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学福,本名李学万。1901年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山莱沟老虎山屯,6岁随父迁饶河县的三义屯,务农为业。1933年初,中共满洲省委派崔石泉、徐凤山、黄哲云等到饶河县组织武装抗日,李学福与3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反日会,捐募钱款,收买各种枪械。1933年7月,聚集30名青壮年举义,  相似文献   

2.
关玉衡,名瑞玑,号玉衡,化名国尔家,郭尔佳。满族,祖先为长白山麓叶赫部落瓜尔加氏,正黄旗。1898年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古塔城。 张作霖称他为“福将”  相似文献   

3.
陈铁,名永贞,字志坚,1899年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县西平乡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贵州省立遵义中学堂。毕业后,在遵义团溪女子小学任教。因愤恨地方封建势力的排挤争夺,1923年辗转去到广东,次年考进第一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成为贵州有名的抗日将领。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拟就陈铁早年追求进步和抗战中英勇表现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从事天津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了不少有关河南籍抗日爱国将领李文田的资料。现应李文田的家乡——河南省鹤壁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之邀,参考《七七事变前后》(李惠兰等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天津抗战》(王凯捷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5.
崔皓 《陕西史志》2005,(1):44-45
在长安县韦(曲)鸣(犊)公路东兆余段路北,埋葬着一位戎马一生的历史名人,他就是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的抗日爱国将领左协中先生。  相似文献   

6.
东北军将领关玉 衡,曾在1931年 6月发生的“中村事件”中下令枪毙刺探情报的日本特务中村震太郎。九·一八事变后他任辽北蒙边抗日义勇军司令,抗击日本侵略者。《西安事变》以后,他在陕西横山县任县长时,曾与中共地下党合作,  相似文献   

7.
四川綦江县,曾为抗日献身的烈士建有忠烈祠堂。在三百多阵亡官兵中,第一个要数杨怀将军。杨怀(1897——1938),字绍卿,重庆市綦江县扶坝乡人。出生贫农家庭,从小在家务农,青少年时曾为人担煤。1925年,川东天旱大饥,杨怀为求生存,拉起一伙大胆的青壮年在川黔交界抢劫过往富商,当地人称杨“棚子”(即土匪帮伙)。后为四川地方部队收编,任上校团长。  相似文献   

8.
抗日爱国将领萧振瀛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文章将抗日爱国将领萧振瀛将军写成“亲日派政客”,可能由于1933年后日军势力侵入华北,驻守华北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总参议萧振瀛与日军外交周旋,当时亲日派汪精卫、黄郛手下也对萧将军进行造谣、诬蔑。现在,有些作者便以讹传讹,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有必要著文以匡谬误,以慰将军忠魂,以告国人。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听老人说,1941年秋天,离我家不远的绛县丁家洼村打过一次大仗。在那次抗击日军的战斗中,年仅36岁的晋绥军第七十师少将师长石作衡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突围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1986年,我有幸到绛县政协从事文史资料工作,更勾起了我对石将军的怀念之情。1988年9月  相似文献   

10.
1932年2月8日,在吉林省延吉小城子崛起一支抗日武装,命名为"中国国民救国军",这支队伍的领导人就是王德林。王德林是山东沂水人,1875年生,原名王林,早年闯关东进入东北,烧过炭,种过地,修过路,经历过许多磨难。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辽东一带有位人称"刘单子"(刘永和)的血性汉子纠集一批弟兄拉起了抗俄的大旗。是时,王林正在北满俄国人开办的一家工厂做工人,眼见俄国人的马队闯进东北,烧杀抢掠,祸害百姓,王林义愤填膺,遂撺掇结义兄弟孔  相似文献   

11.
川军爱国将领郭勋祺抗日事迹唐维华郭勋祺将军的夫人罗显功所捐献的“警枕”,日军战刀,郭沫若、谢无量补书题诗、她本人身着军装的历史照片等一组文物资料,在1985年《重庆抗战文物资料展览》中,曾吸引了广大观众”这组“历史见证”曾记录了郭勋棋将军奋勇杀敌的事...  相似文献   

12.
谢日旸出生于1909年11月16日,从小在信宜长大,1927年在信宜中学毕业,即考上中山大学,只读了一年,立志从戎,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1930年毕业后,到粤军陈沛部队任见习官,以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60师(师长陈沛)上校参谋处长。  相似文献   

13.
叶介甫 《文史春秋》2013,(10):16-24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09年至1911年,吉鸿昌因生活所迫,先后到扶沟县城松盛楼首饰店和周口镇的增盛合杂货行当学徒。1913年8月,吉鸿昌投军冯玉祥领导的队伍,历任手枪队连长、营长、处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后因抗拒蒋介石“进剿”红军的命令,并暗中与共产党联系,蒋介石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并强迫他“出国考察”。  相似文献   

14.
宋哲元将军即非绵阳人,又未宦游绵阳,却与绵阳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元旦,军次绵阳,与常淑清女士喜结连理;1940年4月5日病故绵阳,并安葬于绵阳富乐山。宋将军作绵阳留寓时间不及期年,而其忠骨安葬富乐山却永著千秋。  相似文献   

15.
马玉仁原名日能,字伯良,衔至国民党陆军中将。他是—位传奇人物,既做过“盐匪”,闹过“马党”,也剿过土匪;解甲归田后,热心围垦开荒,兴修水利,发展工商;晚年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请缨抗日,直至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6.
周勇  金萍 《文史春秋》2004,(1):11-14
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战区、第九战区军事情报工作的张振国是一位风云人物。身为少将衔情报处长,他冒险犯难,神出鬼没,几次负伤,死里逃生。1940年宜昌会战结束后,张振国离开恩施,伪装成伪军的日军顾问岛田少将的仆从,顺利抵达沦陷区汉口,开展起了颇具传奇色  相似文献   

17.
田斌 《文史月刊》2005,(5):47-51
2004年11月28日,是杜聿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尽管历史已跨越过漫长的时空,但后人们对这位从陕北黄土地上走出的一代名将,任凭岁月的流逝也未被淡忘。一陕北远近闻名的米脂县是杜聿明的家乡。杜聿明的父亲叫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其父在仕途上虽不怎显赫,但思想观念却十分开化,年青时,在家乡尚武功练剑法,后又外出教书修文,最终在辛亥革命时成为陕西的同盟会会员。在米脂城乡,杜家是一大姓,列入米脂李、杜、高、常,姜、马、艾、张八大姓之中。杜聿明是陕北名士李鼎铭的姑表弟,也是另一位名人杜斌丞的堂弟。正是在这样一种家庭关系的熏陶濡染下…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寇很快占领北平、天津。随即集结主力西进,陷大同,入山西,从晋北指向太原。为保卫太原,国民党军卫立煌部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在忻口、南怀化一带与敌配备有飞机、重炮、坦克的坂垣师团五六万敌军激战半月,“肉搏冲锋,日夜不绝,歼敌两万人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之前,玄武湖内有4座民国碑塔。它们分别是:设在翠洲的北伐光复南京纪念塔、七十四师纪念塔,设在环洲的淞沪抗战纪念塔,设在梁洲的四方碑亭。四方碑亭又称徐庭瑶碑,建于1935年5月,系民国将领徐庭瑶所建。该亭四面有墙,墙上有门,内立一石碑,有碑文。1965年,这4座碑塔先后被炸毁,徐庭瑶碑碑文亦从此湮灭,笔者在编写《玄武湖志》时虽曾多次查找,也未找到,甚感遗憾。2005年1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省黄埔同学会会员、徐庭瑶的学生、曾参加过远征军抗战的周其常老先生向笔者提供了一份“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碑文拓片。此…  相似文献   

20.
张帅 《文史精华》2006,(8):60-64
发生于1944年的许昌抗日保卫战,是豫中会战中中国军队仅有的几处英勇抵抗之一。这次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血荐轩辕、马革裹尸的崇高英雄气概。当许昌失守后,负责指挥这次战斗的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也实现了他“誓与许昌共存亡”的豪言。然而20世纪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