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13,(11):45-45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7月13日消息]题:虽然已明令取缔,印度童婚仍盛行。迷惑的新娘巴沙妮跨过新郎家里的门槛,屋内亲朋于是庆祝此段安排的婚姻。新娘只有7岁,戴着头饰和面纱,她很想揭开面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旁边的老妇却伸手阻止。“她怎可以在长辈面前暴露面目?”那女子向新娘的家姑说:“今后她要学习些规矩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时间     
萧放 《山茶》2009,(1):102-121
在我的老家湖北英山,举行传统婚礼的规矩是,嫁妆在下午抬到新郎家,新娘由娘家人送到半路,然后由新郎家派人打着灯笼迎接。新娘到达新郎家时,一定已是太阳下山之后。据说这是周礼遗风,今天当然被时人视为奇风异俗。其实“夜嫁”习俗源于古人的阴阳观念:下午是阴气到来之时,女性属阴,女性顺从阴性时间到来夫家,这是顺应天时的正确举动。  相似文献   

3.
刁统菊 《民俗研究》2006,90(4):195-213
一、前言在缔结一个婚姻时,相互交换礼物(不管何种形式)是世界上许多民族和社会中一个比较普遍的实践。在人类学那里,男方向女方的赠与包括聘礼(bride wealth)、聘金(bride price1)、“新娘服务”(bride service2),指的是新郎或其亲属送给新娘本人或其亲属的礼品,包括钱财、物品,也包括以劳动形式提供的各种服务。女子出嫁时亲属赠送的各种物品或货币称为嫁妆(dowry),有时候也包括新娘或其亲属提供给新郎亲属的“新郎服务”(bridegroom service)。关于为什么联姻的两个集团之间要互相赠送礼物的问题,学界的解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高仲选 《丝绸之路》2004,(12):28-28
在陇东婚娶中,有一种“披红”习俗,有的地方亦叫“挂红”。“披红”是新郎的老小外家人(舅父),在新娘未娶进门前,为新郎搭披红绫。旧时,红绫一般为红棉布,宽五寸左右,长一丈二尺。新时代,多为红绸缎绣布被面折叠的条带。在娶新娘的人马未回来前,  相似文献   

5.
在澳门的居民中,华人占97%,外籍人士占3%。华人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外,来自内地各省区的居民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外籍人士中,除葡萄牙人外,还有许多其他外籍人士。这种复杂的人口构成使澳门的婚俗颇具特色。以前,华人的婚礼不论贫富,新郎都要在结婚前夕举行“上头”仪式。在迎亲那天,男方家一般要按照择定的良辰准时起轿,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新娘当天头戴凤冠,身穿鲜艳的中国传统婚服,等待迎亲花轿的到来。花轿返抵男家后,只有当新郎踢了轿门以后,花轿才能打开。接着新郎用折扇在新娘头上敲一下,表示新娘入门后要“听话”。澳门…  相似文献   

6.
陪郎撑伞     
阿昌族小伙子娶亲那天,总是“上礼”的先去。新郎和陪伴他的一伙,估计走到姑娘家的寨子,恰巧黄昏,才动身。去早了,也要在寨边等到天稍黑,才能进新娘的家。新郎从院场心上坷,进堂屋时,新娘寨子的年轻姑娘们,都要从廊檐两旁泼清水。新郎要请两个脚手麻利、动作敏捷的小伙子帮撑伞。要是新郎淋湿了,泼水的姑娘们会俏皮地挤眉弄脸,用看不起的眼光投向新郎;新郎滴水不沾,陪郎也会因赢得上风,  相似文献   

7.
婚礼婚礼开始后,新郎和新娘盘腿就座于用青稞画有“X”字固符  相似文献   

8.
描得大地铺锦绣甘蔗从梢甜到根,喝蜜从口甜到心,致富政策比蜜甜,甜透社员万颗心,人添干劲田增产,政策活了土变金。手拿秧苗田间走,我是农家描春手,田野当纸秧作彩,描得大地铺锦绣。穷山才之出“金娃娃”喜报铺了千万里枯枝逢春发新芽,深山铁树开了花,谁说包产是单干?富民政策回农家,穷山挖出“金娃娃”。劳动致富步子急,滴滴热汗化青雨,浇出稻穗沉甸甸,喜报铺了千万里。新娘新郎一双双过去有名光棍乡,多年没有娶新娘,自从队富社员富,新娘新郎二双双。政策活了土变金(外四首·苗族)@向民贵~~  相似文献   

9.
1962年3月16日。香港《大公报》头版刊出一条震动海内外的新闻:《从“追悼会”到结婚典礼——原国民党青年军二○六师师长邱行湘近况》。文章写道“春节前的一天,在南京汉府街的一幢住宅里,朴素而热闹的婚礼将要举行了。新郎是邱行湘,新娘是张玉珍。”文中说,新郎邱行湘,59岁,看样子不过四十五六,原国民党洛阳警备司令、青  相似文献   

10.
段子     
《环球人物》2014,(3):96
正没点信任刚在停车场看到一个开兰博基尼的女生,怎么停都停不进去。我停好车过去想帮忙,结果她死活不让。我说刚才我停车的技术你看见了,不会给你擦了撞了的,她干脆关上了窗。人与人之间怎么就没个信任呢?我气愤地上车走了,车链子都蹬掉了。浪费机会 新婚之夜,新娘早早换上漂亮的睡衣,躺在床上等着。可一个小时过去了,新郎还是穿着整齐地  相似文献   

11.
赵光 《文史月刊》2002,(8):53-54
1900年,蒋介石对其青梅竹马的堂表妹毛阿春产生了恋情,蒋母王采玉便托人去说媒,没想到毛母一口回绝。后来在亲戚的撮合下,蒋介石与当地一百货店老板的次女毛福梅订了婚,15岁那一年,与毛福梅拜堂成亲。婚礼上还闹了一个大大的笑话:大喜之日,新娘花轿到达门前,鸣放喜炮,行拜堂礼。谁知礼毕后蒋介石撒腿就跑,竟与众顽童去哄抢爆竹蒂头。当地有句俗话:“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披着红盖头的新娘闻悉此事,凄凉的心境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新婚夜阿妹飞车乡道上,阿哥飞车紧追赶;“凤凰”飞进“永久” 家,永久热爱金凤凰。鲜红喜字贴窗上,软糖清甜瓜果香;新月投下双人影,欢歌笑语闹洞房。送走贺喜四方客,先关房门后关窗,新人低语微微笑,双双直奔养牛场。新娘是大队兽医员,新郎是小队养牛王,惦记母牛要临产,新婚夜晚心不安。姐摘芽,妹打顶,阵阵春风送茶香,茶女手痒甜透心。人人笑眼缝连缝,彩衫追逐裙影闪,山路飘出悄悄语:“如今生活赛蜜甜!”守候母牛等接生,牛仔出胎多欢畅,新郎脱衣包牛犊,新娘忙着喂豆浆……责任承包茶山美,吐出一山好云锦,千篓绿茶背弯腰,一曲茶歌出山林。老饲…  相似文献   

13.
说起迎亲船,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感到新奇陌生。所谓迎亲船,就是江南水乡迎接新娘新郎的花船。 记得小时候,我和孩子们喜欢跟大人去河边看迎亲船,每条迎亲船经过,岸上观看的人都要说些吉利贺喜的话,  相似文献   

14.
《文史博览》2013,(4):64-65
1.新娘吴树润和新郎李长乐换乘公共汽车到男方家举行婚礼(1981年) 2.山东烟台,幼儿园老师陈永莉与农民于尚民结婚,新郎到县城接新娘,双双骑自行车回村(1982年)  相似文献   

15.
送亲伞的秘密 送亲伞,送亲伞,花花绿绿新崭崭,遮住新娘半截身,要想瞧她难上难。——瑶家婚俗歌 瑶家送亲姑娘用花伞遮住姑娘,送出了门向新郎家走去。为何用花伞遮住新娘,秘密何在?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一个帖子在埃及网络上很火:"我们实在不需要盛大的婚礼,新郎也没必要向新娘赠送昂贵的首饰。我们可以把原本办婚礼的大笔开支用在婚后生活上。现在,我只有两个结婚戒指,你愿意嫁给我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帖子?这还得说到埃及的一个重要习俗——"婚前谈判"。结婚前,男方父亲与兄长要到女方家提亲,并就新房、彩礼、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小时候,家里人看他样子蛮灵泛(湘方言,机灵),但到底聪明不聪明呢?他们决定一试。4岁那年,父亲曾麟书叫夫人江氏煮了5个鸡蛋,让一个女佣吃了一个,然后叫着曾国藩的乳名:“宽一,刚才我煮了5个鸡蛋,现在只有4个了,肯定有人偷吃了,你能查出是谁吗?”曾国藩略一思考,说:“这个容易,看我的好了。”他端来一个脸盆,又倒了几杯茶,把家里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见那个女佣吐出的茶水里有鸡蛋黄粉,于是指着她说:“就是她!”  相似文献   

18.
台江县翁你河一带的苗族青年男女婚姻,自古以来由青年男女在“游方”场上通过对歌方式自由恋爱,婚娶形式分两种:一是夜嫁;二是日娶。夜嫁是男女双方通过“游方”达到情投意合,决定结偶之后,瞒着老人采取的一种突袭结婚方式。女子借口晚上去“游方”,乘便弃家连夜奔往男方家去。夜奔之前的一两天,女方将情况告诉自己最好的女友,并将出嫁须随身携带的衣服、首饰等藏匿起来。当夜,女子向父母谎称仍去游方,空手出门,然后由其女友将藏匿的物件设法带到游方场上,交与男方去迎娶的人们(陪同新郎迎娶新娘的伴郎,人数不定,但与新郎加…  相似文献   

19.
崩龙族婚礼,有其独特之处。通常要进行三天。三天之内,全寨的男女老幼都分别到新郎、新娘家作客,大家无须生火做饭。头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主人拿出香醇的米酒,用碗斟满后,一一敬给长辈们,然后双手作揖,请他们开杯畅饮,表示仪式开始。晚饭后,新郎、新娘挎着盛有兰烟、芦子、沙鸡、石灰盒的筒帕,在各自家里,分别把男女青年请到客房里,将兰烟挨个传给他们。这时,无论谁在先,姑娘、伙子们都不会轻易将烟接过。他们总是把手攥得紧紧的,并用优美的歌声,向新郎、新娘询问他们结识的经过、自由恋爱的好处以及今后的打算,直到获  相似文献   

20.
婚礼时,人们会看到新娘头上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段,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