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故宫东路,大政殿前西五亭南,陈列着一口两米多高的巨大铜钟。一九三九年李文信同志发现钟身上部的铭文,据此定为“金天德三年大铜钟”(图一)。铭文记金天德三年重铸辽代大钟的始末。  相似文献   

2.
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着一件特殊的文物--一口大钟.这口钟底部直径84厘米,顶部直径43厘米,高82厘米,重约300公斤,由金、银、铜、铁合铸而成,主要成份是铜.  相似文献   

3.
<正> 金代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开元寺铁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钟形制庞大,上铸图案,文字颇多,至今保存完好,在当地有着较大影响,具有一定的文物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钟悬挂结构力学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北京西郊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珍藏着一口明永乐年间(1420年前后)的大铜钟。钟高6.75米、口径3.3米,重量超过46吨。它在世界大钟之林中号称"钟王",具有"五绝"或"五最":(1)铸造年代最为久远,历史价值最高;(2)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经咒100多种,总计23万多字,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3)具有世界大钟第一流的声学特性;(4)悬挂大钟的力学结构绝妙;(6)铸造精美,工艺高超。大钟顶部悬挂钟体用的长方形铜穿钉,只有14.3厘米高,6.6厘米宽,与6米多高、  相似文献   

5.
长乐钟声     
王明 《文史天地》2004,(9):51-54
长乐钟室在长安城长乐宫内,因室中悬有一具大钟而得名。钟室壁高六、七米,墙头到屋宇有两米多的空档,这是巨钟的咽喉。当撞钟人出现在墙头,整个长安城都能听见长乐钟的鸣响。  相似文献   

6.
开元观古建筑群,属荆州博物馆馆址的一部分,是明清时期的道教建筑。殿内陈列着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史迹,殿外钟釜亭、古槽亭里陈列着收藏的传世文物,有古石槽(相传为三国时关羽的饮马槽),大铁镬(相传系三国时张飞的行军锅)和六件铜、铁古钟。共有铜钟两件,铁钟四件。这六件钟分别铸于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近来,笔者对这六件铜、铁钟进行了一些粗略的考察分析,并发现这六件钟的形制、花纹变化,铭文内容等都反映了它们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冶炼铸造技术的发展历史,还为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宋代铁钟较少,本文主要叙述山西盂县宋代宣和六年铸造的铁钟简况、铭文释义、以及铁钟的铸造工艺。盂县宣和铁钟,为研究我国宋代大型铁铸文物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宋、元、明、清时期的各式建筑100余座,附属铁人、铁钟、铁狮及铁炉等大型铁器文物是晋祠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文物组成。本文通过对晋祠博物馆内苗裔堂、西湖、钟楼三座铁钟成分及锈蚀检测分析,进一步了解铁钟病害成因,有针对性对铁钟进行保护修复。本文以3座铁钟为例,浅谈铁钟保护修复时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正>@嗅嗅:2017年第3期贵刊《传国美玉》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诸多精美玉器,让我对中国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中有篇介绍玉执壶的,说道这件八仙纹玉执壶腹面上,浅浮雕有八仙纹,每面各有四仙,一面为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一面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其人数、衣着、体形、长相及手中所执的法器,代表了明中晚期以后固定的样式。那么我想问,如何通过法器区分这八仙?值班编辑:感谢来信。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传说虽已流传很久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09,(12):130-133
这口青铜大钟高6.75米,重46.5吨,钟体内外布满二十二万七千字的红文,享有世界“钟王”美誉,这就是永乐大钟。  相似文献   

11.
元代日本和尚邵元在中国所撰碑文、塔铭石刻数种,部分拓本于1973年曾到日本展出。1976年夏,开封地区文管会文物普查时,在登封少林寺发现一口元代铁钟,是邵元在该寺当书记时所铸(图一)。此钟悬挂在方丈室左侧廊檐下,铸造年代为至元二年(1336年)十月二十五日,重六百五十斤,通高118厘米,下口直  相似文献   

12.
士父钟是西周青铜器中的标准器物之一,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中著录有士父钟(3件)的铭文,并有对铭文的考释,但没有发表图像。清人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释文賸稿》中说:"右叔氏钟 (即士父钟之二) 旧为汉阳叶氏所藏,今不知所在。"《愙斋集古录》所用拓片旁有"叶氏所藏"的朱文印章可证,但以后便不知此钟下落。近来在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中发现了士父钟1件,馆藏编号为25047,原号为殷(八)4:1(图版柒:1)。此钟即士父钟之二,是原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6年在株洲  相似文献   

13.
《西藏人文地理》2006,(6):104-104
此金刚轮图符呈圆形,图符中心为一金刚杵法器,此法器原为印度教雨神因陀罗(后为佛教中帝释)的象征,含有“霹雳”(能辟开一切愚昧无知),“金刚石”(能摧破一切恶魔)之意,佛教密宗用它来表示坚利之智,是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  相似文献   

14.
广州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铸于清代顺治年间的巨型铁钟。该钟通高1.24米,口径0.92米,重约1000斤。双蒲牢兽形钮,钮高0.31米。钟口微外撇,钟体纹饰简单,三匝铸痕明显。该钟是典型的广钟精品,历300年之久而完好保存及今,是十分难得的清朝初年文物。同时其钟身又铸刻清晰的铭文164字,这些文字保存了平南王尚可喜在顺治初年攻占广州城时的军事行动的部分实情,也较为确凿地揭示了清朝开国之初岭南宗教信仰的变化趋势,因此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安福县严田镇岩头村刘武生家中,藏有一口宋代天圣三年(1026)的传世生铁钟。该钟通高120厘米,口径100厘米;双龙戏珠钮,钮高20厘米。保存较完整,铸造工艺精美。上有阳书楷体135字钟铭:吉州安福县龙云乡弟子刘知遂舍钱贰拾贯文陌收赎大钟一口阔二尺柒寸重三百斤舍人龙云广济院并造钟台一间奉为先孝二十二郎长史之机童氏三娘之妻曾氏九娘追荐生界次愿阎家眷属公私常逢吉庆大圣三年岁次乙丑八月一日庚戌朔二十日已巳铸造永为不朽本州铸否作颐李文嗣男伦吉日当起造住持山主清淋此钟的发现为研究宋代安福的佛教文化、尺度、重量与现通用…  相似文献   

16.
在峨眉山麓报国寺山门外的凤凰包上,松林之中,1983年新建了一座大钟亭,吊着一口大铜钟。此钟原挂放在圣积寺侧的老宝楼上,故名“圣积晚钟”。(图) 此钟是明代嘉靖十二年(1534年)湖广僧人别传禅师募资铸造。高2.3米,口径2米。钟唇龟趺12,形若荷叶向外微张,唇厚10厘米。重12.5吨,是整个峨眉山的第一大钟。顶端铸一蟠龙,以作悬挂之用。  相似文献   

17.
正吐蕃王朝以后,随着佛法的兴盛,藏地开始逐步兴起修建寺院、塑造佛像的传统,同时也相应出现了以壁画、唐卡、石刻、铜铸、泥塑、木雕、金铜造像等形式塑造五方佛形象的传统。在藏传佛教各种传承系统中,五方佛形象和修持仪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一面双臂、一面多臂、多面多臂、持有法器、不持法器、双修等形象。  相似文献   

18.
陈泽泓 《中国地方志》2013,(1):36-38,3,4
通过考证广州市黄华路一座清式建筑物究竟是清代广东钱局还是普济院的官署,表明正是通过查用旧志中的地图以及志书中的记述得到明确的答案,反映旧志中地图古为今用的可贵作用,更反映志书资料在历史研究、服务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万源县志》载:“黄龙寺古钟.寺在达县东门外,其地段旧系县(即万源县——笔者)属,内有铁钟为宋时太平兴国禅院所铸,上镌庆元五年伊雒马景修,”此钟现置于达县市人民公园,供游人观赏。古钟高二.四一米,横宽○.六三米,钟口(底)直径一.五八米,钟蒂(浦牢)高○.五一米,钟顶第一圈直径○.七七米,第二圈直径一.一二米,第三圈直径一.三五米,钟顶一至二圈内有六个圆孔平均分布其间,二至三圈内铸有花纹图案,并铸有“重臣千秋”、“皇帝万岁”八个大字。钟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法器与供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石雕,海贝壳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