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旧时汉正街     
汉正街东起集稼嘴,西至硚口,全长约十余华里,为汉口最古老之街道.北边与小夹街、大夹街、汉中路平行,南边与汉水街平行,两边大小巷道均以百计.由于汉正街紧邻汉江和长江,商船穿梭,货运便利,自然形成商业中心.1920年刊印之《夏口县志》卷十八《艺文志》中,曾载诗三首,记当时汉正街之繁华.其一云:“汉口通江水势斜、兵尘过后转繁华.  相似文献   

2.
<正>大董家巷片区位于江汉区民族街,以垂直相交的大董家巷与二盛巷为核心,由大兴路(北段)、民权路(中段)和花楼街(南段)围合而成。大兴路的前身,是明代的黄陂街,即明万历《汉阳府志》记载的“汉口黄陂街,大率黄孝人也”的黄陂街,至今400多年了。黄陂街与汉正街,是明代中后期兴起的汉口镇两条主要街道中的一条,是明代汉口镇的主要街区之一。清代,大董家巷片区,既是汉口的政治中心,有汉阳府汉口同知署、礼智巡检司、守备署、都司署、江汉关监督署、  相似文献   

3.
药帮巷泛指硚口长堤街东段南侧药帮大巷、药帮一巷、药帮二巷、药帮三巷、怀安一里一带,属于大汉正街范围,是清初形成的街巷.清康熙年间,河南怀庆府药商在此兴建了一座药王庙,称覃怀药王庙,故这一带河南药商居住的里巷,其命名与怀庆、药帮相关者多(目前这一带的原居民仍以河南祖籍的居多).在原药王庙、药帮巷的西边,原有也是康熙年间兴建的汉口山陕西会馆(俗称山陕会馆、西会馆或西关帝庙),会馆花园的原址上后来建成花园巷以及花园南巷、花园北巷.  相似文献   

4.
汉口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自清以来水运发达,码头也逐渐增多,因为汉口的发展与繁荣随着汉水改道而开始,因此,汉口的码头修建也是先汉水而后长江.明代成化初年,汉水改道由龟山以北入江,从此,汉口与汉阳分开.因汉水沿汉口一侧的河岸十分利于船只停泊,靠近汉水的汉正街首先繁荣起来,成为汉口的商业中心.由于水运频繁,从清代中叶开始,汉水沿汉正街一线便大量修建码头.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名拾趣文/何开庸一、以数字命名:一枝园、一人巷、二条巷、二板桥、二道埂子、二道桥三条巷、三条营、三元巷、三山街、三茅宫、三牌楼、三汊河、三台洞、三十四标、三步两桥、三民码头四条巷、四卫头、四象桥、四牌楼、四所村、四班村、四周村、四方城、四松庵五...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道路名称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与长江或汉水“平行”的大路称大道,如沿江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等;与大道相接的曰街,曰巷,曰里,或曰路。万松园路是与解放大道垂直相接的一条路,东北走向,长1.5公里。  相似文献   

7.
老娇口的人都有这样的说法:“饿不死的陞基巷,干不死的大火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陞基巷吃的东西多,大火路喝的东西多.陞基巷在汉正街下段,横连汉正街与大夹街之间,巷子东面是原老凤祥金号的侧面和沥泉池浴池,没有其他门面.西面整条巷子都是餐馆和熟食店,先后有老大兴园酒楼、新大兴园酒楼、景阳酒楼、张汉记牛肉馆、爱雅亭粉面馆、芙蓉川菜馆、黄天兴酒楼等.南面巷子口有一家煨汤馆,北面巷子口有一家熟食店卖生煎包子和蒸饺.因此,该巷也就由于吃的东西多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汉正街百年兴旺的谦祥益衡记布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誉满三镇,妇孺皆知.近百年来,除因时局影响,经常是顾客盈门.谦样益起源于山东章邱的孟传珠,他从挑货担起步,开布店,开染坊,积累了大量资金,遂到北京独资创设谦祥益布店(以后称总店),经过四代经营,业务大大发展,在全国各大都市天津、上海、济南、开封相继设了分店.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谦样益第二代老板孟继富、赵春山来到汉口,在戏子街(今人和街)初创谦祥益布店,着重批发.至1895年再在汉正街开设一家规模较大的“谦祥益衡记”绸布店.该店用人,按照北京总店的标准,从职工中挑选忠于孟氏,肯为孟  相似文献   

9.
正从汉口中山大道进入民生路,第一个路口右拐,即统一街,再向前行百余米,便是土垱巷了(历史上曾被称作"土荡"或"土档")。土垱巷不足百米,前窄后宽,不像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巷子,其房屋外观不老不新,乏善可陈,非常寻常。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19世纪末之前曾是著名的土垱码头,当年黄陂、孝感人源源不断地从这里登陆汉口,成为汉口最初的建造者,造就了汉口商贸的繁盛。他们带来的黄孝花鼓戏,也在此登陆并逐渐演绎发展成为楚  相似文献   

10.
<正>在闻名天下的汉正街,有一处与汉正街及老汉口血肉相连的古建筑——汉口徽商建造的新安书院。明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皇帝下旨,指定衡阳、岳阳、长沙、荆州各粮产区的漕粮,由湖南城陵矶改到湖北汉口交兑。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汉口又因其水运条件和能泊靠大吨位盐船的码头优势,成为“楚商行盐”总口岸。  相似文献   

11.
洞庭村     
洞庭村平行于汉口南京路,在南京路北侧,为单条主巷型里份。巷道长180米,宽4米。一个出口在鄱阳街,一个出口在洞庭街。现有28个门栋号,均为二层或三层砖木结构的石库门住宅。洞庭村是汉口里份中建造较晚(20世纪30年代中期),因而是设计较好、设备完善的高级里份。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三镇地处九省通衢,襟大江而接湘赣,连洞庭而带鄱阳。汉水南来,平汉北至,辐揍宽广,水陆捷便。南北粮运,集贸于此。溯至20世纪初,武汉三镇已成为中国内陆中心的粮食贸易集散地。 南岸嘴的“粮行街” 长江、汉水交汇处有一南岸嘴码头,与现今汉口民族路口集稼嘴码头遥遥相对。当年两岸来往,舟揖交通。每遇春汛,南岸嘴至龙王庙一带河流湍急,两岸交通中断。 南岸嘴岸上,自北往南,有粮食行(粮食贸易中的经销中介)十四、五家,一字排开,构成一条“粮行街”,占了半边市面。白粉墙,石门夹,招牌横展,字大醒目。如恒春福、鼎…  相似文献   

13.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闻名遐迩的汉正街已是汉口繁华的主要标志,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荣景象。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口修筑“袁公堤”(今长堤街)后,居民区迅速扩大,河下帆樯林立、市廛日盛,楼馆酒肆进一步发展,汉正街出现“北货南珍藏作窟,吴商蜀客到如家”的兴盛。  相似文献   

14.
在汉口汉江边的江汉桥下东侧,有两个著名的里份——泉隆巷和淮盐巷.这两个里份紧邻江汉桥所占据原来武胜路的位置,其汉江边的码头即是武圣关码头和泉隆巷码头.汉江的众多码头和岸边的街巷里份,无不刻印着昔日水运的繁盛.  相似文献   

15.
<正>地名是文化现象,文化有文野雅俗之别,这种区别只是文化类型不同,无所谓优劣高下。不过,怎样给地理实体取名,同一地理实体有若干个名称,人们常用的地名是什么,也就是选择的倾向怎样,却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泰州城区街巷的专名,以街巷中或紧邻街巷的寺观祠宇及其他大型建筑的名称为常见,如北山寺大街、关帝庙巷、彤华宫巷、坛场巷、义学街、鼓楼街、钟楼巷、河泊所巷等等。也有不少用街巷中的作  相似文献   

16.
与科举有关的南京地名袁里南京地名,种类繁多,而一部分地名,则明显与科举有关,如贡院街、下江考棚、三元巷、沈举人巷、焦状元巷、朱状元巷、状元境等等。这些地名大都关联着一段故事或一段史料,说来饶有意趣。位于夫子庙的贡院街人人皆知,是因为江南贡院在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老字号小档案] "汪玉霞"创始于1739年,由安徽茶商汪士良携如夫人蔡玉霞在汉正街823号灯笼巷创办食品杂货店,经营茶叶和糕点等,因蔡玉霞掌中有朱砂被誉旺夫,取名"汪玉霞",是武汉历史最为悠久的食品老字号,迄今已283年.  相似文献   

18.
南通古称通州,“江淮之委海之端”,老百姓的房子,与扬州近似,而与隔江的苏州就大不相同了。南通城面积小得可怜,“城周六里七十步”(光绪《通州志》)照此换算,不过两平方公里多点。城内一条丁字大街,即南大街,东、西大街。现在东西大街拓宽成人民路。人民路以北,南北向有官地街、寺街、东北营等,东西向有大巷、富贵巷、鹰扬巷等。  相似文献   

19.
许安儒 《古今谈》2000,(2):66-68
复兴路原为复兴街和复兴里街,是一条历经沧桑,换了新颜的老路,南起虎跑路接之江路,东北至凤山路,与江城路相对,全长4675米,古时为杭城观潮胜地之一。清代,复兴街称江干大街。民国时期,自南至北称白塔岭、新开路、化仙桥塘上、红庙街、花牌楼、海月桥塘上、洋泮桥外街、美政桥外街、诸桥外街、龙舌嘴大街,并改建为汽车路。  相似文献   

20.
(摘自《长江日报》1979年10月14日)停业八年之久的我市三镇小商品批发市场,已正式恢复营业。地处汉口汉正街公安巷内的三镇小商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工业、手工业中的三类小商品,即:小百货、小五金、小针织和零配件。服务方式除了自行组织各类小商品销售外,将不断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