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龚鸿学 《神州》2011,(9):7-7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是最滑稽的一个,他外貌丑陋、好吃懒做,他聪明不度孙悟空,诚实不如唐僧和沙僧。他猪首人身,可是从他身上可以充分体现出人的弱点,贪婪、胆小怕事、小市民心态,愚笨但有时也会耍小聪明。他是以人的化身进入《西游记》的,也是作者的一种隐喻。猪八戒是人性、猪性、神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是最滑稽的一个,他外貌丑陋、好吃懒做,他聪明不及孙悟空,诚实不如唐僧和沙僧。他猪首人身,可是从他身上可以充分体现出人的弱点,贪婪、胆小怕事、小市民心态,愚笨但有时也会耍小聪明,他是以人的化身进入《西游记》的,也是作者的一种隐喻,猪八戒是人性、猪性、神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加西莫多的丑陋包含了作者丰富的人道主义内涵:丑是人的一部分,丑映衬美追求美,丑对美的不懈的追求就是人性趋于完整的过程。一方面,在体现丑的同时,也映衬了美的存在,就像加西莫多的外在对照他的心田。另一方面,这里的丑,虽丑不恶,并且追求美直至与美相融。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马尔凯区的小镇皮奥比科门口立着一个警示牌,“即将进入丑陋区,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世界上最丑的人。”这里的两千多居民都以丑陋为荣,并自豪地称这里是“世界丑  相似文献   

5.
一、“丑”的原初意义。审丑意识的原初意义与死有“关”,渗杂着人们对死的畏恶感。《塔夫论·德化》有一句话,叫作“美考终而恶凶短折”。意思是:在从《尚书》开始的人们的习俗观念中,长寿或寿终正寝是美的和值得称美的生命形态,而吞噬人们生命的灾凶或人的天折、短命则是丑恶的形态了。汉代许镇又这样解释“丑”(配)说:“可恶也,从鬼。”他把“丑”同习俗观念中侵夺,害人生命的鬼较搭上了勾。于是死连同导致死的事物、阴影都在人们的忌讳、厌恶之列,都难免不是“丑”的原初成分。民俗观念中审丑意识的原初意义,还带有嗅觉感受…  相似文献   

6.
盖桂华 《神州》2012,(3):138-139
培养学生了解荚、感受美的能力初中生正好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对“美”的认识很单调、很机械,总认为“美”即“漂亮”,丑的东西就不美了。这样,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强调美包括许多要素。潇洒、漂亮的影星是“美”,断臂的维纳斯也是美,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辨别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现象。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史精萃     
生、旦、净、丑的由来京剧角色中的“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反其义而名的。“生”,是生疏的意思。而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义为“生”。“旦”指旭日东升。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净”。“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其名为“丑”。  相似文献   

8.
齐芳 《神州》2013,(1):7-7
韩愈“以丑为美”的诗之所以呈现出美的特质,是因为他以丑的形象传达出了美的情感,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论述。其一,韩愈往往借丑的形象来表达批判之情,这种对于丑的运用使谴责、批判的力度与强度加深;其二,“悲苦”之情抒发必须用丑的形象,愈丑愈苦,愈苦愈强,充分体现出诗人对于苦难的承担与超越。但无论是批判之美还是超越之美,我们都能体会到深厚情感之后的巨大冲突,正是根源于这种“冲突”,韩诗成功地将丑转化为美,将生命的痛感转化为审美的快感。  相似文献   

9.
爱的责任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无尽的爱带来无尽的责任。想来,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起,便开始领悟爱,学会爱,并担负起由此带来的责任。许多人会认为,“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爱”却是温馨的代名词。也许这就是上帝为什么将爱与责任相济的缘由。正如善与恶、美与丑,始终不让人过  相似文献   

10.
中江县王兴镇金钩村涂家大院(简称“大院”或“老房子”),是我出生和度过苦难童年的地方,每次回乡看到它,感到分外熟悉和亲切,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它,很不顺眼,因为它显得很老,又“穷”又“丑”。俗话说得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有名民间谚语也说得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次回乡,我犹如久别父母的孩子,满怀激情和喜悦的心情,回到它的怀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淮河文化的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中国从西向东有三条江河。北方的一条水是黄色的,炎黄二帝又出生在那里,人们就称它为黄河;南方的一条,水系很长很长,而且水流的很快,人们就叫它为长江;中间的一条按照方位人们叫它中河,由于这条河,富饶秀美、气候宜人,“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引得古人类纷纷来此集居;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开始觉得中河名只能反映它的位置,而不能反映它的自然形态美,于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就依据古淮河比长江、黄河都短,而且淮水美如“鸟之短尾”的意境,用象形字“水”与“隹”(zhuī,短尾鸟名)合并,创造了“淮”字,并将中河之名改为淮河。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地都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为什么不是“替罪牛”或者“替罪猪”呢?其实这是有典故的. 《旧约》中说,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把他的独生子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那只山羊抓来杀了.  相似文献   

13.
他们要找的人,就是又老又丑人物周刊:最初《百家讲坛》是怎么找到您的?易中天:《光明日报》的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百家讲坛》挑主讲人,在形象上有什么要求吗?”我说有!第一要长得丑,第二要长得老,又老又丑,这就是它的形象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原猪市     
中国自古就有“粮猪安天下”之说,猪是农家的“六畜”之首。在河南乡间的猪娃市场上,买卖双方都相信一条古训“中间无人事不成”,于是就有了一批能说会道的“猪经纪”。这些老说家们在买方与卖方间居中说合,促成交易。古时,他们被称作“牙人”,所提的佣金称作“牙钱”,古代典籍中描述他们“南北物价定于其口,而后相与贸易。”这是一个古老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知耻近乎勇     
“耻”和“羞”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概念———“羞耻”。说文解字,意为,可“羞”之事,肯定“差”,肯定“丑”,所以“差”与“丑”的组合,便是羞;有人做了既“差”又“丑”的事情,就有人议论,议论了,就难免传到他耳朵里,他“耳”闻自己做了“差”事,“丑”事,如果立即停止,这就是知“羞耻”,反之,如一意孤行,则为不“知耻”,或“恬不知耻”。所以,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都要有羞耻之心。孔子曾以“行己有耻”,“有耻且格”作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准。由此看来,一个人修养、素质的高下,就要看他是有耻还是无耻了。从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上讲,有耻就是清俭、正直、义烈、悔过、让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虚怀若谷,见义勇为,廉洁公道;无耻就是奢侈、邪佞、妒贤、失节、残酷,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行贿受贿、贪生怕死、贪赃枉法。对人来说,没有比无耻更大的耻辱了,人要无耻,何以为人?无庸讳言,知不知“耻”是衡量是非、忠奸、曲直的一个道德标尺。国君知耻可以清吏治,百姓知耻可以正民风,商人知耻可以准商德。自然,辨耻、明耻、知耻,就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根本规范。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即位之初,见郑仁基的女儿才貌双全,就立下册典,准备纳为嫔妃,忠臣魏征知道...  相似文献   

16.
张佳 《文史月刊》2009,(11):53-53
“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美好字眼,它总是带给我们亲情和温暖。而“家”这个字的结构却是耐人寻味的:“宀”下一“豕”,“宀”代表屋子,“豕”代表猪,这是现在人们对这个字的通常解释。然而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家呢?既然“家”是人住的地方,为什么不用“屋内有人”来表示,却偏偏用“屋内有猪”呢?  相似文献   

17.
《中华遗产》2012,(5):10-15
卡西莫多,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经典形象之一。在巴黎圣母院顶层的钟楼上.这个面目丑陋的“敲钟人”与吉普赛女郎艾丝梅拉达,上演了一场悲恸的旷世绝恋。那是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恐怖时代,“钟楼怪人”即是法国人冲破禁锢、追求自由与美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取经得力于他的三个徒儿,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猪悟能,一个是沙悟净。虽曰弟子,师傅未,心比徒弟高明,师傅乃是凡夫俗子,而徒弟早先就已名列仙班。引‘悟空原先是“齐天大圣”,猪八戒是“天篷元帅”,沙和尚是“卷帘将军”,只因犯了“天条”,这才打下凡来,做了唐僧的徒弟。这本来就是天大的不公,但“天意王。此”,也无可奈何。尽管他们为“天理”所不容.但取经及非他们三人不可,这却究竟是为何7这个问题,连《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似乎也颇感到困惑,有意把三个徒弟都安排为“悟”字辈,让人们…  相似文献   

19.
古代有几个丑女其实是很美好的,她们的美在于内心,在于贤能。嫫母是古代最出名的丑女人,汉朝的王子渊在《四子讲德论》中说:"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是,嫫母虽然长得很丑,却为人贤德。屈原在《九章·惜往日》中写道:"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为此,黄帝娶了嫫母为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打败了炎帝、杀了蚩尤,都是因为嫫母这个贤内助的有力相助。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要读懂古书,自然可以依靠今人的白话翻译,或参阅的人注解等的帮助.然而,翻译未必正确,注解也不完全可靠.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古书不是很有些经过后人加过注解的么?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脱稿的,然而仍然有‘未祥’,有错误……”(《考场三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