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已走过86年历程,本文在前人探讨分析的基础上,以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演变为依据,从学术史的角度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划分为类型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期、文化生态学转型时期三个阶段,指出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新阶段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2.
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然而环境考古学本身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考古学家有坚实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掌握古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如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那些针对考古学研究的古环境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家如果能够初步将古环境复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使更多的考古学家掌握基本的古环境复原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辽西地区的古环境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解读那些像孢粉等的古环境数据,以此推动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范佳翎 《南方文物》2013,(4):121-124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际、国内关于Public Archaeology的研究现状和不同学术观点,提出Public Archaeology包括“公众考古学”和“公众考古理念”两个层面,并分别总结、归纳出公众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和公众考古理念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我国应该重视公众考古学的学术研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众考古学。  相似文献   

4.
童明康 《四川文物》2022,(4):113-120
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展开交流,其中笔者针对苏先生提出的考古学“中国学派”及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考古学“中国学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已有一批较系统的、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原始材料的积累;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第三,已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文明要素的认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时需要系统地研究遗迹遗物组合;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十分重要。总之,中国文明起源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应当下大力气探索,这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敏 《南方文物》2012,(2):43-52,42
“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考古学文化系统”都是考古学的重要理论. 提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考古学文化系统”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中国考古学导向更广阔的空间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都是具有超前意识的考古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段培斌 《文物世界》2007,(5):23-24,30
考古学中的“文化”不同于一般人文科学研究中的“文化”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物质文化,即“在一定时间、地域内,有着共同特征的一群物质遗存”。这就规定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必然是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实物。特定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考古学应当区别于其他学科,应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否则,研究的方向与目的就会模糊不清,考古学研究也就不能从其学科本身的角度出发去揭示隐藏在物质遗存背后的人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建华 《中原文物》2007,2(1):13-19
“社会考古学”一词早在1921年就已出现,但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柴尔德为首的考古学家才真正开始社会考古学研究。至今,社会考古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对象为社会;其内容则包括社会组织、社会规模、社会结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聚落分析法、墓葬分析法、民族历史学分析法和人类分析法四种。而中国的社会考古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民族考古学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学科分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边缘学科、研究成果等五个方面分析后认为“民族考古学”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是考古学的一种阐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末,夏先生在《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一义中谈到了有特定含义的“考古学文化”与一般m语中“义化”的k别,并对考古学文化概念进行了解释,IlllLI年来,成为我国考古界的传统认识。进入九!年代,有一些研究者对考古学义化概念进行了一翻反思和讨论,不满足以往的解释,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过L的考古学义化概念,“比较多地注意物质遗存,而对其中所包含的非物质方血的州素不够重视”,H而对考古学义化概念予以修正,重新作了界定。I到有的研究者提出过L考古学义化概念“始终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闲之内”,“应作人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古DNA分析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娥 《文物春秋》2004,(1):22-31
保留在古代生物遗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资源,古DNA分析技术在考古学中的成功运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考古学研究领域,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的研究中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分子考古学,即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对出土的古代可研究对象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和研究。分子考古学在解决人类的起源与迁徙、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重大考古学问题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时古DNA分析技术及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特别是对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新进展做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聚落·居址与围墙·城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底笔者从加拿大返国,欣悉《文物》月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一次题为“史前城址与聚落考古”的学术研讨会。之后,又拜读到1996年第11期《文物》所刊对这次会议的综述报道文章,深为高兴。应当说这次会议体现了我国史前考古学已开始重视从考古遗址群整体组合结构的历时演变来研究考古学文化。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事。笔者在阅读了《文物》上的“综述”以及近来发表的一些文章之后,觉得我国学者在借鉴欧美考古学理论方法时,对一些常用考古学术语的理解与原来的概念有点出入,因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学术研究领域的拓展,图像史料、图像史学已成为学术热点问题,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史学都不同程度的厕身其间,各自以不同的研究视角、方法等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但就学术研究而言,有关图像史料的考古学研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刊特邀请刘庆柱先生从考古学的视角为我们解答历史时期图像史料的属性、研究途径、学术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从确定“腰坑”这一考古学术语以来,腰坑葬俗文化已逐渐成为考古学、民俗学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对此葬俗做过研究的有郜向平、王志友、杨毕、谢日万、朱海仁、胡庆生、彭文等,以及日本学者井上聪。最近,笔者曾对陕西地区腰坑葬俗的情况进行过肤浅的研究。而此文撰写的目的,是通过对商周时期关中地区腰坑葬俗的具体探讨,以期理清该葬俗在周族、殷族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就考古学的分支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言,有学者主张可以区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前者“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后者“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  相似文献   

15.
在各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渗透,从事跨学科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民族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产物,因其对于推动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正日益受到人类学家特别是考古学家的重视。在国外,考古学诞生的初期(19世纪中期),人们就开始引用民族志材料来解释考古发现。本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新考古学的兴起,民族考古学正式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虽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综合运用民族志资料和考古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但对民族考古学进行自觉的理论探讨,则是从80年代初才开…  相似文献   

16.
许永杰 《北方文物》2023,(1):104-112
陈雍新著《考古何为》是一部全面阐释考古学中国化过程及中国考古学特色的专著,从五个方面对该书的内容做延伸和展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学派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和最突出的特色,给予考古学这一“外来物种”旺盛的生命力。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生命源泉,根植于中国黄土的考古学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层位学等方法论;作为阐释考古学的聚落考古学和认知考古学属于“新考古学”的范畴,作者通过缜密的逻辑阐述与易懂的实例演示,使读者能够有很好的理论理解和实践参照;考古学是一门与众多学科存在联系的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结合研究时,要注意把握考古学的学科本位;“考古学文献导读”是作者奉献给青年一代考古学者的全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考古学走与人类学相结合的道路,是近现代考古学发展史为我们提出的有价值的、可以繁荣考古学的研究取向.从近代起,通过实践,学者们已逐步认识到考古学的发展是受人类学的恩惠的.有的学者甚至用概括性的语言——“美国考古学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来表述两者的密切关系.英国考古学家C.伦弗鲁讲到当代考古学发展趋势时明确地指出:“在过去,考古学单纯地被视为重新发现历史实物的一种技术;进行发掘的目的,只是在于发现和组织一些相互联系的表象描述.用G.柴尔德的话来说,考古学者是‘拼凑过去’.今天,有更多的理由相信考古学正趋向于突破这一点.”“二十年以前,考古学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从实物出发,即注意整理材料;今天的考古学将要‘从问题出  相似文献   

18.
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新方法。在秦汉考古学体系的重构与建设中,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全球史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  相似文献   

20.
数学分析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以文物产地研究为例,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考古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指出数学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中国金属文物产地研究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化,考古学家熟练运用现代数学知识是考古学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