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3,(35):13-13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中东石油第一大进口国,这给中美两国在中东地区安全方面紧张的外交关系火上浇油。一方面,美国军方在帮助中国搞定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而另一方面,中国却对美方希望中国支持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压力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2.
艾森豪威尔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出台的中东政策,旨在引导部分阿拉伯国家参与其全球遏制战略,共同抵御苏联对中东地区的渗透,它构成了其后几十年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础.而艾森豪威尔主义是在欧米加计划不能有效处理中东问题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对欧米加计划的公开阐明,这突出体现了美国中东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中东在美苏冷战中具有重要意义。中东的冷战可划为四个阶段:美国开始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苏联实现突破的努力失败;阿拉伯民族主义进入高潮,英法基本退出中东,美苏展开激烈角逐;英国彻底退出中东,苏联影响进一步增长,中东呈现不战不和局面;美国促成中东和平进程,苏联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衰落。冷战在中东的主要特点如下:中东是除东欧外非两大阵营国家唯一与超级大国苏联有陆地接壤的地区,是美国遏制战略的前沿阵地;中东是冷战的发源地之一;中东成为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双方各有自己的战略;中东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延绵不断,并与冷战相互交织,而后者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有限;冷战与中东起伏不定的民族主义相互影响;中东在冷战中诞生了高度敌视西方的极端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4.
艾登在任外交大臣和英国首相期间,力图以埃以和解为基础,与美国共同制定了全面解决阿以争端的“阿尔法计划”,艾登提出这项计划是以纳赛尔对西方国家的友好和美国在中东地区与英国的合作为基础。由于艾登将阿尔法计划实施与要求美国在中东对英国的军事支持和美国加入巴格达组织联系在一起,因此英国逐渐失去了美国在中东的支持;随着艾登对纳赛尔敌意增加,阿尔法计划逐渐陷于困境,并且当运河危机发生时,阿尔发计划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5.
艾登在任外交大臣和英国首相期间,力图以埃以和解为基础,与美国共同制定了全面解决阿以争端的"阿尔法计划",艾登提出这项计划是以纳赛尔对西方国家的友好和美国在中东地区与英国的合作为基础。由于艾登将阿尔法计划实施与要求美国在中东对英国的军事支持和美国加入巴格达组织联系在一起,因此英国逐渐失去了美国在中东的支持;随着艾登对纳赛尔敌意增加,阿尔法计划逐渐陷于困境,并且当运河危机发生时,阿尔发计划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拥有丰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未来世界的发展前途”。90年代以来,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它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日本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它们的中东外交政策存在着既相同又相异的地方。一、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1.海湾战争前后的美国中东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海湾战争前后,美国政要多次阐述了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冷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其核心是:以海湾危机为契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界关于中东铁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者认为,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中东铁路的修筑与沙俄的扩张政策,中俄(苏)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交涉,日本、美国围绕中东铁路问题的矛盾与斗争等方面,就整个中东铁路历史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较少涉及俄侨与中东铁路的关系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有的译名也不够规范等。  相似文献   

8.
李凡 《史学月刊》1999,(1):111-114
推荐书李凡同志是在西北大学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南亚中东史)专业攻读学位,并以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的。送上贵刊这篇文章,是他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在中东研究领域中,多着重研究中东与俄国、美国关系史,而对中东与日本关系者甚少。此文以大量材料、用新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9.
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是影响美、以关系和中东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基督教主流一自由派主要出于世俗的、人道主义的考虑而支持或反对锡安主义,美国基督教福音一基要派则主要出于“神定时代论”的末世信仰而支持锡安主义和以色列。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是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的社会文化基础。其宗教极端主义的成分加剧了中东的文明冲突,阻碍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3,(42):16-16
中东新局 在过去的30年里,伊朗和美国结下了血海深仇,彼此之间的仇恨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1.
郭松 《史学月刊》2020,(4):132-136
在纷繁芜杂的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中,美以特殊关系自形成以来,形塑和创造着中东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可以说,美以关系是研究美国中东政策的关键切入点,也是考察阿拉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冲突的重要线索。目前学术界对美以特殊关系的形成过程存在诸多争议,对其动因的研究乏善可陈,缺少一种清晰而全面的阐述。本文拟利用相关的美国外交文件等资料,对冷战前期美以特殊关系形成的过程及其动因略作论析。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中东和平僵局,也加快了美国调停阿以冲突的步伐。为达到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目的,美国对交战双方推行了两条似乎相互矛盾的外交政策:既确保以色列不被打败,但又阻止它取得类似六日战争的胜利,迫使其具有谈判的压力和意愿;阻止阿拉伯国家军事上获胜,但确保其国家尊严。通过审慎又坚定的外交活动,美国基本实现了保护以色列、维护阿拉伯国家尊严以及实现军事停火的直接外交目标,这为它主导战后中东和平进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史学月刊》2002,(8):89-94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中东产油国把石油武器不仅对准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也对准了持“中立”政策的日本等国家。日本一方面面临中东产油国不断加大压力,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另一方面担心得罪美国而影响日美同盟关系,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为了维持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日本经济正常运转,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并且提供巨额资金及技术援助中东有关国家,加强与中东有关国家关系,确保中东石油平稳供应。  相似文献   

14.
杨绪 《史学集刊》2012,(3):123-128
1944年4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该报告将石油利益确定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在中东地区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将大西洋宪章的"机会均等"原则运用于战后美国对外石油资源的争夺中;提出了美国对外石油供应的"半球"石油政策,即"东半球"的石油主要由中东地区供应,"西半球"的石油由美洲地区供应。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目标是攫取和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保护美国国内的石油资源储备。考察《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揭示美国战后对外石油政策的本质,有益于全面认识美国构建战后石油安全战略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台海危机的形成与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国的支持下,从1957年开始,蒋介石加紧对大陆进行骚扰和破坏。为了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支援中东地区人民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使台海和中东两个地区的斗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中国政府决定炮击金门和马祖,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16.
以伊朗核危机为焦点的美国—伊朗冲突已经成为当下中东乃至世界最为严重的一场国际危机。围绕伊朗核计划,双方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博弈,中东政治再一次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伊朗核问题不仅仅是核扩散问题,同时也关系着美国和伊朗两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志鹏 《神州》2011,(2):91-92
当伊朗不断提升和展示自己在海湾地区强大的军事战争能力,例如增强其远程导弹的力量,并逐渐拥有核武器。为确保海湾及中东地区军事平衡,维护美国再中东即得利益。美国与沙特的稳定的安全合作变得异常重要。同样,恐怖主义的威胁,伊拉克政府的软弱以及政治走向模糊;也门问题,海盗丛生,这些都在影响红海地区、中东以及印度洋地区的稳定,这也是美沙安全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有西方媒体报道称,布什政府"宣布全球休战一年"。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次级债危机及美元眨值问题,布什计划暂时中止在海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全球休战一年。从实际情况看,布什似乎早就休战了。西班牙《起义报》称,"从2007年夏天开始,除了危机中的巴基斯坦,美国没有对‘大中东’地区发布任何指令";不久前的中东和会及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推出的伊朗核问题评估报告,都是为了让美国"休战";美国国防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维护和收复中东路主权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海 《史学集刊》2004,8(4):35-4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 ,日本、美国等列强乘机扩大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势力。这种形势既对中国国家主权和边疆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也为中国维护主权和收回权益提供了机会。北洋政府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实施维护中东路主权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 ,阻止了日本武力夺取中东路的企图 ,驱逐帝俄中东铁路督办霍尔瓦特 ,收回了护路权和路区主权。经过交涉 ,最终解决了路区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考察历史事件时,常常发现它们是诸种力量聚合的结果。战后初年,巴勒斯坦地区事态的发展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在这些因素中,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巴勒斯坦政策,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杜鲁门利用战后的犹太难民问题,迫使英国政府交出它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美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纵容和支持,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杜鲁门的这项政策在战后中东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战后不到三十年中,中东连续爆发了四次战争,中东问题举世瞩目,本文欲就当年杜鲁门的巴勒斯坦政策作一回顾和剖析,这对探讨当前中东事态的发展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