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前,周百穗随她所在的贵州省京剧团晋京成功地演出《乾坤福寿镜》、《双阳公主》、《昭君出塞》等传统剧目后,在中国剧协组织召开的“贵州省京剧团演出座谈会”上,著名剧作家马少波即席题词赞誉演员周百穗:贵州自古多芳艺/争向京城竞瑞枝/叶茂根深香溢远/日新月异展天姿。  相似文献   

2.
韩欣 《东南文化》2002,(1):84-86
从线条特征、拨言内容、字亦风格、钤印色泽诸多内容铲析,现存上海的两幅《昭君出塞图》一真一假。  相似文献   

3.
说起“胡汉和亲”,人们自然会想起“昭君出塞”。然而,比王昭君更早,汉武帝时为促进民族团结而远嫁乌孙,做出卓越贡献的细君、解忧公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8日,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在广州病逝,享年89岁。从早期的学习,中期的创新,再到晚年不遗余力提携新人,红线女用她独有的“红腔”,将粤剧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之无隗的人民艺术家,并曾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多次好评。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进入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修长城、通直道.到了汉代,卫青大败匈奴的“河南战役”、“昭君出塞”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伴随着西汉王朝的移民农垦政策,大举在鄂尔多斯地区建城设县,形成了中原王朝对鄂尔多斯的第一次大开发浪潮.本文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的相互印证,分析汉代城址的分布、城址与长城、城址与秦直道、城址与昭君出塞的关系,进而透视汉代鄂尔多斯地区的大开发与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汉宫秋》是作者马致远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昭君出塞"作创造性的改编而成,而《长恨歌》是《梧桐雨》的源泉,但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已有很大不同。两部剧作虽都为末本戏,但是其中更见封建制度下妇女命运的悲剧性,本文从女性悲剧命运、自身意识、及元代社会女性生存状况三点来分析王昭君与杨贵妃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昭君和昭君出塞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正史记载非常简略。其实昭君更是一个艺术形象.千百年来,昭君形象变化众多各异,素材的可塑性和多义性是其形象各异的主要原因。评价昭君形象,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才能正确地挖掘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昭君出塞图》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一幅人物画.此图纸本设色,绫裱.纵92、横52.5厘米,无落款.只在左下方有两方朱印:“罗聘”、“遁夫”.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为金农的得意弟子,工诗善画.所绘《鬼趣图》尤负盛名.“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一带的有名画家.因为他们在绘画风格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另外,他们多出身于没落地主阶级,常以卖画谋生,一生几乎都是过着笔墨游食、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方砖砖范,长、宽各为30厘米,厚5.3厘米,一面阴篆书四行,每行三字:“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字为反,由左至右排列,为民国年间陕西榆林一带故域出土,是西汉与匈奴和亲及“昭君出塞”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阏氏考略     
阏氏考略何云"汉使牧羊旌节,阏氏上马琵琶。"这是明代杨慎《敦煌乐》中的诗句。"阏氏"所指乃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自请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之,昭君去国出塞,抵北国,号字胡闹氏。《汉书·匈奴传》云:"单于有太子,名冒顿...  相似文献   

11.
四、历史上的和亲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和亲渊源流长。但作为统治者的一项政策,则是始于汉初,终于清代,是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也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早在20~30年代,就有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对此作了有益的研究。建国后,老一辈史学家翦伯赞、范文澜等,均有不少精辟见解。翦老的《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内蒙访古》、《从西汉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说了话》、《给  相似文献   

12.
<正>鄂尔多斯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进入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修长城、通直道。到了汉代,卫青大败匈奴的"河南战役"、"昭君出塞"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伴随着西汉王朝的移民农垦政策,大举在鄂尔多斯地区建城设县,形成了中原王朝对鄂尔多斯的第一次大开发浪潮。本文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的相互印证,分析汉代城址的分布、城址与长城、城址与秦直道、城址与昭君出塞的关系,进而透视汉代鄂尔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生命太微不足道,何况外婆这样姓氏都要附于人后的旧时代妇女。现在她一个人留在昔日昭君出塞那片漫无边际的黄沙之中,连个墓碑和土堆都没有留下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脸色、脸面,可是,人的面部除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等.“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梁·简文帝《妾薄命篇十韵》“玉貌歇红脸,长颦串翠眉”,还有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这里的“脸”都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昭君村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调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必武1963年参观昭君墓时题昭君村,在宜昌市兴山县城西七里的宝坪村。湖北省人民政府把它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命名为“全省爱国教育基地”、“省示范景区”。昭君村因昭君而得乞。昭君,姓王石墙,她以远嫁匈奴,为没间友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她被周恩来愈、理称之为对“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昭君本为“良家子”。传说她为八月十五日明R投股,所以,她的眼睛有明月亮,她的脸蛋如明月回,她的皮肤似明月白,她的心灵像明…  相似文献   

16.
杨立 《文史天地》2011,(12):65-67
这篇文章出自同胞之手,却来自遥远的异国。而对昭君出塞的理解,也别有一番情趣。王昭君生活在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历史烟尘埋没了多少曾经显赫一时的王侯将相。王昭君原本只是幽禁在汉元帝后宫里的一个普通宫女,却因自请出塞和番,远嫁朔漠,做了两任匈奴单于的阏氏而在中国历史上一举成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热衷题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也留下了许多戍边固国的人物传奇故事,尤其是在古代女中豪杰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人藏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舍身为国的江南才女刘细君的传奇故事。前不久,我有幸来到了“中国天马之乡”新疆昭苏县,走进古“丝绸之路”最西端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夏特乡,怀着对一位远嫁西域汉家公主的无限崇敬之情,拜谒了细君公主墓。  相似文献   

18.
《前后出塞录》二卷,清龚之钥撰,是一部流传甚少的地理书。《中国丛书综录·史部·地理类·纪行》著录:《后出塞录》一卷,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以下简称《补编》)第二帙,此外,未见其它书目著录. 龚之钥,生平不详,只能从书中考见一鳞半爪。据卷端所题。为钱塘(今属杭州)人,字半帆,号半帆主人,曾两次出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马鼎盛是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主持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马师曾之子,出生在香港,却在北京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在亲历了“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和“文革”的大串联之后,一个切·格瓦拉式的“愤青”返回香港。本文他讲述了母亲红线女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往事。——编者  相似文献   

20.
一、唐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戴斗诸蕃记》一卷,后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二》点作戴斗《诸蕃记》(第1508页),以“戴斗”为人名,《诸蕃记》为名,张万起先生还将“戴斗”收录到《新旧唐书人名索引》中,于是不少人都以为唐朝有一个叫戴斗的,著有《诸蕃记》一卷,实误。按“戴斗”,典故名,指北方朔漠之地,语出《尔雅.野》:“北戴斗极为空桐。”郑樵注:“戴,当也。斗极,极星也,谓之天枢。”古人常用这一典故,《唐大诏令集》卷六六《停封禅诏》:“亡其砂塞之地,游魂戴斗之乡。”张易之《出塞》:“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