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清代玉牒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皇家族谱,记载翔实,装帧华丽。玉牒有着严格的编修制度,其内容为我们揭开许多清史之谜,了解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玉牒为我们研究清史、满族史尤其是研究清代宗法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丰富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7.
藏族历史使用的汉字印章,无论是印章器形、雕刻、内容都与纯正的藏式印章有相同之处。藏族使用汉字印章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藏族文献史料中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通过查考敦煌吐蕃古藏文卷子,发现其中的卷尾所加盖的印章不少是以古藏文译音的汉字印章。印章素有“以方寸之地见大千世界”之誉,从这些藏族印章所表现的汉字、图纹、工艺等内容,我们看到了藏汉民族历史上在文化方面相互共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集换局票”铜钱,重18.28克,径34、厚2.7毫米,质黄铜,字精美,制作规整,其形制类清咸丰钱,为官铸之物。该钱的披露首见1987年7月《上海钱币通讯》创刊号,由作言午、黄锡明介绍的中将该钱读作“集局换票”。主要论据是,咸丰时政府因大钱贬值,以发宝钞来回收大钱,故称“换票”,但“集局”何解?中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语言学源远流长,发展到清代则从理论方法到研究成果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境界。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学,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汉语研究,批判继承我国宝贵的语言学遗产,促进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汉语研究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限于篇幅,本仅就清代汉语研究的学术背景、学术队伍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复古编》汉字训释体例和训释术语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训释体系。对《复古编》的训释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透视古代字书训释理论与方法的精髓和真谛,为当前的字书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和最先使用纸币的国家。然而 ,经过千百年的人间苍桑 ,那些古代纸币的生产场所几乎都已不复存在 ,甚至根本无法查考。唯独杭州位于西湖之滨的南宋会子纸局 ,因得益于一部古书 (《咸淳临安志》)和一张古地图 (《西湖图》) ,才留给后人一些寻踪的线索。80 0多年前南宋会子的重要生产场所———会子纸局 ,它当年的位置就在今西湖西进工程项目的“赤山湖滨”。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 :“造会纸局 ,在赤山湖滨”。赤山 ,在苏堤第一桥西南 ,与玉岑山对峙 ,北连大麦岭 ,东接太子湾。《临安志》云 :“厥土赤坟 ,故名”。至今…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东西方新航路开辟,外国商人较频繁地来到中国贸易。明清之际,外国商人来华购买中国商品,偶用外国货币支付。清康熙时,“时华洋互市,以货易(洋)银”,乾隆时“洋钱盛行”,到道光时期,外国货币“行用日广,公私出人,非此不济”①,似有垄断市 相似文献
13.
14.
2002年初,安徽省安庆市西郊皖河入 长江口附近,一艘吸沙船采吸江沙时,民工 们从吸出的江沙中发现一批铁钱。该批铁钱 吸出水面时与沙土粘结在一起,呈一铁砣 状,后经分离、清理,全为北宋徽宗时期的 折三铁钱,计有崇宁、大观、政和三个年 号,总数两千余枚。未见其他品种铁钱或铜 钱,其中崇宁年号约占20%,大观与政和 年号约各占40%。这批北宋徽宗铁钱保存 完好,精美程度不亚于同时期精致铜钱,现 据其年号及书体选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崇宁通宝:(插六图1)素背,钱径 32.5,穿径8,厚3毫米,重11.5克。钱 文“崇宁通宝”为北宋徽宗赵佶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藏(英文版)》2001,(1)
When Tibetbecame a partof China duringChina's Yuan Dynasty(1271 -1368), the Yuanruler granted JamqoiGyaincain, the Tibetanchief, the official post of"Dasitu". He then pressedahead with the system of"Zongboin" (county magistrate) and "manors." Atotal of 13 administrativeunits known as "zong"(county) were set up.When the MingDynasty (1368-1 644)emerged to rule the Central Plains in China, theMing ruler followed thesame system of "Zongboin."In 1644, the MingDynasty was toppled andthe Qin… 相似文献
16.
清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倡议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时期诞生的近代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之一,是清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近代造船厂,它的出现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由传统手工业迈向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开端。晚清时期,福建船政除制造兵舰、商船外,还曾经两次铸造货币,但铸造时间短暂,数量不多,故而其史事鲜为人知。(一)晚清福建船政的第一次铸币活动是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次铸币的始末原委,在张寿镛等人编著的《皇朝掌故汇编·钱法二》中可以了解一些端倪。据该书记载,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浚、船政大…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24日,杭州岳王路花鸟钱币市场,有位上海交易者,让出一枚罕见的清代秘密会社银饼式传会银牌。现收藏于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这种银饼式传会凭证,前所未闻,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境内第一家外商银行 ,以往学术界一致认为是鸦片战争以后的 1845年进入中国的英商丽如银行 (OrientalBank :香港名称为东藩汇理银行 )。故该行于 1846年开始签发的香港流通钞票 ,一般被认定是第一张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外商银行钞票。① 本文从发现的 1819年“广东银行”银票 ,对前此一般的看法提出质疑。原文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审定后 ,发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 2 0 0 2年第 3期。全文以学术论证为主导。因篇幅较长 ,部分有关发行此银票的家族历史背景及其他分析已被删除。因《中国经济史研究》为学术期刊 ,大部分纸币藏家都未… 相似文献
19.
朱永慧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6):84-87
本据有关资料考证了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抄稿本《遂初堂诗》,为清代诗人潘耒未刊诗稿,它的发现补充了潘耒已刊诗集《遂初堂诗集》中所缺一年的诗作,是研究潘耒诗与生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银钱货币体系中,清政府将制钱作为主要的货币调控手段,独揽铸造权力。在具体的铸造过程中,清政府“分卯鼓铸”,山将“卯”作为铸钱过程中的铸造数量与成本控制工具。呵见,“卯”在清代货币铸造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