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5—6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河南大学、中国回族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地理学河南省优势学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参与支持。来自全国30多家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刘书祥、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贾瑞琴、中国回族学会会长、原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  相似文献   

2.
小侯 《旅游纵览》2012,(8):54-56
<正>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唐克乡,此处是川、青、甘三省交界处,这里属于若尔盖大草原的一部分,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有着"宇宙中庄严幻影"的美誉。通过地图可以看出,这弯弯曲曲的黄河,就是四川与甘肃的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自甘肃一侧来,四川的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  相似文献   

3.
2020年9月29日,陕西师范大学"秦岭研究中心""黄河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举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社会科学处处长马瑞映,西安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耿占军出席揭牌仪式,共同为中心揭牌。校内外专家及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师生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主持。  相似文献   

4.
黄河与宁夏     
正一一首宁夏的童谣咏唱道:"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不但道出了宁夏的地理特征(南、北两头分别是六盘山和贺兰山),而且也概括了位于中部的宁夏平原之特色:黄河滋润,富比江南。黄河自古以来对宁夏就格外厚爱,使之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黄河东边灵武水洞沟一带就有原始人群快乐地生活着,因为这里没有高山险谷,河面宽阔,黄河温婉多情,缠缠绵绵。羌、戎、匈奴等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5.
<正>一.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据史料记载与《黄河志》的统计,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其中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重大改道有六次。第一次重大改道:在上古时期,黄河在下游"播为九河",分多股入渤海。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  相似文献   

6.
一生情系母亲河──访黄河水文高级工程师余鉴文陈玮1996年8月,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左二)与余鉴在一起交谈黄河,九曲十八弯,波涛滚滚东流去。这条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大河,在历史上由于"三年两决口",一直被人们称为害河。新中国诞...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24日,由郑州大学主办的"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博物馆等单位的50余名学者,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一、"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刘庆柱认为黄河是中国的象征。"黄河""黄帝"居"中","中"是国家的象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10月9日,是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本刊特转载杜润生先生1998年8月27日在山西引黄工程指挥部的讲话,来缅怀老先生。接受挑战山西省水资源奇缺,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且这个危机逐渐走向严重化。解决这个危机,除了向黄河调水,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指望老天爷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不能指望从其它地方调水,但是黄河年年断流,有变成内陆河的可能性,没有多少水可调。引黄济晋不搞不行,如果  相似文献   

9.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1941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随华东野战军渡黄河南下.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分配到湖北省文联任秘书兼美术组长。此后相继担任湖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湖北省文联主席、  相似文献   

10.
正历时七百多年形成、绵延七百多公里的黄河故道(南流、下同)穿越苏鲁豫皖四省,流域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酿酒企业不下千家。在只有五届评酒会评出的共18个中国名酒中,黄河故道流域内就有"洋河""双沟""古井贡""宝丰""宋河"5个名酒品牌赫然在列。加上后起之秀的"今世缘""口子窖""迎驾""杜康""张弓""景芝""兰陵"等区域性名酒品牌,和"民权"等少量的名葡萄酒品牌,黄河故道流域形成了非常可观的酿酒传统。  相似文献   

11.
李振 《中国土族》2007,(3):52-53
唐代诗人李白以其非凡才华、磅礴气势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叫绝传世作,令万民向往黄河源。  相似文献   

12.
黄河岸边行     
《沧桑》1994,(5)
受省招办的委托,今年全国高校招生统考,我校承担了保德县检查巡视的任务,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工作.保德县紧临黄河,而县城就在黄河岸边.能够倚偎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不只从理念上认识黄河,而且在生活中感受黄河,这是我梦魂萦绕的事情.我虽同黄河有过不止一次的接触,但那都在行色匆匆之间,甚至是一掠而逝一的结缘;我曾经领略过大西北“黄河落日圆”的奇观,目睹过禹门口黄河奔涌倾泻的雄姿,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馆陶县地处古黄河之滨 ,据旧志记载 :从东周周定王五年 (前 60 2年 ) ,黄河在宿胥口改道经馆陶 ,从天津以北入海开始 ,曾先后九次在馆陶决口改道。每次决口改道 ,都给全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可以说 ,馆陶人民在历史上曾饱受黄河之苦。在馆陶籍的名人中 ,有一位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 ,对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他就是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式人物 ,被人们称为“一代河官”、“名副其实的大禹传人”的王化云同志。他是黄河之子 ,他以平生的才智经历回报了黄河。笔者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 4 0多年 ,并曾主持编…  相似文献   

14.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是名山大川的故乡,境内分布着着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在遥远高寒的冰原雪地,冰川融雪的涓涓细流,一路汇集孕育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它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黄河流  相似文献   

16.
黄河石     
黄河石田丁黄河石,早年间是散见的。由少数爱好者搜集,收藏,观赏。原因是黄河河床显露不多,水深浪涌,砾石露者较少,珍稀的黄河石更是寥寥。近几十年,黄河上游造大坝,修水库,建电站,有时河水较少,黄河石也显露于河床。加之有那么一拨对黄河石极其投入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黄河石巡礼     
黄河石巡礼吴恭让长江孕育了雨花石,黄河磨砺出黄河石。东部玩石数南京,西部藏石看兰州。拣集、收藏、评赏黄河石,是兰州乃至黄河上游一些城市一项具有雄厚基础和广泛影响的业余文化活动。专业和业余的“好家”对黄河石那种情有独钟的痴迷程度,着实令人惊叹和感动。白...  相似文献   

18.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对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治理黄河、除水害兴水利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始终。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黄河水利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和特征组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有效举措,要准确把握黄河水利文化的内涵与独特价值,分段突出文化特色与建设重点,科学衔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大运河等沿线其他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容特色,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独特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19.
西安碑林内,陈列着一通明代记载黄河的碑石,高1.76、宽0.975、厚约0.19米。碑首呈半圆形,内刻长方形额,篆书"黄河图说"四字。碑身刻黄河流经今河南、山东、安徽一带的地图,其方位与今地图同。图左上角空处有长方形界格,内刻一段文字,题为"国朝黄河凡五入运",共十五行,行三十二字。右上角空处长方形界格,内刻一段文字,题为"古今治河要略",共四十一行,行五十一字。右下角长方形界格内文字,题为"治河肊见",共二十九行,行四十字(图五)。根据右下角"治河肊见"末题款:"嘉靖乙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3,(2)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沿岸居住着汉、藏、回、蒙等民族。与黄河有联系的地名,成千上万,五花八门。我们把相当一部分地名拿来细细品味、考证、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名字具有强烈的黄河特征,黄河风采。反映黄河变迁黄河经常发生的改道、泛滥等现象,给沿岸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们在饱受苦难之后,或者为了纪念,或者为了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