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历来有赞颂侠士侠义的传统。比如,在中国民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与荆轲有关的千古悲歌,更是被人重复过无数遍。可是,同样是侠义之举,同样是杀秦王,时间也相隔不远,甚至比荆轲死得更加惨烈的“高渐离击秦王”的故事,却较少有人提及。高渐离的侠义之举一直被人遗忘,其侠义形象一直比较模糊。这是一个遗憾,我们还是看看高渐离的悲壮事迹吧。  相似文献   

2.
苏州杀降事件与戈登李鸿章的矛盾冲突王洪运1863年12月6日,卖友献城投降清朝的苏州太平军守将郜永宽等八人被李鸿章杀死,震惊中外的“苏州杀降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外关系,负责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英方代表人物——“常胜军”统领戈...  相似文献   

3.
杨峰 《贵州文史丛刊》2005,(2):39-42,49
宋金“和”“战”之争,本涉众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中以岳飞反对“议和”而被宋廷杀掉最为显著,本文从宋金“和”“战”开始,提出对岳飞的再认识,认为岳飞不仅仅是反对“议和”而被杀的,同时涉及秦桧对岳飞之死是否负责及岳飞被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在山东省北部沿海发生了一桩震惊海内外的劫案——英国商船“顺天轮”被劫案,事件是由长期活动于山东黄河人海口一带的一伙惯匪所为。劫案发生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严令追剿劫匪,解救人质。经过官匪两月之余的打打闹闹,这场官匪一体、因利互杀而造成的劫轮事件,终于收了场。  相似文献   

5.
《南方人物周刊》2010,(18):16-16
5月25日6时20分,19岁的李海停止了生命, 这位来自潮南醴陵的少年.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坠楼死亡,入职42天。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富士康集团接连发生11宗员工坠楼事件.共造成9死2重伤。跳楼事件让富士康背上“血汗工厂”“杀人工厂”的标签。  相似文献   

6.
扈辄,赵将,战国末为秦将桓齿奇所杀。关于扈辄之死,《史记·赵世家》言:“(赵王迁二年)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文则云:“(赵王迁二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时间相同,地点却异,究竟何处,尚需...  相似文献   

7.
“刺客”一词,《辞源》中的解释是“暗挟兵器刺杀他人以报仇者”,其意最早见于《孟子》中的“刺人而杀之”。西周中期发生的周宣王遇刺事件大概算是现存古籍记载中较早的一次刺杀行动,据《墨子·明鬼篇》载:“(周大夫)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当是之时,周人从者莫不见,无者莫不闻。”这段史料对整个刺杀事件的经过叙述的颇为详尽,而刺客杜伯的最终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曾以专篇为先秦时期的刺客作传,对他们慷慨赴死的无畏精神评价很高。此后…  相似文献   

8.
杨淑霞 《神州》2012,(32):17+19-17,19
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讲过这样一段话:“情不知所起,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复生。生不可逾死,死不可复生者,皆因情所不止也。”为此,他在他的《牡丹亭》中,让杜丽娘或生或死,或死复生。全由“情”所左右。真乃大家手笔。其实,这一“情”字,直达中国戏曲之命门,亦是中国文化之密码。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同样提出了“以情悟道”之说,实乃异曲同工之妙哉!  相似文献   

9.
文革旧闻     
一、谢富治一席混帐话万千“贱民”踩地下 文化大革命的诸多悲剧中,一度出现的乱杀“黑五类”事件,堪称最大的悲剧,这一悲剧的产生,起源于当时的公安部部长谢富治的一席混帐话。  相似文献   

10.
陆安 《文史春秋》2012,(6):43-47
1875年即清光绪元年,爱新觉罗·载淮登基改元伊始,西南边陲小城腾冲发生了一起涉外事件,这就是“马嘉理事件”。“马嘉理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且一直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令人难忘,并不仅仅在于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被杀、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死都属于“公共事件”。对大部分人来说,死亡仅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终结,它的影响局限在其“相识”或“相关”者的范围里,如亲友、同事等。与此相对,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例如著名政治家的死亡、战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的死亡等。  相似文献   

12.
他饿得没有一点力气,只走出去10米就倒在地上,心想“在这里死吧”,却又听见他那个同样饿得没劲的娘亲,蹲在门口喊:“官,你就不能死远点吗?”  相似文献   

13.
论刘宋前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从范晔之死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宋前期,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元嘉二十二年的范晔被杀即是一例。对于范晔之死,后世聚讼不已,争执的产生首先源于范晔的复杂人生。范哗“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具备士人才子的基本素质。他生于世族家庭,但非嫡出。刘宋时期,“士庶天隔”的界限虽已打破,但世族等级观念还顽固地存在并发生影响,嫡庶之间的鸿沟仍难以逾越。庶出的范晔自幼失宠于父,很早就被过继给从伯范弘之,他无法倚靠家族的势力和地位而坐致公卿。坎坷的身世在范晔的生活中投下了久驱不散的影,这种消极影响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不断显现,并且成为他参与谋反、身死不幸的导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魏书》卷一《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憨(勤)。”同书卷一O三《匈奴宇文莫槐传》曰:“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相似文献   

15.
杜月笙,旧中国闻名上海滩的流氓大亨,他曾追随蒋介石。然而,他在晚年却寓居香港,拒绝与台湾国民党政府合作,而与中共方面密切联系,并策动了轰动一时的“中行事件”。这一事件使沉寂多时的杜月笙再次变成了“新闻人物”。也正因为“中行事件”,蒋介石对杜月笙恨之入骨,对他一再施加压力。一直到杜月笙死,蒋介石都对杜耿耿于怀。“中行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欲想全面了解此事,还须从杜月笙移居香港说起。  相似文献   

16.
错位     
人生如戏,实属错位。过去的一周,我在武汉采访城管“卧底”执法和黄梅县地震局局长“双规”之死。这两个事件中主角和配角的人生错位,让人感慨。  相似文献   

17.
王跃 《中华遗产》2014,(2):11-11
古代的中国人到了海外境遇怎样,是像近代那样寄人篱下、饱受欺凌,还是真的拥有与“天朝上邦”相称的地位呢?我在元代的《岛爽志略》中看到一些记载,说在舆腊等地(今柬埔寨与越南南部),当地人杀中田人需偿命,而中圈人若杀了当地人,则只需要罚金抵罪,“国人……杀唐人则死。唐人杀番人至死,亦重罚金,如无金,以卖身取赎”。从这种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个中国人,大概只要凭他的天朝冠服,就能享有法律上、地位上的特权,放在今天,恐怕也就只有传说中的“美国护照”可以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陈冠希被神秘人士“追杀”,直杀得他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其实,“艳照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香港娱乐圈,一直有各种势力介入。而再往前追溯,早在民国初年,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就发生过多起针对艺人的“追杀事件”,其情况更为复杂,程度更为猛烈……  相似文献   

19.
大哉晏子     
晏子名婴,谥平仲,东莱人,曾为齐国三君(灵公、庄公、景公)之相。庄公时,开始晏子是很受重用的,后来晏子看透了庄公“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祸必及其身”。因而辞了职,退了封邑,他叹息“哀吾君不免于难”。后来庄公果然被崔杼所杀。晏子听了庄公凶讯后,立于崔杼之门。崔杼问他为什么不去死?晏子道:“祸始吾不在,吾何为死?”“遂枕尸而哭”。一般人都以为崔杼必杀他,崔杼却说道:“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不过崔杼还是要人服从,不服从的就当场杀死。连续杀了七人之后,又威  相似文献   

20.
犬养毅的“和平”试探与“五一五”事变李吉奎1932年5月15日,日本首相犬养毅被刺。现职首相被杀,在日本不是第一次。但是,这个“五一五”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内阁和军部在侵华策略上的分歧密切相关。本文拟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就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