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章遗片保荐袁世凯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路生 《史学月刊》2004,10(11):39-43
李鸿章的遗折证明,其中并无传统所说的保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的内容。又有学者提出李是在遗折的附片中保荐袁世凯的。本文论证,清廷对袁世凯督直的任命,发表在收到李鸿章遗折之前,而且李鸿章遗折中根本没有保荐袁世凯之附片。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督直,是时势使然,无须借重李氏的保荐。  相似文献   

2.
一1916年6月6日,“大总统”袁世凯病死,遗令以副总统黎元洪继任。7日,黎宣誓就任。但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份,独揽军政大权,成为北方实际统治者。段祺瑞上台伊始,首先在大总统接位问题上引起了争执。段主张依据“新约法”,(袁记约法)由黎“代行”大总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以军务院为  相似文献   

3.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6,(3):126-132
说到中国近代史,不能不提袁世凯,说到袁世凯,不能不提吴长庆。据吴长庆孙女、吴保初长女吴弱男《见闻录·袁世凯轶事数则》记载,“袁世凯系我祖父(长庆)义子,庶出,行四,我七八岁时曾见之,称之曰四伯。因袁童年好玩不好学,为父所不喜,我祖父则赏识之,谓可以习武,因乞为义子,移居我家多年。值南通张季直在我祖幕府中,即延其课袁读书。袁有胆识,敢于担当,我祖病重,由朝鲜任所,以遗折向清廷保荐,因获任用,由此腾达……”从这里可以知道,袁世凯很小时就到了吴家,是在吴家长大的,吴长庆对袁世凯有培植、举荐之功,且两家有世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陈凯 《文史春秋》2009,(11):61-62
1902年,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1859-1916),奉命调往直隶,接替不久前去世的李鸿章出任总督。直隶处于拱卫京师要地,直督历来为各省督抚之首,袁世凯这一升迁,用当下时尚的语言,可以说是其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在其小站练兵、入鲁主政、坐津督直、辛刻出山、帝制自为的五个时期,始终与德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和往来,而这种关系的构建及发展给予了露骨 世凯政治 上的极大帮助,从中也可以看到袁世凯“仿德”、“防德”、“联德”及“排德”的政治、外交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6.
1916年5月3日,护国军湖南总司令程潜,从护国军根据地靖县出发,经过绥宁、城步、武冈,于5月22日到达邵阳城.进城后,他请友人岳森出任县长.岳森欣然答应的同时,对程潜说:“我在长沙听说,汤芗铭封了刀子,不杀人了,还有人说他也想宣布独立了.” 汤芗铭是袁世凯的死党,拥袁称帝的始作俑者.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杀后,湖南局势动荡不安,袁世凯便派汤芗铭进驻长沙,出任湖南都督.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史学界不少同志在研究李鸿章时,除较多地采用李鸿章在临终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举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之说外,一直比较关心李生前是否写过遗书。我们在整理上海图书馆未刊的盛宣怀档案资料时,在发现《李鸿章晚年病情未刊电稿》的同时,又发现了《李鸿章致盛宣怀遗书》(以下简称《遗书》),是已刊《李文忠公全书》及《愚斋存稿》未收录的。这份《遗书》及其附录的两首诗(全文附后),文字虽仅五百余字,但它为研究李鸿章的晚年思想,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提起小站练兵,熟悉中国近代史的可以说无人不知。小站位于天津津南区,这里不仅以袁世凯曾在此练兵而出名,并且还以盛产驰名中外的小站稻而出名。由于这里水网密集,稻谷飘香,鱼肥蟹美,因此过去有“小江南”之称。然而,李鸿章督直以前,这里却是不生稼禾的盐碱荒地。  相似文献   

9.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下同)翁同和被开缺回籍。半个月后,即南返故乡常熟。不久,维新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幽禁瀛台,再度“垂帘训政”的慈禧太后又下严旨:“翁同和着即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不准滋生事端。”同时,慈禧等人还图谋逼迫载湉禅位于端王载漪之子溥(?)。次年九月,翁同和的同乡门人、翰林院编修沈鹏(北山)上疏:首先请皇太后归政皇上,又请立诛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按清朝规定,翰林院编修上疏必须由掌院学士代递。当时掌院学士为徐桐,徐桐正要想做大阿哥溥(?)的师傅,对此当然绝不可能应承,两次严拒了沈鹏之请。据当时在场的叶昌炽在《缘督庐日记》中所记:徐桐与沈鹏“龃龉久之”,徐甚至“离座斥之,声色俱厉……且语侵瓶生师(按翁同和号瓶生),云其指使。此事不得不告玉舟,万一决裂,林下巨公将有不测之祸”。可见叶昌炽亦早以沈鹏此举为翁同和担忧。  相似文献   

10.
民初国会选举后,为了破坏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多数地位,袁世凯使出了种种卑劣手段,对国民党分化瓦解。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提供巨额经费,诱使国民党人另立山头。在袁世凯诱惑下,国民党中的志行薄弱者纷纷脱党,另组政团,与国民党分道扬镳。率先从国民党中分裂出来的政团是孙毓筠“主倡”的国事维持会,1913年2月17日成立于北京,主要发起人还有王芝祥、王人文、扬曾蔚、于右任、章士钊等。该会以“维持大局、俾国家得抵于和平统一”为宗旨,具体纲领有三项:一、维持立法与行政之冲突;二、维持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冲突;三、维持政党与政党之冲突(《申报》1913年2月25日)。国事维持会要求会员在言论行动上“不得挟持私见,有所偏倚。”(同上,2月15日)但在实际上,它却完全站在袁世凯一边。正式国会召  相似文献   

11.
一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的提出 19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世纪初年的十几年中,也就是在清皇朝统治的最后十几年中,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发了重大变化,历史发展的节奏加快了,历史学的近代化历程也加快了步伐。史学上有一件轶事,对于说明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是有启发的。这件轶事是——当黄遵宪在驻英使馆任职时,薛福成在驻法使馆任职行将期满归国,这时黄遵宪把《日本国志》寄到巴黎,请薛作序,并致意云:“方今研史例而又谙于外国形势者,无逾先生,愿得一言以自壮。”薛乃为之序,时在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序文称赞《日本国志》是一部“奇作”,“数百年来鲜有为之者”。序文论到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形势和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时说:“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 “富强之机,转  相似文献   

12.
1905年7月16日,清廷特简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出洋考察政治。旋加派绍英。后因吴樾谋炸事件,徐世昌、绍英留京,改以李盛铎、尚其亨代之,出洋考察政治之举遂成行。 关于此事的动议时间,一般论著皆认为始于1905年7月2日直督袁世凯、江督周馥和鄂督张之洞的联衔奏请立宪,以及后来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袁世凯改任王芝祥为南方军队宣慰使,不过此一任命未经唐绍仪副署,所以袁世凯公开发表对王芝祥“督直改委”的任命,是一种公然违反《临时约法》的违法行为.但是研究发现,在史实层面,王芝祥改任的不是南方军队宣慰使,回到南京后正式使用的官方身份是“督办”.在评价层面,正是因为《临时约法》的束缚,使得王芝祥的改任无法正式公布.《临时约法》在当时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袁世凯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北洋军阀曹锟以其贿选总统之秽行而遭千夫所指,其首先公开揭櫫挞伐者即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10月7日发表的“曹锟贿选窃位”一文直指曹锟所行“几举我中华民国之纲纪道义,扫荡无遗”,并声称“此而不讨,国何以立”。表达了与汉贼不两立的严正态度。但是,到了1938年,息影津门多年的曹锟因病而卒,而此时已经迁渝的国民政府即于该年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二月十八日阴历正月元旦年六十岁十日,袁慰廷被临时议会公推即总统任。“笺注”:张謇令刘垣北行密致《为时局致袁总统函》,陈述应付同盟会及拒绝南来就职等办法。见《政闻录》卷四。当在此时。十二日,赴沪。十七日,至苏,住惟盈旅馆。思缄力辞都督之任。“笺注”:临时政府成立时,同盟会以原苏督程德全为内务部长,以庄蕴宽代江苏都督。庄字思缄,武进巨绅,曾任广西右江道。黄兴于桂、滇组织起义时,庄曾助之以赀(常州市董(纟见)庵老人说。董亲见庄所遗函电中,有黄、庄关系之件)。以庄代程,为去程兵权、政权之渐。程称疾居上海,操苏州军政者仍其旧属,庄为所制。是的,临时  相似文献   

16.
提起小站练兵,熟悉中国近代史的可以说无人不知。小站位于天津津南区,这里不仅以袁世凯曾在此练兵而出名,并且还以盛产驰名中外的小站稻而出名。由于这里水网密集,稻谷飘香,鱼肥蟹美,过去有“小江南”之称。然而,李鸿章督直以前,这里却是不生稼禾的盐碱荒地。小站之名的来历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俗称火烧望海楼事件),不久,李鸿章接替了崇厚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到天津后,感到天津作为京畿之地,又地处海口,加强防务非常必要。于是于同治十年(1871年)将驻扎在陕西的淮军盛字军(老盛军)调到青县的马厂驻防。同治十…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认为,1915年9月3日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标志着梁启超与袁世凯关系公开决裂。事实上,从1915年9月到12月,梁启超与袁世凯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和一定程度的工作联系。梁启超曾三度给袁世凯写信并向袁递交辞呈和病呈,还两度公开发表文章劝阻帝制运动。梁这样做,既有规劝袁世凯制止帝制运动、打探其对帝制运动真实态度之用意,又有麻痹袁以便于谋划讨袁斗争之效用。袁世凯对梁启超1915年9月1日来信未作回复,但也不便公开对梁施压。梁启超曾说,袁世凯贿赂他20万元,让他不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此说法不合逻辑。梁10月7日致信袁世凯表示对帝制问题不再"论列",袁复信委婉地表示了称帝的愿望。12月12日,梁启超第三次给袁写信劝阻帝制,同日袁世凯接受劝进称帝。  相似文献   

18.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解释“献” 字便以“献” 字绝句,而先解释“献”字的并非贾公颜而是郑玄注谓:“献,谓酌其长帅”,可见郑玄便已以“献” 字绝句。其实,解释“献”字,并不足以断定以“献”字绝句。 杨先生又谓: 王氏应电云:“劳将帅日献,犒兵众日赐,献赐皆有肉脯。”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读,是也。 按杨先生的逻辑解释“献”字,便是以“献”字绝句,那么王既解释“献’又解释“赐”,便应也以“献”、“赐” 绝句,而却谓“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 读,是也。”  相似文献   

19.
清末,北京官场有所谓四凶者,即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汪荣宝也。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又有人指赵秉钧、梁士诒、陈宦、段芝贵等,为袁世凯政府的四凶。此话似是章太炎所说。民国5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了旧国会。旧国会议员中间,忽又出现了四凶.即孙洪伊、丁佛言、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一夕崩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但此时南方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并无力统一全国,北洋军阀袁世凯手握重兵,雄踞北方。经过两个月的你来我往,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驱清帝退位,拥护共和,则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属于袁世凯,从而实现全国一统。1912年2月14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就任总统仪式上,共和派人士被袁世凯“誓守约法”、“捍卫共和”的言辞所陶醉,肉麻吹捧袁世凯为中国的华盛顿,举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