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器断代之方法1985年10月,应陈连庆教授邀请,我在东北师大给古代史研究生讲历法。几位老先生要我结合铜器断代讲一讲历术的应用,逼得我将西周铜器历日做了一番认真的清理。我的工作第一步是将有历日的西周铜器借助历朔的排比贯穿起来,分成若干铜器组,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合天的历谱,结合文献记载,弄清了西周十二王的在位年数。第二步,将似是无法贯穿的少数铜器加以重点研究,得出了铜器历日研究的几个特殊条例即变例,以别于合谱的正例。这样,铭文有王年、月、月相、日干支四全的五十余件铜器就一一系于西周王年。最后一步工作是将  相似文献   

2.
周言 《东南文化》2000,(1):65-68
本文在上一篇论文的基础上继续使用系连排谱的方法,对剩余的完整历日铜器所属的时代进行判定,进而排定十二位周王的在位年代;并确认西周王朝始于公元前1071年武王克商,终于公元前771年骊山之役。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刊布的西周金文中的历日资料,对西周金文历谱作了新的调整,研究重点集中在西周中期穆王至孝王在位的年代及其历日上。文章同时对西周金文历谱的研究方法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和一些博物馆新发现和收购了不少西周晚期铜器,这为研究、推断周宣王在位年代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史料,使这一过去学术界一直没有争议的问题变得相当复杂。最近中国国家博物馆又收藏了西周中  相似文献   

5.
虎簋盖,1996年8月出于陕西省丹凤县,失器。盖上有铭文161字,所记历日,年、月,月相,日俱全,是研究西周历法的重要材料。关于其年代,学者已多有讨论,一般认为属西周穆王时期,少数学者认为应属恭王时期。我们也对此作了一番考察,结论与目前一般的看法不尽相同,故撰此小文,以就正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王宏 《沧桑》2009,(6):41-41,44
膳夫山鼎是解放前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北岐山一带的一件西周铜器,因为该鼎铭文所载历日、年、月、月相俱全,且为长篇铭文,因而其确切年代归属问题就成为学术界迄今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本文结合各位学界先贤的意见,从膳夫山鼎的形制、铭文书体、铭文内容中关于“膳夫”这一官职的演变、西周礼仪制度的演变诸方面入手,和同时代的器物作类比,并结合文献资料,从而判定膳夫山鼎当属于周宣王时期器物。  相似文献   

7.
西周夷厉二王在位年数 ,典籍记载简略且互有歧异 ,当代学者依据相关的金文材料对该二王年数进行了重新考定 ,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各家又因其对相关铜器年代认识差异而导致对王年的种种不同看法。本文讨论了考定铜器年代的方法及相关铜器的年代。以此为主要依据 ,并结合文献记载的情况 ,推论夷厉二王的在位年数 ,认为夷王在位至少有 3 3年 ;厉王奔彘应在十七年至二十六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2003年初,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西周单氏家族青铜器群,其中的逑盘铭文记录了该家族8代人的世系,史料价值极高①。上世纪50年代,杨家村附近还出土过一组铜器,器主名叫“盠”②。其中的方尊、方彝铭文称“文祖益公”,说明盠是益公之后。益氏是西周时期的大世族,其宗子益公在西周中后期铭文中经常出现,是地位很高的王朝卿士。逑盘铭文中,单逑的四世祖称为“惠仲盠父”,学者多认为“盠”与“惠仲盠父”是同一人,这两群铜器属于同一家族③。于是很多学者得出这样一个推论:益氏是单氏家族的一个分支④。单氏为姬姓,那么益氏自然也是姬姓。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9.
正西周甲骨研究是甲骨学科的重要分支。与安阳小屯所见的殷代甲骨相比,西周甲骨的出土地点分散,在甲骨的形制及刻辞方面颇具特色。时至今日,距学界首次辨认出西周甲骨存在仅一甲子,距第一次发现西周甲骨的集中埋藏单位也只有40年,相较于殷墟甲骨研究120年的学术史,西周甲骨的研究历程虽然不长,但取得的成就是相当令人瞩目的。在以往的西周史研究中,学者们能够利用的材料除了各地所获考古遗存外,还有一些传世铜器及典籍中为数不多的西周文献。西周甲骨属于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初,陕西省宝鸡市杨家村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西周铜器窖藏,共出土27件青铜器。其中的逐盘共铸有373字,是1949年后发现的铭文最长的西周铜器。该盘铸于西周宣王时期,其铭文记述了逐先祖考的事迹、历代王世的史事,及宣王对他的册命赏赐,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对逐盘铭文作了考释,并初步讨论了该铭涉及的西周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关曾国的实物资料宋人即有著录,解放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曾国铜器在随枣走廊一带屡有出土,是周代在中原地区以南的一大宗铜器,因此也广为学者所援引。历年的发现表明,比较明确属于曾国的铜器年代早的在西周晚期,晚的可到战国中期,因此这一时期鄂北豫南地区曾国的确实存在是不再令人怀疑的。随着曾国问题研究的深入,作为基础工作的铜器分期的进行是必要的。特别是原来的报道者只对大部分铜器作了较笼统的年代划分,而有几批铜器的时代仍值得商榷,至  相似文献   

12.
在《西周年代考辨》(本刊 1 997年第 2期 )中我把西周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在《西周年代考辨订补》(本刊 2 0 0 3年第 2期 )中重定西周年代应分为早、中、后、晚四个时期 ,对断代的证据即铜器的订年作了一些局部调整。总的说来 ,我对西周年代学的观点还是那样 :古本《竹书纪年》的西周积年作为一个基本标尺必须尊重 ,西周共约2 60年 ;其中初期 (武、成、康、昭 )约 70年 ,穆、恭二世约 60年 ,懿王以降约 1 3 0年。要把现在掌握的有订年价值的铜器排入这样一个框架 ,既要遵从铜器的考古学分期 ,又要确保其铭文的完整释读。由于懿王至…  相似文献   

13.
虎簋铭文载:“隹卅年四月初吉甲戌。”研究者都断它为西周穆王时器。“隹卅年”为周穆王在位之三十年。“四月初吉甲戌”为此三十年之四月一日甲戌。这一历日的年、月、日和日干支俱全,是考证西周穆王年代的原始历日资料,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4.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4,(1):165-169,I0002-I0005
早期铸钟在学术界特别在考古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早期铸钟在南方的长江流域起源和发展,约在西周中晚期期传播到北方的中原地区。但南方地区青铜器尤其是钟类器的年代往往缺乏支撑点,学术界对其争议极大。例如包括兽面纹镩钟的新干大洋洲铜器群的年代,较多学者认为其年代在殷墟文化一、二期之际,但也有学者认为晚至西周甚至是东周时期。又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四虎镩,或认为其处于公元前10至9世纪之际的西周中期①,或认为其年代晚在春秋早期②。早期铸钟多为传世之器特别是流传在海外之器,这使得其年代和发展系列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墓地进行了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共739件(套),其中铜器325件(套),部分铜器铸有铭文,有的铜器上铭曾侯或曾侯谏。此次报道的M1、M2、M27是墓地中的较大型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且3座墓均出土了成组的铜礼器。根据随葬器物和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地为西周早期曾侯家族墓地。M1的年代大体在西周成王或康王时期,墓主可能是师;M2的年代大体在康昭之世,墓主可能是曾侯谏的媿姓妻子;M27的年代似应在昭王晚期或昭穆之际,墓主可能是白生或其夫人。此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对西周青铜礼器时代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铭文所记载的人名、地名、王世、事件的考证,结合铜器自身的形制花纹,再征引文献中的有关记载,从而推定铜器的年代;另一种是通过若干器群的分析排比,根据共存关系、组合关系以及形制花纹,再参考与之伴出的陶器从而推定铜器的年代。前一种方法采用的主要是宋代以来出土并见于各家著录的有铭铜器如解放后出土于扶风、岐山等地窖藏的铜器;后一种方法主要采用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成组随葬铜器,而这些铜器绝大多数没有说明自身年代的铭文。实际情况是:出土于窖藏中的铜器主要是西周中晚期的,而出土于墓葬中的则大多是西周早期和中期偏早的。这并  相似文献   

17.
张懋镕 《文博》2013,(2):19-26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见到的3件铜器:黼鼎、26年佣叔壶与28年肮簋,论证它们都是穆王时期的铜器。并以此为基点,讨论了两件年代有争议的铜器:24年枷簋和30年吴盔,推定这两件铜器也是穆王时期的铜器,而且是标准器。然后将这几件标准器与以往所知的穆王时期标;住器联系在一起,其得穆王标;住器13件。据此第一次提出一个王世有“标;住器群”的概念,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西周铜器断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重新认识穆王时期铜器的面貌,对于西周册命制度的研究,对于西周全文历谱的研究,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班簋年代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簋是西周重要铜器之一,它记载了周初伐东夷的史实,对于研究西周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对于班簋的年代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师酉鼎与师酉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征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师酉鼎铭文记有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干支记日,为研究西周金文历谱增添了新资料。本文认为其历日可以排入共王年历中,并据此试调整了共王至夷王阶段的金文历谱;又在定师酉鼎为共王时器的基础上,从形制、历日与铭文内容诸角度,探讨了素有异议的师酉所制另一组器师酉簋以及与师酉有亲属关系的师询所制师询簋、询簋的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4,(1):165-170
<正>早期镈钟在学术界特别在考古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早期镈钟在南方的长江流域起源和发展,约在西周中晚期期传播到北方的中原地区。但南方地区青铜器尤其是钟类器的年代往往缺乏支撑点,学术界对其争议极大。例如包括兽面纹镈钟的新干大洋洲铜器群的年代,较多学者认为其年代在殷墟文化一、二期之际,但也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