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1956年7月14日,南京几个青年游览牛首山时,在弘觉寺塔塔基中偶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铜器、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其中1件铜鎏金喇嘛塔上刻有铭文:“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根据专家考证确认,弘觉寺地宫是一个融佛教和伊斯兰教丧葬制度为一体的坟墓,出土文物之丰富精美,证明物主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遍查文献史籍却不见太监李福善的记载,李福善究竟是何许人?成了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疑案。经过长达40年的探索、考证,南京博物院的文物工作者终于揭开了弘觉寺地宫之谜──李福善者,郑和也!郑和先…  相似文献   

2.
吴宝晓 《安徽史学》2006,2(3):83-86
本文对以前认为李鸿章在签订李福协定时存在的违旨问题进行了辨析。经过将清廷授权和李福协定内容进行比对,认为李鸿章基本是按照授权谈判的。传统说法在藩属、通商问题的理解上存在误解。李福协定中放弃越南的关键原因,是甲中易枢后清廷对越目标发生变化,把保护越南看作是李福协定后的善后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违旨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前认为李鸿章在签订李福协定时存在的违旨问题进行了辨析.经过将清延授权和李福协定内容进行比对,认为李鸿章基本是按照授权谈判的.传统说法在藩属、通商问题的理解上存在误解.李福协定中放弃越南的关键原因,是甲申易枢后清廷对越目标发生变化,把保护越南看作是李福协定后的善后问题.  相似文献   

4.
苦辣酸甜已尽尝,史山志海费思量。名利荣辱置脑后,只求志书惠一方。默默耕耘二十载,巨著宏篇留家乡。两袖清风含笑去,孑然一身有墨香。ANG悼念郑永立同志@李福平$襄樊市地方志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河北遵化市发现一座明太监墓1991年3月13日,遵化市苏家洼镇闫家沟村农民李福在宅基地内挖井时,在距地表2.8米深处发现古墓一座,勘察发现地券一通,据地券记载为明代太监王法兴之墓。墓葬位于闫家沟村东北台地上。方向南北,为券顶砖室墓,用磨制青砖错平砌而...  相似文献   

6.
舒群是我国著名的满族现代作家,也是一位革命活动家。原名李书堂,曾用名李春阳、李旭东、李邨哲。笔名黑人、舒群。 舒群祖居山东青州府首县一个农村,祖父于清末逃荒到沈阳,不久惨死。舒群父亲李福庭,带着全家常常颠沛流离于阿城、一面坡、哈尔滨之间。在阿城,舒群父母正式结了婚。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日,舒群诞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相似文献   

7.
李玉昆同志《龙门续考》(《文物》1983年第6期)谈到净土宗三祖善导的卒年问题,引述《续高僧传·遗身篇》,认为善导之卒年"必在麟德二年前无疑,故(卒于)龙朔二年说是可信的"。实际上,善导不是卒于龙朔二年(662年)。第一,前揭道宣(596—667年)所著《续高僧传·遗身篇》唐终南豹林谷沙门释会通传末附言云: "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宇,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部,惟行念阿弥陀净业。既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  相似文献   

8.
《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刊载的《〈述善集〉选注(二篇)》,介 绍《述善集》的二篇文章。这是很有价值的文献,有助于元史研究。 过去我在《正德大名府志》中发现《伯颜宗道传》,写了一篇《读〈伯颜宗道传〉》的札记,发表在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0期上,后来收人《元史研究论稿》(中华书局1991年版)。对于传中提到的“唐兀崇善”,当时不知为何许人。这次看到《述善集》文字,帮助我解开了长期蕴藏于心中的疑团。《正德大名府志》所载《伯颜宗道传》,与《述善集》所载相对照,文字略有出人。《述善集》…  相似文献   

9.
《文博》2017,(4)
1956年在西安土门村南一处唐代遗址发掘善业泥300余件,这是目前已知的出土唐代善业泥数量最大的一批。这批善业泥入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年来未有做过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批善业泥像进行整理研究并对出土地点做以考证。  相似文献   

10.
奉天同善堂是近代我国东北最重要的慈善机构之一。1917年,王有台担任同善堂堂长。到1927年的十年间,他改革弊制、发展堂产,扩充善业,使同善堂的慈善事业得到巨大发展。1927年王有台卸任后,同善堂开始逐渐衰落。1930年,改组为辽宁省救济院。  相似文献   

11.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最初只是收藏、校刊书籍、辨明典章的地方。五代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官学衰废,士子苦无就学之所,于是自动择地读书。一些学者在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下,选择风景优美的山林名胜之地,作为“群居讲学之所”,出现了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书院的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不少有名学者讲学其间,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聚众讲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岳庙的历史上,其创建时间、迁址问题、定址问题、明末被焚及其原因、当今庙制格局的确立等一直是困惑人们认知中岳庙的悬案。经过对中岳庙尘封历史的揭示,其疑案逐渐清晰。中岳庙始建于春秋,北魏没有迁址,唐开元非是定于现址的时间,明末战乱中岳庙被焚毁殿堂17座,乾隆十五年增修后奠定了当今庙宇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二边"和"大边"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二边"长城为余子俊督修,时间为成化九年(1473年)三、四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之间;"大边"长城则为文贵主持修建,时间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至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之间。"二边"长度为2013里(明里)195步,约合1183.4公里;"大边"长度为1087里(明里),约合639.2公里。延绥镇长城的修筑过程与明代西北边防方略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也间接反映了边地卫所土地屯垦的变化,对研究历史时期陕北长城沿线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Daniel H. Haigh 《考古杂志》2013,170(1):354-356
The Vicars' Hall at Windsor Castle has had a varied history. Recent excavation in the undercroft and recording of the standing fabric has now enabled its story to be firmly established. The curtain wall in this area of the lower ward, and an adjacent building discovered in the excavations, were probably built in the reign of Henry III between 1227 and 1230. The Vicars' Hall with its undercroft was built c. 1415–16 in the reign of Henry V and survives to this day, but was shortened when the Horseshoe Cloister was built between 1478–82. Around 1693 the hall was converted into a library and the undercroft divided up for housing.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朝代有年号,一般认为始于汉武帝。此后,每个皇帝均要建元立号,直至中华民国。大多有关兰溪的志书记述兰溪建县于唐咸亨五年(674年),但各种权威工具书都认定公元674年乃上元元年。而且实际上,唐咸亨只有四年,并没有五年。武则天于674年改帝号为"上元",并从这年的八月开始了她的"天后"时期。兰溪的建县时间,恰好在这年的八月,正好进入了上元元年。文章认为,大概是当时的史官站在正统观念上,对武氏女皇执政,心存腹诽,因而长期不愿改用新的年号记事,故而将兰溪建县时间记为咸亨五年。  相似文献   

16.
《西域土地人物略》的最早、最好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西域土地人物略》是现存少数记述明代西域史地的历史文献之一 ,其所证地域最广 ,可信程度甚高 ,并反映了当时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但目前两种通行本不仅文字讹误歧异处甚多 ,而且体例亦不相同 ,学者不知所从。得其祖本嘉靖《陕西通志》本 ,通行本中的讹误歧异即可厘清。至其作者 ,当非汉人或穆斯林 ;作时当在宣德十年 ( 14 35)甚至成化十年 ( 14 74 )之后。  相似文献   

17.
大高殿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明代皇室、宫官婢女演练道教科仪的场所,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祈祷上天、求雨祈晴的地方。清朝统治者采取儒、道、释并用的政策,注重对大高殿的利用,尤其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朝,屡次对其进行修缮,以备皇帝亲诣拈香。本文对清代的常修、大修及八国联军对大高殿的破坏等档案史料进行梳理,并进一步阐释了清王朝对之的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统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汗位,为取得汉人支持,效仿汉制建立政权。在建立中书省后,忽必烈又建立了六部体系。但是,忽必烈并非一开始就直接采用六部体系,而是创造性地建立左、右三部体系,后又在至元元年、五年、九年数度析分为"吏礼、户、兵刑、工"四部体系,直到至元十三年统一全国后,六部体系方才确定。史料虽对元初的六部设置有所记载,但彼此之间互有矛盾,其变化时间、变化过程、变化原因多语焉不详,甚至与蒙元初期一度因战争需要而临时设立的"行六部"存在混淆,需要考辨明晰。  相似文献   

19.
元末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作品以萨龙光编注本所收较全,后经张旭光等人补辑。本人又从各种献辑得佚作三十余篇,这些作品对研究萨都剌的思想十分重要,同时可以旁证萨都剌生于大德十一年(1307),卒于至正十五年后(1355)。  相似文献   

20.
秦将白起拔郢后,在故江北江陵另筑郢城,南郡、江陵县并治于此。西汉中期早、晚段之际,江陵县、南郡治所迁至长江改道后新修的嵠峨山城,郢城为郢县治所。东汉时,郢县废。关羽、桓温、王忱重修之“江陵城”,均为嵠峨山城。自桓温筑江陵城,始见“荆州城”“江陵城”并称。唐武德初,南郡撤。唐天宝十四载前后,长江改道今荆州城南,江陵郡治迁今荆州城,此后,“江陵城”“荆州城”同指今荆州城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