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璞 《丝绸之路》2014,(6):37-40
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园为东亚园林的两朵奇葩。伴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的东渐,日本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对于将禅宗思想融于整个民族精神的日本来说,枯山水庭园更可谓是日本禅寺园林,乃至成为日本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本文从日本枯山水庭园的历史背景、理水手法、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今后佛教文化园区禅寺景观设计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园林设计语言的符号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分法和园林分类法,后现代主义园林的设计语言具有丰富的历史性、地域文化、大众文化图象符号和惯用性、表现性、叙事性、色彩象征符号。后现代主义园林不但强调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大众文化的表达,还重视历史文脉的保护恢复。后现代主义园林的设计语言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吸取的,形成了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以及意义的可生成性的人性园林,努力恢复被现代主义园林割断的人文尺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历史文化的瑰宝,其精华部分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园林设计者需要从古典园林的设计中探寻新的设计思路,促进中国园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意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充分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植物作为园林造景中唯一有生命的造园要素,自然在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除了本身的自然美之外,人们还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园林更能寄托园主人的思想情感,也使园林意境更加深远悠长。  相似文献   

5.
苏小婷 《风景名胜》2020,(3):0037-0037
新形势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艺术,不仅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就存在了“园林”的雏形。从园林艺术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之后,可以看到不同的流派之间存在着自己不同的设计理念。现代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可以看到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不仅可以展现古典园林的美,还可以让文化的继承得到有效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本文以如何在现代园林中继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精髓为探究的问题,并根据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和特点分类,针对性的分析出具体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6.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的体现。但是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生存的思想文化、物质空间的不同,使得日本园林无论在园林类型、造园思想,还是在园林中开展的活动都深深地带有日本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宗教园林的文化意义中国宗教园林是中国宗教文化与中国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自然风光和人工山水相结合的文化产品.虽然,由于地理、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的不同;由于民族、信仰、风俗等社会背景的区别,使中国宗教园林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可是,作为一种独具特征的文化形态,中国宗教园林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宗教精神、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高飞  张静 《民俗研究》2016,(1):129-135
山东济宁向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其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古城内外密布着具有江南风韵、形神具备的宅第园林。近古济宁园林,呈现出南北文化交融的深深印痕,并有着巧纳周边名胜为景观、彰显邹鲁儒雅风致和追求归隐山水、寄情林泉诗境的民俗特色。由园林的兴衰嬗变,既可证运河时代经济社会的兴衰变化及济宁城市文明演进的轨迹;又可考地方名门望族发展脉络和士绅乡贤的社会习俗等。捡拾近古济宁园林的残影碎花,旨在襄助"江北小苏州"城市风貌的重塑,助力"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形象的打造。  相似文献   

9.
《南京史志》2010,(3):34-34
这是一套以继承、弘扬南京园林文化为旨意的丛书,由《玄武湖史话》《莫愁湖史话》《清凉山史话》和《幕燕史话》四本书组成。四本书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揭示了南京园林文化的特色和底蕴,展示了玄武湖、莫愁湖、清凉山、幕府山-燕子矶的风采和神韵,填补了南京园林历史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陶新伟  王新振 《神州》2012,(26):217-217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其优势在于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中国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又要深入研究西方现代园林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拓展园林设计领域;开阔眼界,研究园林发展趋势;立足本土,再现地域文化景观;博采众长,关注园林文化内涵;朴实无华,融设计于自然。  相似文献   

11.
孙剑冰 《旅游科学》2012,26(4):1-7,16
苏州古城区现存的古典园林作为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如同文化标本一般,体现了明清园林文化和风格。本文从苏州古城区的居住街区空间构成入手,通过重新评价古典园林作为街区空间资源的价值定位,探索居民生活和园林文化相互融合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资源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其特征为:旅游者和居民的利益统一在街区生活环境改善之上;以古典园林为平台形成旅游者和居民间的交流;园林资源保护的旅游者和居民双方参与。  相似文献   

12.
王怿然 《风景名胜》2021,(4):0008-0009
中国园林因其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意蕴而闻名于世,它不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在不同朝代的变换之中,中国园林的发展愈来愈快,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和造园艺术,它们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哲学、文化运用到一种极致。而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像中国园林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二者在各自的构造、色彩、构景要素等方面的处理上自成体系,从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西泠印社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山地园林的代表,其在西湖孤山西侧出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一印社活动场所的存在是这个民间社团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在其百余年发展史上,始终秉承创社宗旨,从而把握和凸显了园林文化的金石韵味,这也是印社区别其他园林的最明显特征。通过空间组合、景观布置、植物点缀、楹联匾额、摩崖题刻记来营造诗画情趣和深厚意境,充分彰显了印社造园主持者们高深的金石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文化情趣。文章从选址立意阐释、空间结构分析、造园点景手法解读等方面来阐述西泠印社园林文化特征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4.
园林的营建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带有地域性、民族性。在多重历史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岭南园林的营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市井文化的取向——强烈的生活气息、世俗色彩以及务实的价值取向。本文以岭南地区传统园林为例,探讨岭南园林在植物配置、空间营造、建筑布局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市井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上的众多景观设计中,我国的古典园林景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植物以及山石等,都具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将针对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的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振锋 《风景名胜》2021,(5):0067-0067
在繁荣的经济条件带动下,人们对生活以及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加我国近年来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大了对各地园林景观的建设,使得不同的景观绿地大量增加,作为园林建设的重要构成因素,园林景观在园林建设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应该结合地域特征、持续性原则与综合性利用原则分析园林景观设计和原生态环境,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所以,本文重点对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利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及原因探析方心清两宋时期吴越文化的繁荣,主要以书院文化、园林文化、曲艺文化以及茶肆文化等的兴盛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仅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简单论述。一书院文化及刻书、藏书业的兴盛。书院始于南唐,而大盛于南宋时的南方地区。伴随着私人讲...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复建景观苏州街以皇家园林宫市的方式,掀开了清代宫廷与市井文化和合共存的序幕。景观复建和文化展示的同时,给这座美丽婉约的景区赋予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她就如一幅立体长卷,承载和记录着华夏民族独特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各种记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代众多建筑形式中的一种,不但具有很高的休闲和景观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浅析了几点古典园林建筑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园林中所包含的哲学精神、,并借此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薛焕炳 《江苏地方志》2022,(5):74-76+81
<正>园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是国人道法自然的一种体验,更是江南人精致生活的体现。梦江南,能不梦林泉?游江南,能不游名园?联合国赴华项目负责人、纽约大学兼职教授何勇曾说过,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美妙绝伦的山石亭台、泉池花木和诗酒雅集,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丰富的艺术理念和优雅的文化生活。常州在中国园林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长罗杨称:“常州富有‘百园之城’的美名。明清两代是常州园林的全盛时期,常州人以其特有的匠心妙手,融汇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及诗、书、画等艺术传统,营造出‘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2021年,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政府提出建设“五个中轴”的发展目标,文旅中轴是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五大信息”“五个维度”阐述常州园林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并提出四条建议,企盼常州文旅中轴建设认准目标,找准方向,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