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文珺 《神州》2012,(13):12-13
闽南文化就是"闽越文化"中的一支亚区域文化,它从地域上说是指地处闽南(福建南部)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所存在的文化。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区域。我国大陆的浙南、粤南、海南以及台湾地区,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70%的华人也是说闽南话的后裔,在当地被称为"福建帮、兴化帮、潮州帮、  相似文献   

2.
泉州古称"泉南佛国",是佛教文化传入较早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泉州承天寺是泉州最富盛名的佛教寺庙之一,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明天启张瑞图书"承天寺十奇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及台湾省分布着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其最大特色是以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故称为闽南红砖古厝。那么,这里独有的红砖从哪来?为什么我国只有闽南一隅才能看到红砖建筑?对此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有"舶来说"和"本土说",目前"舶来说"的支持者人数多,"本土说"人数相对较少。笔者根据出土文物、田野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4.
清代后期,闽南出了一位“直声震天下”的监察御史陈庆镛,他与朱琦、苏廷魁并称为“天下三大鲠直御史”。陈庆镛出生于闽南泉州,深受闽南文化的浸染。本文通过考察陈庆镛的生平业绩,以探讨闽南文化的一些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受闽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处处可看到闽南建筑风格的寺庙。闽南建筑风格分为漳州派和泉州派。在台湾的匠师中,陈应彬、叶金万与王益顺被称为台湾寺庙建筑"三大匠师"。王益顺为泉州惠安人,而陈应彬和叶金万都是漳州人。陈应彬(1864—1944年),是台湾知名大木匠师,承继漳派大木作技术,在台湾寺庙建筑史上占有一席地位。陈应彬的祖先是南靖县人,约于清乾  相似文献   

6.
闽南侨乡寻根旅游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丽金  王元林 《人文地理》2003,18(6):48-51,34
闽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具有发展寻根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文对闽南地区的文化地理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寻根"文化应是闽南侨乡发展旅游文化的重心所在。并对击活闽南的寻根旅游的措施提出看法,认为发展闽南的寻根旅游应充分考虑它的"根"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抓住闽南旅游的独特风采,在旅游资源规划中,充分展现其最富有生命力的人文地理特色,满足游客寻根的文化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泉州,一直是许多人的梦想旅行地。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此地占称佛国,泉州满街皆圣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14,(12):21-21
趣味盎然的各色象形动物,大气滂沱的巨形自然景观,更令人震撼的还有气势恢弘的500罗汉和高耸的释迦牟尼主佛,这些都是根雕作品,是衢州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的精品,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闽南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历史上闻名的东方贸易大港.在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南朝史籍中开始有泉州与国外的往来记载.唐代后期泉州已经成了南方重要港口之一。两宋时期.泉州港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至元代进入极盛时期.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贸易大港。明清两代,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逐渐衰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台湾话的本源是闽南话。由于闽南人移入台湾的聚居区不同 ,一般说 ,泉州人的聚居区多为泉州话 ,漳州人的聚居区多为漳州话。日本霸占台湾期间 ,有两次调查数据足可说明闽南话的广泛范围。 190 7年《日台大辞典》揭示 ,台湾讲闽南话有 2 30万人 ,占全台湾人口 76 6 6 %。 192 6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2,(12):52-53
最美岛屿普陀山 舟山普陀山 它是善男信女心目中神圣的"海天佛国",它是观世音菩萨普济众生的道场"南海圣境"。悠久的禅佛文化,在秀丽雄伟的海岛风光衬托下名扬四海,密布的古刹禅寺千百年来萦绕着不绝的香火,  相似文献   

12.
正南音,也称"泉州弦管",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闽南人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瑰宝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音乐家、文化学者,欣喜地听了南音后,不由慨叹,感知到了华夏正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2,(12):54-59
它是善男信女心目中神圣的"海天佛国",它是观世音菩萨普济众生的道场"南海圣境"。悠久的禅佛文化,在秀丽雄伟的海岛风光衬托下名扬四海,密布的古刹禅寺千百年来萦绕着不绝的香火,乘船踏上普陀山的土地,犹如心灵渡过了彼岸,世间的凡俗琐事就此诀别。  相似文献   

14.
黄建国 《旅游》2013,(1):42-45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就是坛城沙画在藏语中叫作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有"中轮"、"轮圆"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从2500多年前,佛陀亲自教导弟子制作沙坛城开始,就历代相承毫无间断。在十一世纪,由印度北传到西藏,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5.
“海天佛国”──普陀山付晓普陀山位于东海之内的舟山群岛的东南部之上,又称"海天佛国",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佛迹禅踪、海天奇景饮誉海内外。普陀山被称为佛国,与观音菩萨有关。据佛教经文记载,1000余年前,南海观音曾在此...  相似文献   

16.
石奕龙 《民俗研究》2000,(4):126-162
一、引言 所谓"私人佛仔",是指闽南一带的居民对某些神品较低的神灵的主位称呼,这种神灵主要供奉在厢房、内室或僻屋中,很少进入民间供奉正神的厅堂正中,而且他们主要是由住在该内室的人敬奉的,并与该内室的人有一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主要是由这家过去夭折或凶死的亲人转化而来的.私人佛仔过去被称为"夫人妈",①但是用"夫人妈"来概括指称这类神灵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在闽南,"夫人妈"是对某神灵的夫人的一种尊称,凡是神灵的夫人均可以用此称之.换言之,夫人妈是专对女神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闽南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布局受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伦理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对闽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工艺、材质、装饰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对于闽南传统民居中具有典当等商业性质的传统民居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港新桥张氏建筑群的实地勘测、调查,并对其形成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营建法则、空间组合、装饰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是泉州典当商贸在清代发展到高峰期的典型代表,也是清代泉州地区商业建筑及其布局发展演变的实证,以期为今后的闽南传统民居中商业建筑类型的维修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与海丝相伴     
正祈风"在我小时候这里是一片平川,海潮就在九日山脚下,再往前走就是台湾海峡。"胡家其是泉州九日山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在他眼中,九日山附近是泉州最早的物资集散地之一,这里是德化瓷出口贸易的必经之路。此外,安溪的茶叶、永春的山珍海味、荣昌铁铸等货物,也都是先运到这里,然后再出海。而外面进口的货物也是在这里登陆、卸货,再往内陆运送。  相似文献   

19.
泉州,一直是许多人的梦想旅行地。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此地古称佛国,泉州满街皆圣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世界“丝绸之路”地图上,中国有两个标有红星标志的重要城市。一个是陆路的西安,一个是海路的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全球第一个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头顶上有着太多的世界级光环。更让人感慨的是,在现代化浪潮滚滚而来的年代,这座发达的城市竟然近乎固执地  相似文献   

20.
刘铁英 《神州》2012,(24):252-252
闽南地区的海洋文化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民族特点的舞蹈。闽南一带,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交错杂居,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舞蹈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福建泉州是我国回族的发样地,因为临近海洋,又受到了多年的经济文化的影响,使其明显的区别于西北内陆地区的回族舞蹈,本文笔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了解和调查,总结泉州地区回族舞蹈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