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是历史永远忘不了的岁月,中国和盟国美、苏、英终于打败日本,抗日战争胜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几十年来屡次侵略中国,要征服中国,甚至要统治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山河光复,举国欢腾,50年以来的耻辱湔雪了.历史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5日,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控制并垄断经营下的黑龙江航运机构土崩瓦解。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以后,一直由一位白俄船长名叫布立丹青的人,出任松花江航务局局长,持权为当时苏联红军运输大量“战利品”服务。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敌伪工业的接收和处理,是国统区工业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关系到整个国统区工业和经济命运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国民政府对敌伪工业接收的主要部门是经济部。除铁路机车厂、汽车厂由交通部接收,农林产品加工厂由农林部接收,兵工厂、被服厂由国防部接收,面粉厂、碾米厂、榨油厂由粮食部接收外,一切非专业的工厂、矿山和企业,均由经济部负责接收。据1946年6月经济部的统计,该部在7个区共接收工矿企业2407个,其中工厂1837个、矿场77个、电气事业45个、公司行号435个、行政学校机关13个。据估计,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接收的敌伪工矿企业总价值高达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赵映林 《文史月刊》2008,(10):35-37
1945年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国民党向各大城市派出特派员或接收委员,接收敌伪资产,被老百姓称为“接收大员”。  相似文献   

5.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战前的"大武汉"该如何"复员"教育工作,特别是复员最为基础的小学教育工作,这是战后摆在武汉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日本投降次日,教育部长朱家骅便向收复区教育界广播,要求"暂维现状,听候接收"。随后颁布《战区各省市教育复员紧急办理事项》14条、《教育复员及接收敌伪教育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共党史和革命史的教学研究中,提出了涉及抗日战争后国共和谈性质方面的问题:我党把重庆和谈视作战略方针,还是斗争策略?重庆谈判有无必要?我党是否有和平诚意?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中国人民14年的顽强抵抗,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战后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城市乡村,处处是胜利的喜悦。然而,随着国共和谈的破裂,战后的幸福时光显得尤其短暂。直到1949年10月之后,中华民族才赢得了长久的安宁与复苏。  相似文献   

8.
赵映林 《文史精华》2008,(10):29-31
1945年的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于是月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国民党向各大城市派山特派员或接收委员,接收敌伪资产,是为"接收大员".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被民众百姓讥之为"劫收大员".一个"劫"字,道尽了抗战胜利后民国官场的腐败!……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完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共两党无论那方控制了东北地区,都将在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中占有十分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抗战利,我沦陷区各省市相继开展敌伪产业接收工作,本件史料介绍了国民政府设定敌产处理机构,处理目的和方法、处理之价值以及所存之缺陷等,从而为研究敌产处理这一特定历史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材料,特从馆藏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全宗中选出刊布.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国共两党首先在东北展开了争夺.1945年8月至11月,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及有关指示,中央军委对全军的部署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各解放区共抽调11万部队、2万干部奔赴东北,为我党先机控制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以进军东北的八...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胜利后的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完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共两党无论那方控制了东北地区,都将在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中占有十分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战后国统区发生关于土地改革大辩论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都注重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前封建土地关系占统治的国度,战后纷纷实行土地制度变革。中国也不例外。抗战的胜利使中国历史到了转变的关头,是和平民主建国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在土地问题上,中国土地属于日本人抑或属于中国人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土地属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抑或属于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地主的问题,即尖锐地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原来在前方执枪的战士,再也不愿恢复其原始的雇农或佃农的生活,要求土地改革。而且早在我国抗战时期,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于访华时发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知道抗战胜利后我军曾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抢占东三省,并且比国民党军队先行了一步,为以后创建东三省解放区直至最后打败蒋介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中国政治风云中,国、共、美、苏四方之间围绕东北问题的纵横捭阖与矛盾冲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以至决定了战后中国历史的走向与结局。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坚持独裁专制统治,反对民主进步潮流的本质所决定的,但就其军事和政治战略而言其决策失误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江苏省临时参议会代电(1947年5月15日)2.广西省参议会代电(1947年5月28日)3.广东省琼山县参议会代电(1947年5月30日)4河南省参议会快邮代电(1947年6月10日)抗战胜利后各省县参议会要求收回澳门通电一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战进入尾声,蒋介石对宪政的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而战后的新形势和日益临近的宪政对其政治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协会议上,蒋对中共和中间势力做出重大让步。政协决议对国民党宪政设计的更改,在国民党内激起轩然大波,蒋发觉事态发展已出乎自己预料之外。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对宪政的态度暗中转变。在蒋的默许下,国民党虽未公开撕毁政协决议,但政协决议事实上已不能为国民党所执行。会后,蒋介石受党内强硬势力影响,对宪政的态度从温和的积极一变而为强硬的积极。中共态度也随之强硬,最终国共两党在宪政问题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8.
在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孙中山先生有见于此,提出“平均地权”,企图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民主革命,实际上则是围绕着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共两党为此展开了斗争。无疑,能否正确解决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土地问题,解放农村生产力,则成为国共两党成败的关  相似文献   

19.
地方自治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是指“在一定的领土单位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团体(地方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的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注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地方自治,对于争取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推动政治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昌第一纱厂亦称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武昌武胜门外曾家巷临江大道53号,由武汉工商界著名人士李紫云、刘谷臣等人发起和筹办。当时,李紫云投资50万两白银,刘谷臣投资23万两,还有广东帮、黄州帮棉花商和鸦片烟土商参加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