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八千里路     
丁波 《旅游》2000,(5):6-8
乌鲁木齐——孜台——民丰——和田——喀什——阿克苏——库车——吐鲁番.车行四千多公里。穿越“死亡之海”.一睹千年古迹,逛“巴扎”.谒“麻扎”,饱览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2.
读罢《昭平县志·商业章》,不禁为其表14—7《1989年主要集市情况》道好。该表一页之篇幅,依次设有“圩名”、“圩日”、“圩亭”、“赶圩人数”、“备注”五个栏目,收入全县22个主要集市。在“备注”栏里,表中22个主要集市均有一段言简意赅、突出特点的文字说明,最少的仅  相似文献   

3.
六进﹃死亡之海﹄宋政厚我的记者生涯可说是从进出“死亡之海”开始的。“死亡之海”是中外探险家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取的诨名,意思是说这座沙漠就像死亡了的海洋,已成为生命的禁区。塔克拉玛干为中国沙漠之最,广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南倚昆仑,北近天山,西望帕米尔...  相似文献   

4.
1960年是流放北大荒的第三年,对广大难友来说,真可谓是生死存亡之秋。这一年,粮食定量锐减至每月22斤,而繁重的劳动依旧。饥饿如魔鬼般地吸干了人们的精血,一个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如幽灵般地往返于工地与窝棚之间。“饥饿—消瘦—浮肿—死亡”,大饥荒时期特有的规律性现象,在“右派”群体中日益显露出来。有些人开始瘦极而“肥”,先是腿部浮肿,然后渐渐上移,最后脸部圆肿。当时人们只知道这是病象,尚未意识到它是体能衰竭、走向死亡的先兆。 处此境地,人的求生的本能赤裸裸地显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華書局於公元2002年出版了北宋人劉摯(1030—1097)《忠肅集》點校本(附輯佚等),這是現存最完備而精審的本子。其底本爲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惜書中尚有不少被清人竄改之文字未曾改回,也存在一些失校之處,爲使新本更臻完善,兹據頁數、題目、行數的順序試加校正如下:頁6《賀神宗皇帝即位表》,行2—3:“光符歷之在,丕協人神之依。”頁6《元豐八年賀即阼表》,行1:“恭承皇帝陛下祗若遺訓,嗣膺大歷。”頁57《分析第二疏》,行4:“其利也,則下至於歷日,而官自鬻之。”頁179《上政府啓》,行2:“天相炎歷,日太和。”頁214《興龍節疏》,行4:“天保…  相似文献   

6.
页17《辞免门下侍郎表》,行2:“久负邱山莫报之恩。”页34《谢青州到任表》,页35行1:“假邱随之便藩。”页36《乞致仕表》,行2:“俾退养於邱园。”页36《第二表》,行8-9:“岂特邱山之重。”页38《谢分司蕲州居住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启户见晴     
《中华遗产》2021,(3):7-7
假如今日天气晴,甲骨文该如何表达?答案是:今日启。可是,为何用“启”表晴呢?启,本义是开门,后引申出天晴、告诉、说教、先导之义。既然古人曾以“启”为晴,那么今日之“晴”,又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8.
孔先生所著:“中国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問题之研究”發表于你刊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号,(原新史学通讯),五六年又經作著在已發表的看法基础上充实写成“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改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三联書店出版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中。文中曾引清乾隆时人赵翼的“簷曝杂記”中“广东蜑船”一节(註:经检閱原在你刊發表之“中国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問题之研究”未引该节)孔先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从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广州珠江蜑船中的普通脂粉手工业作坊是相当發展的,每船有十余人,‘恃以依  相似文献   

9.
表是方志体裁之一,属“无言之史”,也是一种既易综括、又便阅览的体裁。表体具有的特点:概括简明、提纲挈领、眉目清晰。各种形式的表在志书中的依次排比,可增强科学性和资料性,为总结经验、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提供资料和依据。表的恰当运用,能使志书某些内容化繁为简、节省文字。在志书的经济等编中运用表的形式,更能起到以类系事的作用。表体的使用,具有文字不能详尽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徐伊  王毅 《风景名胜》2012,(5):150-160
“SPA”源于拉丁文“Solus Par Agula”的字首,Solus译为健康,Par是“在”的意思,Agula——水中意指用水来达到健康,健康之水另一种解释是将SPA中的“P”译为拉丁文“Por”即精油!  相似文献   

11.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在班固表序说:“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然而在表中历载高祖功臣之后说:“右高祖百四十七人,周吕、建成二人,在外戚。羹颉、合阳、沛、德四人在王子,凡百五十三人。”同一表中一为“百四十有三人”,一为“百五十三人”,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2.
徐寿、华蘅芳是近代中国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科技活动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因此,通过考察徐寿、华蘅芳的科技活动,也可窥见洋务运动与近代科学技术的某种关联。一徐寿(1818——1884)和华蘅芳(1833——1902)是同乡(江苏无锡人),又都是在中国社会处于“一大变局”的时代放弃科举转而学习自然科学的。徐寿“幼娴帖括,习举业”,“继以为无裨实用,遂专究格物致知之学”,“凡数学、律吕、几何、重学、  相似文献   

13.
I.1.“《汉书》学”对“《史记》学”之挑战——共和释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史纪·周本纪》暨《世表》、《年表》、诸《世家》、《秦纪》有“共和“,班固《汉书·古今人表》有“共伯和”。共伯[和]”与“共和”之正面对抗,是二千余年来未决的史学大公案,下面呈几条基本材料: I. 1. A. 《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於彘。……[厉王子]宣王在郡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之亭做出的概述。前者强调亭舍间的距离,在社会实际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后者强调一乡之内亭部的分布密度,它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统属关系看,亭长属于县的官吏编制,同时接受郡都尉的管辖。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方志写作活动可概括为“物—意—文”的过程,那么方志阅读活动恰好是方志写作活动的逆运转过程,即“文—意—物”的过程。详而言之,就是首先从认读志书文字(含符号)出发,理解文面意义,随后延及编撰主体和社会文化背景,寻思志文的社会和学术价值,最后把知识信息和思想启迪变为改  相似文献   

16.
一、最澄的入唐求法与圆密一致 传教大师最澄(766—822)在天台山国清寺接法之事,溯自大约唐贞元二年(804)年间,当时的航海技术尚未发达,对于渡海出国来说是一件很危险之事。可是最澄一心一意为学得天台宗正法,于是毅然决定游学中国。最澄何以专注勤求于天台教法呢? 溯自少年时,因缘所致得亲教泽于师行表,而启开最澄“可归心一乘”之深厚法意,于是在诸经疏中探寻一乘教法,顿然有省,确认天台教法乃一乘之宝库也。 法华经为天台教学之中心。最澄在延历  相似文献   

17.
唐代进士科“止试策”考论——兼及“三场试”之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进士科“其初止试策”说始于唐 ,五代时又将之与“三场试”相联系 ,后世相沿 ,几为定论 ,然其说颇可质疑。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 ,其“试读”即口试之帖经。贞观二十二年进士科已有“文”、“策”两个试项。上元、仪凤年间进士科已有帖经 ,显庆四年也有试“表”、“箴”之先例 ,此外还有试“一小经”之“旧例”。永隆二年《条流诏》确立“二项 (场 )试”制度以前 ,已经存在着实际上的二项试 ;开元二十五年《条制诏》确立“三项 (场 )试”制度以前 ,也已存在着实际上的三项试。它们为最终形成诏令、确立制度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二诏所立试制不同 ,两相比较 ,尤能见其变化之脉络与重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汉晋表是县和唐锁阳城探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晋表氏县《汉书·地理志》 :“酒泉郡表是县”。本注曰 :“莽曰载武”。《后汉书·郡国志》 :“改表是曰表氏 ,魏晋因之。”《后汉书·五行志》 :“(汉灵帝光和 )三年 (1 80 )自秋至明年春 ,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 ,涌水出 ,城中官寺民舍皆顿 ,县易处 ,更筑城郭。”唐李贤注曰 :“表氏故城 ,在张掖西北。”《通典·州郡四》曰 :“汉表是县故城在今县西北 ,又曰昭武县。汉张掖郡城亦在西北。”①《重修肃州新志·高台县志》云 :“表氏故城在县西 ,汉置 ,属酒泉郡。”根据以上记载 ,汉代洒泉郡表氏县 ,其位置既然在张掖西北 ,必在酒泉之东…  相似文献   

19.
李钧 《炎黄春秋》2008,(7):58-62
2008年4月29日凌晨,柏杨(1920—2008)先生病逝。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是他在封笔之作《柏杨曰》序中的两句诗,可作为他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二十世纪初年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介绍和歌颂中国和外国历史上的爱国民族英雄人物,作为振兴中国人民爱国精神和民族志气的一种借鉴。正如资产阶级革命实行家、理论家陶成章在1904年所说的,“表赞已往之英雄”,“开导未来之英雄”,这是“历史家之责任”,也是“国民之分应”。我在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发现题材极为丰富,当分别作出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