就算对李、田二同志文章的补充,并求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十二日,凌源县海岛營子村唐永興同志和张怀仁等六人在小转山子种地时,無意地在地下十五公分左右耕出一件铜器,当时他们就地向四周挖掘,共发现铜器十六件,除掘毁两件、摔碎两件外,其馀均保存尚好。当时大家认为没啥用处,可卖废铜,由互助组与平房子合作社打了收购合同。後来唐永興向县里来的一个同志问到铜器上的字,这同志说像是古文,很重要,因此引起唐永興同志的重视,拿着那隻有铭文的史伐卣葢子找蒙民完小暴凤賓校长去看,经暴校长同两位教师依據历史书籍查对,认出这是周朝的铜器,动员互助组废除合作社收购合同。唐永興並把发现文物情况逐级上报到省文化局。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得到消息後,於六月十日派李廷儉、罗平二同志前往调查,並将出土的铜  相似文献   

4.
1980年3月上旬,山东省滕县城郊公社后荆沟大队社员在村北取土时,发现一批铜器。我馆同志当即前往作了调查、清理。其地为一残墓(编号ST80/M1,下称一号墓)。出土铜器共十五件,在当地文物保护小组的配合下,均已交国家收藏。县文化局对发现,保护这批文物的有关人员,给了表扬和奖励。有关资料整理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湖南醴陵发现商代铜象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2月,醴陵县仙霞公社狮形山大队贫农社员张立林在狮形山的山坡上挖土植树时,发现一件铜器。后由公社驻队干部将铜器带到公社保藏,公社工作人员见到铜器后,与我馆印发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宣传画上的古代青铜器对照,认为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随即写信告知我馆。我馆当即派人前往鉴定,认为该器是商代晚期的铜象尊。由于贫下中农和干部对古文物认真保护,使这件三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重新回到了劳动人民手里。  相似文献   

6.
在古铜器保管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防止生锈。铜器上最容易发生一种粉末状的绿锈,它与一般的锈不同,如果不加防治,整个铜器会很快地损坏。因此,各地藏有古铜器机关的负责保管工作同志们对此都很关心。曾有不少博物馆工作同志  相似文献   

7.
永寿县出土西周铜器1962年12月8日,据永寿县文化馆朱彦兴同志反映,该县好畤河发现古铜器,并有铭文。经我会协同文化馆丁志杰同志到该地作了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3,(1)
涪陵县白涛区永胜公社新民大队第二生产队,1967年在小田溪之西取土制砖及挖地时,曾先后发现一些铜器及陶器,1972年4月,又发现了铜剑等,10月又发现了铜罍、铜编钟、铜钲,兽头饰件等。涪陵县文化馆挑选其中部份器物拍了照片,分别寄往四川省博物馆和重庆市博物馆。省博物馆看到照片后,认为系春秋战国时期文物,是重要的发现。1972年10月底,省、渝二馆同志去涪陵,会同涪陵地区和涪陵县有关同志前往白涛区永胜公社察看了出土文物的现场后,决定由省、渝二馆及涪陵县文化馆派人组织成工作组进行清理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9.
宁波慈溪发现西晋纪年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8月,慈溪县明湖公社杜湖水库职工,因山坡冲塌而发现了一座古墓,并把墓中出土的青瓷器、铜器送交主管部门。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闻讯后,又偕同省博物馆同志前往清理调查。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84年3月16日,岳池县文化馆在废品收购门市部收到铜器两件和砸烂的一部分锡器。根据县铸造厂胡先元同志和收购门市部的同志提供线索,并在双鄢乡政府的大力协助下,3月18日,又在该乡二村村民宋其质处收到七、八件铜器。我们根  相似文献   

11.
董珊 《江汉考古》2012,(3):87-94
本文重新研究2007年出现的"救秦戎"楚铜器群。器物可分为四组,都属于楚昭王世。第三组的器主楚王酓恷即楚昭王;第一、二两组的器主竞之佱即楚昭王之兄公子启(字子闾),他参加了楚与晋争夺蛮氏之戎的战役而获胜,見《春秋》哀公四年《经》、《传》记载,铭文所记即此事。此事又见于湖北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出土的"救秦戎"钟铭和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荆历钟铭,救秦戎钟铭文称楚昭王为"秦王",信阳长台关之所以出土荆历钟,是因为信阳是春秋晚期的楚申县,而申公寿余也参加了此次战役。此外,文中还附带讨论了救秦戎铜器群与最近发表的清华简《系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来,在楚都纪南城以西的沮漳河流域的当阳境内,在一些古遗址、古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一些商周铜器,这些铜器的时代有早有晚,有中原风格的青铜器、楚国铜器和暂时不能确认国别的铜器。这批铜器对楚文化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现将这些零星发现的铜器分述如下: 一、铜罍1978年,在宜都王家渡遗址出土一铜罍,由社员上交废品收购站,后来宜都文化馆的同志从收购站收集,保存于宜都文化馆,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郿县出土的周代铜器,本刊在今年第四期发表以后,第五、六、七期连续发表了几篇考释的文章,周萼生同志对铭文中仍有一些不同见解,现发表出来给研究这批铜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绵竹县船棺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2月,绵竹县清道公社三大队一社员在其住房侧挖沼气池时,发现一座船棺墓(编号为M1)。当我馆同志赶到现场时,船棺已取出,墓坑处已建成沼气池。我们只得将船棺和收集的100多件器物运回整理。现简报如下。据调查,船棺位于距地表深1.8米左右的砂卵石层中(此处农耕土厚约0.3米,下为0.5—0.6米厚的黄砂层,再下为砂卵石层)。船棺南北向,上面除铜戈、铜矛顺着船棺放置外,大批铜器和少量陶器放置较乱。铜器少数被损坏。陶器全部破碎散失,器形和数量不明,我们仅拾得十余片有细绳  相似文献   

15.
江陵岳山大队出土一批春秋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年,湖北江陵草市镇五金工具厂收到纪南公社郢北大队社员1970年冬在岳山大队第九队修建水利工程中发现的一批铜器。工人们立即报告荆州地区博物馆。我馆派人到厂进行了拣选征集。近年来我们又专程到这批铜器的出土地点作了调查。纪南公社岳山大队第九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原是一处古代墓地,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7.5公里。太湖港改道工程经过九队岗地时,发现了数座墓葬(图一)。其中的一座出土了一批铜器。据当时在场的群众反怏,墓坑早已被破坏,铜器出土时,排列整  相似文献   

16.
1972年,在襄阳山湾楚墓区出土了一件有铭文的铜器——上鄀府簠。上鄀铜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发现,引人注目。黄盛璋先生最早著文定为鄀国的铜器。有的同志并定此器为湖北宜城东南鄀国之器。笔者认为此器非鄀国之器。而应为楚灭鄀后的楚器,兹略陈管见。先谈谈鄀的国名与地望问题。都国有上下鄀之分,已由传世两鄀铜器和新发现的上鄀铜器得到证实。上鄀之鄀。金文作鄀,下鄀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市罗目镇出土宋代窖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12月8日,峨眉山市罗目镇(距市南12公里)的电机铸造厂,新建工地挖基坑时,在距地表一米深处,发见一陶缸倒扣。工人将其砸烂,发现里面有一条形石板上,重叠置放着许多铜器和瓷器。遗憾的是已有部分器物被砸毁。当时工地副指挥长朱志强同志打电话通知我馆,我馆立刻派人赶到现场,将其较完好的四十多件器物收集回馆。现将这批器物分述如下: 铜瓶:十六件,分三式: I式一件。直口,卷唇,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半部丰满,矮圈足。形似吊胆,又称为胆式瓶。此瓶由于倒扣在其它盛有水的器物上,颈肩部分锈蚀严重,  相似文献   

18.
陇县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征集和采集了许多西周、春秋战国文物,其中铜器资料已经发表,现将部分比较重要的陶器资料作一介绍,以供专家们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0年7月25日,黄堆乡姚家村许家组砖厂文物通讯员许高智同志电话报告二:“许家砖厂取土时出土了一件似盆形的青铜器。”我馆随即派员前往征集和考察青我铜器出土现场。该砖厂取土地位于村西正北300米处,向西310米为许家河(现为干涸沟)。许家河以西为周原遗址核心区。土场断崖上暴露有大小不等的西周时期灰坑,内含有陶片、杂骨、碎石等,陶片中可辨认的有绳纹平沿■、瓦片等。从器形、绳纹等分析,器物多具西周中、晚期特征。出土用器现场因取上而毁坏,据当时挖土者讲,铜器出土时距地表约1.3米。从现场的地形、地势…  相似文献   

20.
陕西扶风县北桥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4,(11)
1972年12月9日,扶风县建和公社东桥大队北桥生产队贫农社员乔新发在村北东边土崖中挖出了铜器九件。乔新发同志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我们闻讯后,随即派人前往进行了清理。乔新发同志这种爱护祖国文物的行动,受到了表扬。铜器为一窖藏中所出(图一),出土处距崖顶约3米。附近有西周文化层,灰层长200、厚约0.3—1米,其中夹杂有西周文化遗物。现将出土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