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勃 《民俗研究》2007,(1):169-181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汉代以前即已出现。但作为节气的清明与作为节日的清明毕竟不同。譬如韩养民、郭兴文明确指出:“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  相似文献   

2.
王玉民 《中华遗产》2010,(12):52-80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只是24个诗意的名字?或是24个标示时间的点?如果你是这样理解节气,那自然太浅。节气的背后,是我们的祖先对季节的感知,是古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是与生活交织而成的文化——它是季节的另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12,(5):158-159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时间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重要的节气点。中国入围绕着立夏节气,形成了系列的礼仪制度与养生民俗,尤其是立夏的吃食,特别有讲究。  相似文献   

4.
<正>"天人合一",节气为农历特色,也是乡土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命脉。时代在变迁,记忆在磨灭,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所携带的乡韵,始终流转并萦绕。农历重农事,重节气。而节气与气候、物候,与节日、习俗紧密关联,它是传统生活的文化指南,具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节"。2016年底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相似文献   

5.
刘晓伟 《神州》2015,(1):52-54
中国的节气有很多的文化和讲究,它跟节日一样,是了解和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崇拜洋节,淡化甚至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节气就更不用说了。传统节日大多和节气有关。比如清明、端午等。2014年的冬至又至,那冬至有哪些民俗和讲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民俗学会学者李石先生。  相似文献   

6.
马玉凤 《丝绸之路》2012,(11):65-68
芒种节气由来 今年6月6日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相似文献   

7.
音乐电影书     
《世界》2013,(6):216-21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耳熟能详的节气歌配上本书中描绘的台湾人在24个节气中享用的美食,不得不感叹最好的味觉原来是人睛味,而平凡的食物往往才是不平凡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小寒     
JNTO 《风景名胜》2014,(1):12-12
正每年1月5至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2014年小寒为农历十二月初五,公历1月5日。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是全年最冷的节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可食用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小寒时节也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小寒时,气候寒冷,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2,(1):17
每年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今年大寒为1月21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与小寒相对,都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  相似文献   

10.
李忠林 《江汉考古》2023,(2):100-105
已公布的胡家草场汉墓竹简《日至》有节气干支48条。以前同类材料去掉重复后,与之合计共为54条。经过合历分析,52条与颛顼历所排一致,剩余2条不符,但亦可得到合理解释,由此说明汉初历法的节气是依据颛顼历推排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朔闰却与颛顼历不侔,表明汉初历法的气与朔并不齐同。另外,《日至》简中每年的节气干支只有分至和四立,说明这“八节”较为重要,这也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没有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夏至节     
夏至节的时间与夏至节气相同,2016年的夏至节为公历6月21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节当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相似文献   

12.
冬至     
芦蕾 《风景名胜》2012,(12):11-11
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交"冬至"节气,今年大雪为12月21日。养生有道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后,白天会慢慢加长。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古代  相似文献   

13.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因此,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实际上是指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而一旦立秋,虽然仍很热,但人们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  相似文献   

14.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已被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个节气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元素。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四季轮替、物候发展、气象变化、时令习俗,也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知与探索。我园顺应幼儿爱探索的天性,收集、梳理与节气相关的普适问题和有效话题,追随节气的脚步,萌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幼儿探究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以农业为本,奠定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测定节气,不误农时,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国在很早以前,便产生了测量节气的古老天文仪器——表。表有时又称作竿、臬、槷、椑、碑、髀,是用木或石制作成一个竿子,观测它在阳光下的投影;用圭来测量影子的长度,合称作圭表。判断方向,测定节气,是圭表的重要功能。南京博物院于1965年在江苏仪征汉墓中发掘一件铜圭表,为我们研究汉代圭表及附属结构提供了迄今所知最早的实物证据(图一、二)。  相似文献   

16.
看麦罢     
赵鹏飞 《文史月刊》2002,(10):54-54
看麦罢也叫走麦罢,我国产麦区都有这个习俗。这是一个重要节气。  相似文献   

17.
小满     
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节气,今年小满为5月21日。养生有道"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养生要做好"防热除湿"的准备,应坚持健脾利湿、清心祛暑和胃养阴三原则。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  相似文献   

18.
小寒     
《风景名胜》2015,(1):12
每年的1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马年小寒为农历十一月十六,公历2015年1月6日。小寒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国家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  相似文献   

19.
大寒     
《风景名胜》2015,(1):13
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马年大寒为农历十二月初一,公历2015年1月20日。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  相似文献   

20.
大寒     
JNTO 《风景名胜》2014,(1):13-13
正每年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2014年大寒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公历1月20日。由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建议食用八宝饭、芪杞炖子鸡、山药羊肉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