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185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4535页,标点照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中华书局 1992 年)卷 295 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 7192 页,标点照录)。对上文之“西山保霸州”,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93 页认为是河北的西山、保州、霸州三地产矾;王雷鸣《历代食货志注释》第二册(农业出版社1985年)第457页却认为此保州、霸州在成都府路,但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上引《宋史》与《长编》文标点均误,正确标点应为“矾之出于西山保、…  相似文献   

2.
鄂州市鄂城区东门外长江中的龙蟠矶有一座石寺,它便是被鄂州百姓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矾,古来有之;批上的建筑,据载始于宋,初为小庙,大抵为镇水祭神用;建寺则始于元代。元代监邑铁山(主持人达噜花赤,时武昌最高行政长官)在矾上“垒石成台,以石梁属之”,建龙皤矾寺。以后,观音阁便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龙皤矾石,石势婉蜒,自西向东,每至秋冬,黝黑的石头露出江面,似鲤鱼脊背一般。据旧《武昌县志》所载,幡龙脱,亦称蟋龙石,位于县东北不盈一里的大江中。这与东边“节度石”、阎王山,西边的西山,共其…  相似文献   

3.
鄂州北临长江,江岸线长达八十余公里。南部腹地有大、中、小湖泊共一百二十多处,俗称“百湖之市”。境内梁子湖(亦称樊湖),与武汉共辖,是湖北第二大湖。区内水域面积42万亩,承钢阳新、大冶、通山、咸宁、武昌诸县之来水。横穿鄂州南北的90里长港一线串珠,将梁子湖、鸭子湖、保安湖、三山湖等大小18处湖泊联成一体,形成“樊湖水系”,再经城西樊口入江。过腹承雨面积3200平方公里,为市区总国土面积的两倍多,是名符其实的“水袋子”。历史上,长江汛期,江水暴涨,倒灌入湖,放历年这里便成为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频仍之地。按水利史料…  相似文献   

4.
鄂州北临长江,江岸线长达80余公里.南部腹地有大、中、小湖泊共120多处,俗称“百湖之市”.境内梁子湖(亦称樊湖),与武汉共辖,是湖北第二大湖.区内水域面积42万亩,承纳阳新.大冶、通山、咸宁、武昌诸县之来水.横穿鄂州南北的90里长港一线串珠,将梁子湖、鸭儿湖、保安湖、三山湖等大小18处湖泊联成一体,形成“樊湖水系”,再经城西樊口入江.过腹承雨面积3200平方公里,为市区总国土面积的两倍多,是名符其实的水袋子.历史上,长江汛期,江水暴涨,倒灌入湖,故历年这里便成为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频仍之地.按水利史料记载,1931年和1954年两次灾情最为严重.当年的天灾人祸实况,现鄂州65岁以上老人都历历在目.1996年鄂州军民在党组织领导下,抗洪排渍,再次战胜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确保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古代武昌经济商贸的繁荣,绕不开宋人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中所记述的“南市”。关于宋代鄂州(今武昌,下同)南市,近现代著名学者王葆心在《续汉口丛谈》言:“南市之得名,盖以其在鹦鹉洲之南。尔时大集在洲,洲乃四面环水者。其南则在武昌江岸,当今汉阳门上直文昌门一带”“厥后由南市迤北至鹦鹉洲,渐成为中央聚点。”  相似文献   

6.
春秋之际,雄踞于长江下游的吴国,以其兵器制造之精良而冠于诸侯。《战国策·赵策》云:“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此处,《荀子·强国》、《考工记·有章》、《史记·吴太伯世家》以及《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俱有对吴国青铜剑的赞誉之载,可见吴国之剑在其时声闻遐迩,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7.
《贵阳文史》2008,(5):F0002-F0002
君子亭在东门外左侧数百步城墙下。遥对扶风山阳明祠。李宗日方《黔记》云:“省城外东南近城垣,新建君子亭,为阳明也。”清乾隆《贵州通志》称:“旧有君子亭,今废。”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许兆椿将亭修复,并题一联云:“傍郭临池,坐揽烟波迟素月;浮香送馥。人来殿阁扇熏风。”君子亭前有池塘数亩,种有莲花。因为古时候称莲为君子之花,王阳明谪龙场曾撰《君子亭记》。  相似文献   

8.
鄂钢三十年     
位于长江之滨的古城鄂州,早在春秋时期以出产青铜而成为楚国重要的冶炼基地.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形成冶炼的又一鼎盛时期.沉寂了1700多年后,到了公元1958年,一座颇具气势的钢铁城堡——鄂城钢铁厂(以下简称“鄂钢”)巍然耸立在西山脚下.  相似文献   

9.
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是一个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湖北26个县市;滚滚汉水从西北向东南跨越湖北13个县市。全省还有大小河流近1200条,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上干个,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水是变化无常的流体,给人类带来的祸福参半。古往今来,管好流经湖北的长江和汉水,化害为利,造福于民,从来都是历届主政湖北的地方官年复一年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湖北省领导都在治水方面做出过贡献,而张体学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他曾撰写《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的文章张体学门915-1973年…  相似文献   

10.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邻武汉市,面积1594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行政区和一个国营长港农场。  相似文献   

11.
据史书记载,鄂爰遗物最早发现于东晋时期。最先引用这则史料的是已故知名钱币学家朱活先生。他在《楚金杂谭》一文①和《古钱新探》一书②中,引《初学记·宝器部》所录《晋永和起居注》的记载:“庐江太守路永表言于谷城北,见水岸边紫赤光,获金一枚,形如印齿”③。他认为这枚“印字金”就是楚爰金,可谓卓识。但是,他对《初学记》所载这则史料的错漏文字失于详考,而误断此金出土地即在今之湖北省的谷城县境。 我在1985年楚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提出的《郢爰与战国黄金通货》一文,在撰写中,接触到《初学记》所载的《晋永和起…  相似文献   

12.
王宁 《收藏家》2009,(1):27-32
宋代洪州属江南西路,治所南昌地处江西鄱抚平原,赣江、抚河依城流过。王勃《滕王阁》赞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记》卷106《吴王濞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天下亡命者铸钱。”K太平寰宇记》也说:“南昌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吴王濞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  相似文献   

13.
<正>“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这是苏东坡离开黄州回到朝廷后,在《武昌西山》中深情吟诵的诗句。这两句诗,因反映出对武昌(指古武昌,今鄂州市)的深情眷恋,在北宋元祐年间曾引起轰动,掀起争相次韵热潮,朝野“能文之士多在其间”(苏轼《与王文甫二首》之二),形成近千年追和的不绝盛况。它也是苏东坡与鄂州结下浓密情缘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4.
“邓氏钱”布天下辨析余永恒邓氏者,乃西汉文帝时幸臣邓通也。《史记·幸列傅》记有文帝的一段话:。“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於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①。《史记·平准书》也记有:“至孝文帝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相似文献   

15.
白光 《文物春秋》2001,(3):21-26
春秋时期活动在燕国北部的山戎民族已经发展得相当强盛。强大、剽悍的山戎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时有“病燕”、“伐齐”的战事发生。《左传》载:“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史记·匈奴列传》记:“山戎越燕而伐齐,齐 公与战于齐郊。”山戎民族的逐渐强大与时时扩张行为,使周边民族不得安宁,伐戎的战事也不断发生。《春秋》庄公三十年“齐人伐山戎”;《谷梁传》“桓(公)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 《史记·匈奴列传》载:“自陇川西有绵诸、绲戎、翟 之戎,岐、梁山、径、漆之北有义渠、…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艺文志》乙部13地理类、《宋史·艺文志三》地理类、《玉海》卷153朝贡、外夷来朝、唐渤海遣子入侍条均记张建章《渤海记》(原作《渤海国记》,此据《东都事略》卷18及《张建章墓志》改)3卷,然3卷卷目不详。《张建章墓志》谓张建章“又著《渤海记》,备尽岛夷风俗、宫殿、官品,当代传之”。这里,墓志言《渤海记》内容有三,分别为风俗、宫殿、官品。宋人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3分别有“国土风俗”、“建官制度”、“宫室制度”等小目,可见“风俗”、“宫殿”、“官品”也可能是卷目,即《渤海记》可能分为风俗、宫殿、官品3卷。《渤海记》风俗卷内容可考者颇多。《新唐书·渤海传》谓渤海“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馀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  相似文献   

17.
释“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卜辞可知,商王朝有一宗教职官──巫。《说文解字》云:“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其说巫为女性、以舞降神,而《周礼·春官》所记则有男巫、女巫之职,是以知巫不必为女性。《周礼·春官·大祝》记:“大视掌六视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其他如小祝、司巫、男巫。女巫之职司亦无非鬼神山川宗庙之祭以及祈降时雨,拔除凶旱等等,不外乎沟通天地神人之事。甲骨卜辞所记巫之事迹大致与其相互映证。卜辞有巫进行祭祀活动以求福情及拔除灾害的记录。如《合集》36507片“……贞今田巫九余祖先……人方上下于叙示…  相似文献   

18.
<正>“大武汉”一词的频繁运用,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内涵体现的是城市地位,尤其是经济体量的重要性。从“武汉”到“大武汉”,其历史渊源可谓草蛇灰线,有迹可查。“武汉”源于江汉朝宗的“双城”现象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长江中游江汉朝宗之地,汉阳出现却月城、鲁山城,武昌出现夏口城,首现长江两岸对峙的“双城”现象。双城现象前后延绵千年,到唐宋时期的鄂州城(今武昌)和汉阳城臻于鼎盛。  相似文献   

19.
初吉为朔日专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仲操 《文博》2000,(1):56-57
初吉一词见于古文献。《诗·小明》载:“二月初吉,载离寒暑。”[传]谓:“初吉朔日也。”[笺]谓:“二月朔日始行。”孔〔疏〕也解为“以言初而又吉,故知朔日也。”《国语·周语上》有“自今至于初吉”之文句,韦昭谓:“初吉,二月朔日也。”据此知初吉为朔日之专名,自古至今无异词。 从器铭历日看,初吉也都在朔日。《晋侯苏钟》铭文记有“六有初吉戊寅”,还记有正月、二月的月相历日,用这些同篇铭文历日来推算,也证明此“六月初吉戊寅”为六月朔日戊寅。详见拙文《西周月相定点说的又一凭证》这里不赘。近来有人据《静簋》历…  相似文献   

20.
王川 《巴蜀史志》2009,(5):57-58
明代徐霞客(1587-1641)以前二千多年,古人认为,长江源于岷山。《禹贡》曰:“岷山导江”。又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岷山“大江所出。”《山海经·中山经》记:“岷山,江水出焉。”不知其若干万年,岷水冲积出成都平原。《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长江文明,起源于这一片广袤的旷原。今川西各地,出土乌木为宝.数不可计。直径有二三人之围、长十余丈之巨者。可见莽荒时代,成都平原为苍茫林海.浩瀚无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