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经·河水注》(陈桥驿《水经注校释》第 59页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有载 :“河水又东迳乡城北 ,东与全鸠涧水合 ,水出南山 ,北迳皇天原东……其水又北流注于河”。同书 (《水经注校释》第 6 0页 )又载 :“河水右会盘涧水 ,水出湖县夸父山 ,北迳汉武帝思子宫归来望思台东 ,又北流入于河”。按 :全鸠涧水的发源地“南山”与盘涧水的发源地湖县“夸父山”应为一山 ,因为“夸父山一名秦山”(《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陕州·乡县·夸父山》引《寰宇记》) ,而秦山又名秦岭 (《元和郡县图志》卷六《阌乡县》) ,人们常把秦岭称为南山…  相似文献   

2.
正《明史·河渠六》载:"六年敕抚民参政朱瑄浚河南伊、洛,彰德高平、万金,怀庆广济,南阳召公等渠。"(中华书局,1974年,第2160页),似高平、万金各有一条,然非也。《新唐书·地理志》载:"安阳……西二十里有高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阳水东流溉田,入广润陂,咸亨三年开。"(中华书局,1975年,第1012页)即渠从安阳西二十里东流入陂。《大明一统志》载:"万金渠,源出宝山,经府城西,分注东南溉田……髙平渠在安阳县东南  相似文献   

3.
郦学札记(十一)陈桥驿会稽鸟耘《水经注》几次记及会稽鸟耘的故事,说明这个故事在古代是很有名的。卷一《河水》,经“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注云:“群象以鼻取水洒地,若苍梧、会稽,象耕、鸟耘矣。”卷十三《(水》经“(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注云...  相似文献   

4.
虢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姬姓封国,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对虢国的本来面目及其迁徙状况已模湖不清,致使先秦两汉的文献中先后出现了五个虢国。《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陕县下班固自注云:“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荣阳,西虢在雍州。”这是最早记录四个虢国的文献.《水经·河水注》卷四:“昔周、邵分伯,以此(陕)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这里又把班固所讲的“陕县之虢”称之谓南虢。《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十一年(前678年)“灭小虢”。这是说西周春秋时期有东、西、南、北和小虢等五个虢国。自东汉以来,史学界围绕着它们的分封、地望、迁徙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仅就虢国的分封、名义与五个虢国的地望及其相关问题,略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屈原赋注初稿》考辩──与陈胜长先生商榷陆忠发戴震(字东原,1724~1777)的《屈原赋注》是楚辞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其书今所见有刻本与写本两种,刻本十二卷(《注》七卷,《通释》二卷,《音义》三卷)。写本今仅存三卷,自《离骚》至《天问》止,余阙。...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的地方,省境南跨长江,北越淮水,境內湖蕩縱橫,河汉交錯。經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灌溉便利,物产丰饶。这儿只就魏晉南北朝时的芍陂和石(?)两处的屯田来谈谈,即可见此地古时农业发达的一斑。芍陂是有名的屯田区,《水经注》“肥水注”說到芍陂,“陂周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即今寿县)南八十里。……陂有五门,吐納川流。自春秋时楚相孙叔敖起芍陂溉田后,东汉永平时,王景为廬江(治在今舒城)太守,重修芍陂,从事  相似文献   

7.
《文物》2002年第12期刊发了新出土的唐姚无陂墓发掘简报,文中有云:“墓主姚无陂于唐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八月卒于雍州乾封县延寿坊里第(今西安市城南),九月改元即神功元年壬月葬于长安城南的奉西(凤栖)原上。”  相似文献   

8.
<正>史籍载西汉有龙渊宫,其位置有二说:一说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一说在河南濮阳西平界,曹魏如淳注《汉书·武帝纪》时曰:"《三辅黄图》云:‘有龙渊宫,今长安城西有其处’。《沟洫志》:‘救决河,亦起龙渊宫其旁’"。考诸史籍,西汉龙渊宫当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河南濮阳西平界说为后人对史料的误读。《汉书·武帝纪》载:"(元光)三年(前132年)春……。河水决濮阳(此事《沟洫志》:载:‘河决于瓠子’。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丞相田蚡又"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顺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堵  相似文献   

9.
应劭《汉书 .地理志》武陵郡零阳县条下注曰 :“零水所出 ,东南入湘”;在酉阳县条下注曰 :“酉水所出 ,东入湘”。这两条记载均有误。关于零水 ,最早且最为详细的记载见于《水经 .澧水注》。该书载“澧水又东合零溪 ,水源南出零阳之山 ,历溪北注澧水”,指出零水乃是北注澧水。《水经注疏》云 :“(零溪 )去湘甚远 ,且中隔沅、资二水 ,当以此《注》北注澧为是”,充分肯定了《水经注》记载的正确性。《大清一统志》卷373《澧洲直隶州 .山川》载零溪“在慈利县东一里 ,源出县南冯家源 ,北流入澧水”;清同治《续修慈利县志》卷 3《山川》也载零溪…  相似文献   

10.
郦学札记(五)陈桥驿千梁无柱卷二十七《河水》经“河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注:(褒)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这里的所谓“栈道”,是古代构通陕、川、甘各省间群山之中的沿山险路,又称阁道或复道,是在沿山的岩壁上凿石穿梁而...  相似文献   

11.
河北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寺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五台山是分布于河北省蔚县、涿鹿县境内的太行山支脉,为区别于山西省境内的五台山,故称小五台或东五台。清乾隆《蔚县志》卷五“山川”记“(五台山)在城东一百里,其山五峰突起,俗称小五台,又东五台,以别于晋之清凉山。”金河寺为辽代小五台山名刹,圣宗、道宗都曾亲临该寺。《辽史》卷十三《圣宗纪四》“(统和)十年(992年)九月癸卯,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辽史》卷六十八《游幸表》“(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幸金河寺。”为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名寺的有关情  相似文献   

12.
郦学札记(七)陈桥驿一书多名古书多名,成为读书的一大困难。书名多,撰者名也多,有名,有字,有别号。书名的变化,加上撰者姓名的变化,使一书多名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例如,《法显传》一书,在《水经注》卷一、卷二《河水注》引及时有《法显传》和《释法显》二名,...  相似文献   

13.
正议者有论汉太仓方位,据《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385页)载:"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推论于长安城内,《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64页)如是说;然《三辅黄图校释》卷6《仓》(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页)载:"太仓,萧何造,在汉长安城外东南。"直证于城外,莫衷一是。按:考古以漕渠绕城东南推论仓设渠侧。但《汉书》卷45《息夫躬传》(同上,第2182页)载:"天子使  相似文献   

14.
蜚声中外的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唐地志》注:"在西宁丹噶尔西南面三十里,今日雅拉山,又称日月山."《辞海·历史地理》赤岭条:"赤岭,即日月山,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地名大辞典》中称"日月山在甘肃西宁县治西川口外".《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中称"日月山在县治一百七十里,东北五里即新设哈拉库托营,西宁县与青海以北山分界".《松潘县志》有"赤岭,在陕西西宁卫"的记载.《丹噶尔厅志·地理·山脉》中记载最为详尽准确:"日月山,在县城南八十里,东距哈拉库图城十五里.登山峥可望青海,过此山则为青海界."  相似文献   

15.
<正> 《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晟传》云:“(兴元元年)三月,(李)怀光自三原、富平东抵奉天,所至焚掠,乃自冯翊入据河中。” 《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京兆府”条:“三原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一十里。”“富平县,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五十里。”“奉天县,次赤  相似文献   

16.
張孝祥年譜     
張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据《宋史》卷389《張孝祥傳》,涵芬楼景宋本《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張氏信谱傳》(宋光宗紹熙五年历阳陆世良撰)及陶刻《景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建安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詞序》(序撰于孝宗乾道七年)。《于湖居士文集》卷15,《自赞》:“于湖,于湖,只眼細,只眼粗;細眼观天地,粗眼看凡夫。”原籍和州烏江县。《史傳》:“历阳烏江人。”《譜传》:“本贯和州烏江县。”《文集》卷37《代总得居士囘張推官书》:“承喻宗盟,深悉雅意。某家世历阳之东鄙,自先祖始易农为儒。或云唐末远祖自若湖徙家,盖文昌之后。文昌諱籍,見于《唐书》,烏江人也。”  相似文献   

17.
<正>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二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陇坻,北不出汾晋。”然《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却曾明白有这样的记载“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续补遗》(以下简称《续补遗》)卷四杜甫名下收《九日》诗,注云:“《全唐诗》卷五二二作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辑自《岁时广记》三五《重九》。按:此诗实为杜牧诗,《樊川文集》卷三已见,题作《九日齐山登高》。《樊川文集》乃杜牧外甥裴延翰手编,应属可信。张祜亦同登齐山,有和作《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全唐诗》卷五一一)  相似文献   

19.
李永忠  赵立新 《文献》1999,(3):276-279
《阅微草堂笔记》廿四卷,清纪昀著.该书分《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如妄听之》四卷及《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1789)年至嘉庆三(1798)年陆续写成.嘉庆五(1800)年,由纪昀门人盛时彦于北平合刊印行.  相似文献   

20.
水利类孙叔敖与芍陂孙叔敖(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庄王时安徽淮南霍邱人。公元前597年左右,他主持修建了著名的芍陂水利工程。《淮南子》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类之田”,即根据自然地形,运用水平原理,从今河南固始县西北部把发源于大别山之水,引到芍陂(今安徽寿县境内的安丰塘),形成一座“陂径百里”(《通典》)的大型蓄水工程,而且“陂有五门、吐纳川流”(《水经注·肥水注》)。即相度地势,开凿溢水和泄水口道五处,用以调节水量,又开凿子午干渠多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