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努尔哈赤先世家族谱牒董万 努尔哈赤的先世出自建州女真,明朝设建州左卫安置他们。努尔哈赤先世家族谱牒,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写照。这部家族谱碟,主要是以八世祖范为核心而形成的童氏三家族的谱系与事迹。从这部家族谱碟中,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先世们为女真人复兴,重...  相似文献   

2.
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族谱是以记载同一姓氏血缘关系的世系、重要人物、个人事迹、家族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图书体裁。又称"家谱""家乘""谱碟"。族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家谱中的世系、表图,传、记、志等体裁广泛为国史,方志所采用,所以编一部新世纪的谱书,上可以追本溯源,缅怀先人,下可以  相似文献   

4.
王冕森 《文献》2024,(2):76-96
大学士明珠家族作为叶赫国主后裔,位列满洲“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旗人世家之一,颇受学界关注。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七件清代官方修撰的明珠家族谱牒,可据以整理出明珠家族从清初到民国初年的谱系信息,对私著文献和口碑信息中有关明珠后裔的不同说法均有所驳正。同时,通过将七件谱牒互相对比,指出清代官方谱牒档案存在的问题,讨论其着重于实用价值的文献特性,作为今后利用此类文献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一轮修志启动至今,修谱工作的开展仍然十分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我认为,当中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根本的是对族谱的“平反”和“正名”不到位。族谱(村谱)实际上是村志,它是县志、镇志之类“官书”的资料来源的主要渠道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继续加大对族谱“正名”的力度,促进族谱编修健康发展,对“政府主持”的二轮修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河北族谱的纂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河北族谱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其修谱理念、纂修、续修及收存情况等都能很好地说明河北纂修族谱的家族范围在扩大,修谱思想在深化。  相似文献   

7.
顾氏族谱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4):F0003-F0003
手边这本《顾氏家谱》,是五之堂主舒奇峰君所藏,为了拍纪念贵州建省六百周年系列历史人物电视短片,借来给顾久老师做道具的。片头,相当于序言,是由省文史馆馆长顾久教授谈六百年来的贵州人,他从他家入黔谈起,他家入黔的始祖是与贵州建省关系很大的顾成。这本族谱所记载的贵阳花溪区王宽寨顾氏,也是顾成的后裔。这本族谱刊刻于清光绪七年,即公元一八八一年,于今已有一百三十二年。编纂者顾履均,是王宽顾氏的第八代,同治丁卯(一八六七年)科举人,时任威宁州学正。  相似文献   

8.
传为蒙古族之西昌《余氏族谱》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各地迄今仍流传着一种相传为蒙古族的《余氏族谱》。此事早为民族学界和史学界所注意,但其中许多问题仍不甚明嘹。今据各地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版本,就余氏的族源问题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这几种版本是:笔者于1982年所搜集的西昌礼州《余氏族谱》、胡昭曦同志所搜集的合江焦滩《余氏族谱》和犍为余氏《蒙族源流》、满莹同志在彭水向家坝的有关调查材料,以及笔者在泸定调查的沈村余氏口碑资料等。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族谱》在南京发现李建飞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族谱》,最近在南京发现。这部《范氏族谱》系范仲淹的二子范纯仁的后裔,流落在衡阳的这一支,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所修撰.为木刻活字版本,共有14卷,分5本装订,除第5本部分残缺外,...  相似文献   

10.
编修族谱刍议黎其强编者按:编修族谱,目前又在民间兴起。对此社会现象如何认识,是该禁止,是宜引导,地方志部门如何对特,黎兵强同志提出了自已的看法和设想。现刊出供大家研讨。当前,各地在编纂地方志的同时,民间正在自发地悄然兴起一股编修族谱的热潮。笔者所在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族谱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国古代史籍的三大支柱,而且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为其它文献所不能比拟.然而,各地区纂修的族谱数量极不平衡,留存于今的中国族谱,江、浙、皖、湘等地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本文以历史人口为切入点,分析认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同时,各地的谱牒文化及修谱机制等方面的落差,也是导致族谱数量悬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族谱涵盖了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各地编修族谱的习俗都不相同,浙江苍南县民间编修族谱的程序繁缛规范,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民间存在的满族族谱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大量的满族族谱对中国家族史、民族史、通史、地方史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谨对东北地区满族族谱的收集整理情况略作介绍,并对其类型、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等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4.
正在乡间,族谱是庄重的话题,能读懂老辈人用文言文写的谱序、谱跋的人,往往很受尊重。族谱讲究"尊祖敬宗",追念"水源木本",向列祖列宗致敬,寄寓着国民祖先崇拜的深切情怀。期许诗书礼仪传家,怎么可以没有族谱呢?根据族谱所用材质之不同,民间有"硬谱""软谱"与"纸谱"的说法。所谓"硬谱",即将家族谱系镌刻于石材,好处是不易破坏,缺点则是费工费钱且容量有限。所谓"软谱",即在布帛上书写,展开即可查阅,阅后卷好存放,方便多了。不过,族谱还是以白纸黑字、印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有编修家谱、族谱的传统和悠久历史。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征集地方志资料的通告》中,将征集族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增城市志办在收集资料编修《增城县志》过程中,注意收集本市家谱和族谱。现已收集到58个姓氏的174册族谱。这些族谱保留了大量珍贵独特的史料。这些史料对编写地方志很有参考和使用价值。现简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族谱是当前藏书文化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古今族谱在社会生活与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国史、方志、族谱应该是支撑我国史学之鼎的三只鼎脚,缺一不可。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族谱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和偏见,族谱的收藏和研究十分薄弱。文章还具体地提出现今收藏族谱的五种有效方法,相信对有志于此的研究单位或个人有一定的参考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的历史事实建构——以电子族谱编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美宝 《史学月刊》2001,(5):128-132
近年在网络世界出现的帮助用查考及编撰族谱的网页,是探讨数码时代在万维网上衍生的历史叙述的建构过程,以及其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和心理后果的一个例证。电子族谱在内容上虽然可以沿用既有的手钞和印刷族谱的素材,然而,电子族谱所衍生的编撰传统绝对不能视作手钞和印刷族谱的延续。相反,电子时代的族谱编撰和字时代的族谱编撰,分别见证着两种不同的社会事实建构的过程。进入数码时代,族谱的编撰很有可能从一个传统的、集体的、乡村社会的配套仪式,变成是个人的、存在于城市和网络空间的孤立的仪式。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穆斯林的族谱,研究者甚少,学术界甚至有人怀疑这类族谱的存在.金吉堂先生在《中国回教史研究》第三章谈到了今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并论述了史料的搜集方法及“谱·帐”,他认为:“谱为族谱,氏族志之所从出也”.这说明:他已注意到了族谱的重要性(100页).该书末尾221页的引用书目中有《三河芦庄何氏族谱》,该书第一章第二节为“回教民族说在历史上的证据”,认为今日的回民,其先祖为外国人(25页),并言:“三河芦庄何氏族谱,明叙其先为蒙古人,其太始祖某在明初随成祖靖难有功,卒葬于平西三里河,子孙蕃庶,遍于平东  相似文献   

19.
咋看这一标题,是不可理喻的。其实,族谱与地方志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等,都有着许多相同、相类似的地方。甚至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他们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科研工作需要,为获得华侨史的丰富资料,早在50年代中期,作者曾到福建主要侨乡进行调查访问工作,获得了不少侨乡族谱资料.80年代,又数次到广东中山图书馆和汕头市图书馆查阅了200多部族谱,获得了许多有关华侨史的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地方文献的一个侧面,着重从族谱的角度,利用所得的资料,探讨闽粤人民移居海外的活动及其对家乡的贡献.一、闽粤族谱的特色闽粤侨乡族谱除有一般族谱所具有的内容外,由于其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本身还有二个明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