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蔡廷锴及其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演绎了光荣的铁血抗战精神,并与后来增援的张治中第五军一道,先,后打退了日军4次较大规模的进攻,迫使日军连换5任派遣上海司令官,大涨了中国军人和中国人民的志气。1932年1月,日本驻上海武官田中隆吉伙同川岛芳子和一批日本浪人,为配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以转移国际视线,煽动日本侨民,蓄意挑起事端。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不宣而战,向闸北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1932年1月日本海军图谋侵占上海,先在虹口天通庵等地制造事变,由H本领事提出不准抗H等无理条件,步步进逼,上海市政府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步步退让,全部接受H方条件。日军仍按原定计划于1月28日纠集海军陆战队向闸北进攻,遂酿成“一·二八”事变。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建议派遣调查团来华.国联理事会迟至1931年12月上旬才决定派遣李顿调查团.在李顿调查团正式组建后不久,日本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昭示远东局势持续紧张,加快了李顿调查团的东方之行.尽管调查团对外强调"虽近日上海有事,该团仍仅限于调查满洲",但事实上非常关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停...  相似文献   

4.
李亮 《文史天地》2023,(2):36-38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侵略者为转移在国际上对其强占中国东北三省的视线,并寻找新的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以逼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开始不断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9日的“《民国日报》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日本找到了发动“一·二八事变”的借口。  相似文献   

5.
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继上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东三省之后,又蓄意在上海地区挑起争端。吴淞口外,日舰云集;黄埔江上,战云密布。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点燃战火,日本海军派遣侵华的第一舰队司令盐泽狂妄宣称:4小时之内即可占领整个上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面前,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自动奋起抵抗,从而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一·二八”抗战。  相似文献   

6.
<正>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日之间的空战始于1937年8月14日,弱小的中国空军在杭州湾上空,首次与号称"所向无敌"的侵华日军航空队展开较量,并旗开得胜,在中日空战史上写下光辉一笔。但事实是:中日首次空战发生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中国空军首次参加了抵御外敌的作战。面对日本首次空中攻击的挑战,中国航空队战士与国际友人,在组织、数量不如人的情况下,奋勇作战,三度给日军以痛击。一"一·二八"淞沪事变,日方主要攻击上海闸北驻军。日本于一周前(即1月21日)即调遣"凤翔"、"加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导火索的大山事件,在战时及战后日本长期被视为"偶发事件",但从事密码破译工作的釜贺一夫少佐,证言大山勇夫中尉是在接到上司"请你为国捐躯"的口头密令后而决心赴死的。大山事件的目的,是制造对华战争借口,为海军争取更大规模的军备预算。因此,大山事件决非"偶发事件",而是日本海军的"阴谋事件",只不过战后日本海军通过有组织的焚毁罪证和严格的保密体制掩盖了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史上,抗战电影的拍摄历史是从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发生的"一·二八"事变后开始的。1937年,抗日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不宣而战,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史称“九·一八事变”。事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翌年1月28日,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指为军长的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市民的支持下,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挑起的新的战争,史称“—·二八”事变。淤沪抗战的爆发唤起了全国人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宋美龄于此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中,并以她的特殊地位做出了一定贡献。一组建中国空军一二八事变中,日本空军对中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中国空军。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民国初年,孙中山于1922年就在广州创办…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07年,冈村宁次就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朝帝国学生队的区队长,充当陈仪、阎锡山、孙传芳等人的教官;以后,他和中国人打过许多交道,其全部军人生涯几乎都与中国有关,特别是“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和其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冈村宁次曾先后担任过日本上海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海军的侵华战略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从幕末思想家开始,日本就提出发展近代海军的主张,这些主张是在面临外国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而中国此时就已成为日本海军侵略的目标;明治初年,海军作为“先锋”,参加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并利用所获得的侵略权益,找到侵略中国大陆的方向和路径;甲午战争前的十年,日本海军以中国海...  相似文献   

13.
1912年1月至1922年7月,日本陆军派遣队入侵汉口并驻扎10年半之久,非法获取土地修建军营,擅自架设大功率无线电台,竭力维护日本权益,强化了日本陆军在长江中上游的谍报网.而在长江流域势力最大的英国出于自身利益支持日本,则是该队得以为所欲为的重要外因.该队最终撤出汉口回国,与当时日本为缓和中国民众反抗浪潮、避免受到美英牵制而调整对华姿态相关,并且是以日本在长江上的海军实力增强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政府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同年8月13日又制造事端,大举进攻上海。8·13事件的当天,上海中央造币厂因为战争开始撤退往内地。厂址后来直至抗战胜利被日本海军作为司令部使用。从1938年4月开始,日本企业株式会社石福商店利用日本侵略中国的商业机会,在上海的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之下承揽非铁金属收集工作。在上海市西华德路(现长阳路)88号开设了"株式会社石福商店上海办事处"。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并随之开始对日本可能发动战争的时间进行研判。虽然国民政府欲设法借助国际社会干预和对日外交交涉尽可能延缓战争爆发时间,但到1936年9月以后还是得出战争可能"随时爆发"的研判结果。此外,国民政府设法了解日本军事发展的最新动向,基于中日军事实力的对比,针对未来日本可能从陆上、空中和沿海、沿江对华作战的战略也分别展开研判,其研判结论与同期日本制定的对华作战计划大体相似,也较接近中日开战初期的战局。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中,同盟国为了支援中国战场的反侵略斗争,向中国援助了大批的战略物资。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久,日本海军便于1937年8月24日宣布封锁中国海岸,切断中国获得外援的通道,阻止一切战略物资进入中国,企图以此逼迫依靠外援抗战的国民党政府投降。8月25日,驻上海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谷川清中将宣布封锁北起山海关,南到汕头的中国海岸。当时,中国军队使  相似文献   

17.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翌年便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奋起抗击,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毙伤日军一万余人,并且生俘一批人。在被俘日军中,有个叫空闲升的少佐大队长,事后不久被遣返日本,从而引发了一起外交事件。空闲升切腹自杀空闲升原就学于士官学校,毕业后即长期留校工作,做过小队长,后升为区队长。不久由士官学校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在抗战时期较长一段时间内曾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陪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南京国民政府还曾于1932年迁都洛阳,并将其定为"行都",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日军兵临城下,国民政府被迫"搬家"1932年1月,日军挑起"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同时有数艘日本军舰驶至南京下关江面,并做战斗准备,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1年11月,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率领守军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以江桥抗战率先打响了"九·一八"事变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东方战场的序幕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皎洁的月光洒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显得异常静谧,秋  相似文献   

20.
一、淞沪抗战的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得手以后,从1931年11月起,先后在天津、青岛、汉口、福州、重庆、上海等地进行闹事挑衅活动。1932年1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部署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压制抗日运动和军事侵略的阴谋,派遣军舰30余艘和陆战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