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大量考古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简要概括和分析了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生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变化的情况。生业经济包括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生和发展,并指出了中原与北方的异同。手工业经济主要涉及陶器、石器和骨器的生产与流通,同时还讨论了玉器等贵重奢侈品的出土背景、不同区域间的特点和交流状况。本文最终目的是关注黄河中游史前生产经济的演变与社会复杂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生活在黄河上游陕、甘、宁、青四省区史前先民住宅建筑、饮食习俗、衣着发式、装饰、交通等问题的考述 ,综合论证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3.
史前社会研究的倡议──本刊是学者的挚友和园地建国后考古发掘的成就,打开了无数处史前地下博物馆的大门,五彩缤纷的文化内涵,诱发了多少学者探秘的兴趣,而且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袤的神州大地,在考古学领域,到处出现了文明的曙光,为我们综...  相似文献   

4.
史前时期黄河流域的三大文化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时期黄河流域的三大文化区●马世之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即是中华远古居民活动的历史舞台。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约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起,渐次形成了著名的三大文化区,即黄河上游的河湟区、中游的中原区和下游的海岱区。各个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GIS考古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IS支持的山东沭河上游聚落考古研究”课题和“基于GIS的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课题所完成的工作,初步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王仁湘 《中原文物》2007,4(3):38-45
考古所见我国史前玉人的冠式多为纵梁冠。这种冠式在长江、黄河中下游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玉件上经常出现,体现着某种神格,是史前人格化神灵的一种标准冠式。  相似文献   

7.
试以文化变迁理论评马家窑文化的起源、发展说邓建富考古发掘表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中国史前彩陶制造工艺的巅峰,并正好衔接了黄河中、下游彩陶的衰落期①,成为中国史前彩陶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但是,对这一以彩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的起源、发展问题,中外...  相似文献   

8.
大青山南麓石城聚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周勇 《文博》2000,(5):47-53
在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发现的数百处史前遗址中,外围建筑石筑围墙的遗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石城聚落的广泛存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这些极具地域特征的史前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文化谱系和文化传播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9)
正黄河与长江,两条对中华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河流,在漫长的流淌中孕育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公元前16世纪,雄踞黄河中下游的商王朝强势南下,直达长江中游今武汉地区。这是一次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它影响了此后数千年间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出土文物,见证了这一事件。商人南下早在史前时期,黄河与长江流域就分别发展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以两大流域为代表的南、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如何适应新的文化要求和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每个史前遗址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本文从我国史前遗址博物馆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模式入手,通过对史前遗址博物馆文化含义和社会定位的再认识,提出史前遗址博物馆创新发展需要突出自我特色,注重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以及拓展文创思路,提升文化产品创新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东龙山文化墓葬形态研究──龙山时期社会分化、礼仪活动及交换关系的考古学分析刘莉(澳大利亚拉楚比大学考古系)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代表着这一地区史前社会从相对平等向阶级社会发展的时期。许多标志着中国文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因素──如文字、金属制造、...  相似文献   

12.
张海  陈建立 《中原文物》2013,(1):52-59,90
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化进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演进道路,中原地区也不例外。由于史前中原社会缺乏制作高档奢侈品的原料和技术,贵族阶层的成长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对中原社会文明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原社会真正进入早期国家的关键性的推动力量。实际上,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经为青铜冶铸技术的传入和本土化奠定了基础。二里头文化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更是中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王潇慧 《沧桑》2009,(4):5-5,25
考古发掘获得的遗迹、遗物是探索文明起源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史前玉器的发现与研究,是探求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史前玉器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中极为发达,传达出了重要的社会信息。本文拟以史前玉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史前玉器的制作技术、文化与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史前玉器所表现出的文明因素,分析史前玉器所传达出的史前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河南境内的丹江流域、淮河流域及黄河之滨史前文化遗址中,均发现有稻作遗存。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史前河南境内的稻是本地种植的。河南所处的黄淮地区是稻粟混作区。  相似文献   

15.
年龄是人口的一个基本的自然属性。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反映人口的再生产状况,而且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动情况。这一点在史前时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甘青地区史前人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的统计,对这一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口年龄构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三个省区。这三个省区的史前考古工作.若从1920年在甘肃庆阳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算起,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从1949年至现在也整整走过了五十个春秋。本文论述的范围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史前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前城址与古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前城址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在较大的史前城址周围,分布着若干与之关系密切的聚落遗址,甚至还有一些小型城址,产生了众多的方国文明。经过长时期的战争、征伐、兼并,逐渐形成华夏、东夷、苗蛮三个部落集团。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晚期,夏王朝建立,在中原地区形成了更高一级的王国文明。  相似文献   

18.
史前太湖流域,礼器出现在社会初步分化的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是一个分层的复杂社会,社会成员分化成为不同的等级、阶层,与此相适应,太湖流域史前社会出现了陶质、石质和玉质三种不同质地的礼器,并有着比较严格的使用制度,太湖流域史前社会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的史前考古工作开始于五十年代初期,与黄河中下游的史前考古工作相比,晚了二、三十年。自八十年代以来,长江中游的史前考古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虽然不能说后来者居上,但可以说与黄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工作是并驾齐驱了。究其原因,人的因素第一:有一个辛勤耕耘的基本队伍。他们有壮心不已的老年工作者,有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还有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这些人不畏条件艰苦,设备简陋,长期地调查、发掘、探索、追寻,继往开来,孜孜不倦。汗水换来的成果是丰硕的,新的发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信息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鲁中南山前平原西部9处史前文化遗址动植物遗存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史前环境信息。作者还根据史前遗址的分布复原了史前海岸线与鲁西地貌;介绍了对胶东半岛贝丘软体动物的研究状况;并对上述史前环境信息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