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星生是位汉族画家,收藏家。您也许还不认识他,可是,他在藏族地区几乎无人不晓。藏族老乡一听说他来了,都会成群结队地拿着“宝贝”对他进行“围追堵截”,求他收下。他为什么如此受宠?最近,笔者在叶星生北京的家里拜访了他。叶星生的家位于北四环边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这所洒满了阳光的宽敞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以夫妻子女为基本成员的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群体。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受社会、民族、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拉萨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人口聚居的城市,藏族和汉族构成了拉萨市人口的主体,相应的,藏族家庭和汉族家庭是拉萨市家庭的主  相似文献   

3.
藏族自古就有六大姓氏之说.由于藏族居住特点、环境及生产方式不同,造成了姓氏的差异.青海农业区的藏族姓氏,既有与汉族姓氏相仿之处,也有自己民族的特点.如:杨尖措、李公  相似文献   

4.
王璐 《中国西藏》2007,(5):26-27
次仁玉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姑娘,可她却在北京有一位地地道道的汉族母亲,从而,还拥有一个有4个姐妹和一位兄长的无比温暖的大家庭。半个世纪以来,她这个从小历尽了苦难的藏族孤儿饱尝了亲人的关爱,而且,还让她西藏的家人、甚至朋友和同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在北京都拥有了这么一个其乐融融的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5.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关于藏族哈达的文化内涵及用法等,笔者应西藏电视台同志之约,曾为一部藏族民俗专题片写过一篇短文,但未曾刊载于报刊。现根据记忆笔录成文。  相似文献   

6.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藏族汇集朝拜的中心,也是藏族文化的中心。它是藏族人民智慧和聪明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如汉族、蒙古族、回族、印度、尼泊尔等等交流汇集的中心。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必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营养,并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存相依,藏族文化也是如此。下面提及的主要以建筑物为主的象征符号,即是拉萨为以藏族文化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之明证。  相似文献   

7.
拉扎节节日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强 《丝绸之路》2011,(14):39-40
拉扎节是流行于甘肃省康乐县及其临近地区汉族群众中一个重要节日。它源于藏族人民祭祀山神的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当地汉族群众庆祝丰收的节日,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节日,其乡土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8.
卓克基藏语含意为“地形像桌子”,全境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川西北高原地带,境内崇山峻岭,河流湍急。卓克基土解放前为“四土”之一土,“四土”的藏族又称嘉绒藏族,说嘉绒语,嘉绒之意为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  相似文献   

9.
刘伟 《中国西藏》2009,(5):80-87
西藏高原,群山茫茫。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无论是血缘、文化、经济,还是宗教和历史,在很长的历史长河里,就与中华民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华兴则西藏兴,中华衰,则西藏衰。一位农奴出生的藏族干部就曾总结说:无论藏族、汉族,都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0.
和藏族、门巴族一样,珞巴族也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他们就生息于喜马似雅山东南,现中国西藏境内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县最为集中。千百年来,珞巴人始终保持荷与门巴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相处及交融,  相似文献   

11.
小镇年韵     
新年来临(甘南地区藏族的新年和汉族春节一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随着孩童们的欢呼,打破了夏河往日的宁静,高原小镇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四川省平武县、南坪县以及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举凡各山寨都有木刻面具。(相邻汉族人称其为鬼面子、脸壳子)而白马藏族则称为“朝格”(意为变幻男相,为变幻女相,男相面具和女相面具又统称为朝格)。文县、南坪的白马藏族村寨,每村有5—6个面具不等。由“会首”(保管面具和负责主持当年朝格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中华民族是重要节日。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除了藏族、白族和傣族等几个民族有自己的纪年外,其他各民族均同汉族一道欢度春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藏族与哈达     
藏族与哈达格桑曲批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敬献哈达是一种最普遍的礼节。哈达一词是藏语的译音,是一种人们见面时用的丝麻织成的长条礼帛,类似汉族古代的礼帛。藏区逢年过节、拜会尊长、致敬祝贺、朝圣拜佛、婚丧嫁娶、迎来送往、通信往来,以至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  相似文献   

16.
在藏区,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古老而深受喜爱的曲艺演唱,藏族称“折嘎”,意为戴白须面具的和善老人、喜庆之时的吉祥颂词者。从巫师表演到藏族曲艺这种曲艺形式类似汉族的“数来宝”,藏族取名折嘎,主要依据艺人表演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手捧白米为主的五谷等道具为基础。据传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古代藏族氏族部落,是本教“法拉”巫师的一种祀神娱人的表演,后来与内地街头民间艺人杂耍相结合,并经藏戏创始人汤东杰布的改编和历代藏族民间艺人的创造、加工,逐渐演变成今天这种独具风格和特色的藏族曲艺。这种说法是否有据,有待考查,但…  相似文献   

17.
婚礼     
今年有幸参加了一次藏族的嫁女仪式。那场面好热闹、好壮观。汉族的婚礼我参加过不知多少次,而藏族的婚礼还没看过,何况参加呢。所以,这次我专门细心地观看了起来。 经旁人介绍:女方由男方头一年抢回家后,再由男方派一位德高望众的有地位的长辈提上礼酒到女方提  相似文献   

18.
14世纪,藏传佛教开始向东亚和中亚地区传播。与此同时,青海省和整个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塔尔寺在鲁沙尔镇建立。汉族、藏族、回族、土族人在这里或信奉佛教,或信奉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9.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女子六○追击炮连是由土族、汉族和藏族青年女子组成的,是青海省民兵预备役战线上一个优秀的战斗集体。1964年组建为女子六○迫击炮排,2001年7月扩编为女子六○迫击炮连。  相似文献   

20.
窦贤 《丝绸之路》2006,(11):49-54
古称河州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以及藏族和汉族等多民族居的人荟萃之地。其地界有浓郁的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情,被称为“东方小麦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