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炎黄春秋》去年第5期刊登施滨海先生的文章,批评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有“硬伤”。他指的是,傅著中有的叙事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有的引文则是“曲解”,甚至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2.
曾被时人称作“大儒”的方孝孺,陈法在《方孝孺论》中则指出那是人们“习而不察”所致,并针对方孝孺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批评方氏是“不学无术,刚愎自用”的渺小人物,批评他身为惠帝重臣,竟然违背“君子以仁义之道光辅其君”的准则,以致国亡谚死,牵连八百余名无辜,可谓不仁、不智;《方论》还批评惠帝庸劣无能,提出“且为建文者,为夷、齐、泰伯之让,则至德光昭千古矣”的主张,颇有些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刊有吴培德同志写的《〈诗经全译〉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诗经全译》是由袁愈荌同志译诗,由笔者注释。吴培德同志对这本书详细阅读,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他对这本书的热心关注,笔者表示感谢。《诗经全译》是由袁愈荌同志和笔者两部《诗经》译注稿合并而成,译诗以袁愈荌同志书稿为主,注释以笔者的书稿为主。(见《诗经全译·出版说明》)在综合整理中,由于两稿裁并,不免各有取舍。虽旨在取二者之长,以臻完美,但两稿所采各家之说未尽一致,裁并中对差异之处,有的又疏于统一理顺,致注释上有注文与译诗前后照应不严、注文与译诗不调之处。就注释言,成书后笔者发现有的注文不符我的原意,曾寄望于今后的修订。这方面,应向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被认为已亡佚的《诗说》被发现之后,引起了《儒林外史》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几位学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学们对《诗说》本身的评价不一:有的认为吴敬梓虽然是伟大的小说家,但其经学研究水平并无卓杰之处;有的则认为吴敬梓与其挚友程廷柞一样,  相似文献   

5.
<诗经原始>是晚清学者方玉润的代表著作,目前通行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点校本在标点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因引文不明而致,有的因文意不明而致,还有的因文本有误而致.本文举出这些问题以供商榷,以期更好得发挥该书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瞿林东教授主编的7卷本《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该书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作细致考察的多卷本研究成果,全书以历史时段划分,依次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开端(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深入(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由于对文明的要素和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未能取得共识,所以学者们在各自的著述中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明的源头当在距今6000年前后,有的学者认为当在距今5000年前后,有的则认为当从距今4000年前夏王朝开端。多数  相似文献   

8.
瞿林东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史学评论,其研究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继《唐代史学论稿》之后,新近出版的《中国史学散论》,集中反映了他在1981—1992年间的研究成果。题为“散论”,其实不散。收入书中的31篇论文,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史学的若干理论性认识;二是关于古代史学成就的专题研究,其中有的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有的则是对一个时期史学发展的认识;三是关于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思考。这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涉及如何估计我国史学的成就,如何继承这份优秀遗产,如何用现代的科学的观点重新  相似文献   

9.
开展正确的史学批评 ,有利于史学的健康发展 ,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共识 ,今天广大史学工作者也正是这样做的。但不可否认 ,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或因其他原因 ,当前仍有少数学者在史学批评上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 :一种是对观点一致或情面难却者的文章和著作 ,在评论时往往有所拔高 ,不乏溢美之辞 ,即使偶有批评 ,多半轻描淡写、隔靴搔痒 ,略作陪衬而已 ;另一种是对观点相左者的文章和著作 ,则容易作出主观武断、以偏概全的批评 ,有的甚至曲解原意 ,以证明自己观点之正确 ,对方观点为错误。后一种倾向虽较前一种更少见 ,但也不是…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一书,乃南朝刘义庆编撰。作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鲁迅语),《世说新语》记述东汉后期到晋宋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世说新语》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擅长对比、比喻、夸张与描绘,保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  相似文献   

11.
"承认"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认与禁止反言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文通过对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关于“承认”、“禁止反言”的论述以及一些著名案例的分析,认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已经承认了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的领土主权,因此这些国家就应承担不能反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宋代学者聂崇义在《新定三礼图》中以“轭”释“衡”,将“轭”与“衡”看作同一物件。其误当是承源于汉儒包咸《论语注》。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考证,指出了聂氏与包氏的疏误,说明在古代车制中“衡”与“轭”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二者并非同一物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20世纪后半期《二十四史》系列古籍整理和出版情况。文章从《二十四史》原籍的重印;补充、订正;配套索引、书目等检索工具的编制;普及本的整理和数字化五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叙述。最后,笔者对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二十四史系列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是创造关和欣赏美的唯一主体,审美能力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其由来历久。固然,仡佬民族也在创造和欣赏着“美”,仡佬人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有着丰富而口耳相传的民间古歌谣,部分经专家整理、收录(用国际音标采音、汉字意译)编辑成《仡佬族古歌》,这些歌谣具有诸多“美”的特质。从《古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仡佬民族所独有的“历史感”、“悲剧性”、“和谐观”等美学特征,这些为仡佬民族的“不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一生治学处于"知难"的挑战下,而不被时人理解。在此心理事实基础上,针对考据学派、义理学派和辞章学派的解《诗》理论,他建构出以兴象和诗教解《诗》思想。包括重视《诗》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以《礼》约《诗》,设身处地的理解《诗》产生的时代语境。最终实现合考据、义理、辞章为一家的学术理想。章学诚的这种解《诗》思想以明道的角度,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源流意义,贯彻了与之相始终的"六经皆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晓红 《攀登》2005,24(2):36-38
“和平崛起”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中国政府向世人的庄重承诺。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近年来发展态势的敏感反映及鼓噪“中国威胁论”等所致负面影响,在“崛起”问题上,我们应持较为谨慎的态度,理性对待“崛起”问题,努力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营造相对安全、稳定和友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共72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给宋代文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确实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但该书也还有很多缺误,需要学者们不断补充与研究,方能逐渐臻于完善。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补遗,所得渐多。今将披览方志及《永乐大典》残卷所得,辑成《全宋诗辑佚作120首》。本文所辑佚诗,均为《全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文后附引用书目,以便查检。  相似文献   

18.
《全宋诗》共72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给宋代文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确实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但该书也还有很多缺误,需要学者们不断补充与研究,方能逐渐臻于完善。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补遗,所得渐多。今将披览方志及《永乐大典》残卷所得,辑成《全宋诗辑佚作120首》。本文所辑佚诗,均为《全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文后附引用书目,以便查检。  相似文献   

19.
《长春五马路》是木山捷平一生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即作者本人1945年8月-1946年8月在长春度过的难民生活,主观上描写了思乡之情,客观上真实地再现了长春当时的混乱与动荡,以及中国人的大度与友好,是长春人应该了解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20.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新视角--近代商人人格特点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时期,近代商人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表现出独立性、公利性、理性和进取性,但又因受自身和时代的局限,表现出妥协性、依附性和逆向退化性的特征。在这场几乎全民参与的运动中,商人资产阶级的群体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