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凡国栋  童志军 《文物》2023,(2):71-74
<正>2014年,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乡小溪村村民在修建通村公路时挖出两件铜器。黄梅县博物馆获悉后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村民遂将两件铜器上交黄梅县博物馆,两件铜器分别为豆和卮。铜器出土地点位于大别山南麓小溪河畔,东南距黄梅县城约15公里。经过了解,该地原为一处坡地,修路时被铲平,原地貌已被彻底破坏,铜器埋藏环境无从考察。现将出土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平望村位于侯马市晋都新田遗址的西北方向,村东有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的东周墓地。1975年6月,下平望村村民在村东平田整地时,挖出一批铜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征集了这批文物。据调查,这批铜器皆出自墓葬中,现简介如下: 鼎 2件,均残,形制纹饰相同。钵形盖,上置3个扁环形钮,钮顶平齐。子母口稍敛,承接盖。长方形附耳,深腹,圜底,蹄形足。盖、腹皆饰勾联云纹,腹中部有凸弦纹一周。鼎耳正反两面饰“S”形夔龙纹,侧饰两道綯索纹。口径24.4厘米,残高14厘米(图一, 1)。 盘 1件,底残。宽斜唇,浅腹,蹄形足,附耳外撇,腹饰蟠螭纹。口径31厘米,残高 6.5厘米(图一,2)。 舟 1件。椭圆形口微侈,束颈近直,深腹内收,圜底,矮圈足,腹侧各附一环形耳。颈饰两周綯索纹作界,圈足与环形耳饰斜角云纹。整体花纹精美,制作规范。通高7.8厘米,口径长16厘米,宽13.5厘米,圈足高 1.4厘米(图一,5)。  相似文献   

3.
1987年5月14日,我会收集到一批青铜器,经查,这批青铜器出于越溪乡前珠村东部的圩田内,这一带原系东太湖北部的浅水区域,俗称:“白洋湾”.1971年围湖成田.1985年3月,当地农民开挖鱼池在距离地表约30厘米深的淤土层中发现.现铜器出土处已成鱼池.(图一)今将出土器物分述于下:剑1件.剑首圆盘形,圆筒式茎,一字形格,长身,中有凸柱状脊,二面,刃,自剑身三分之二处起弧枚锋,前锋尖锐,十分锋利.通长47.5、身长38.7、剑身最宽处4厘米.(图二,5)  相似文献   

4.
洛阳两座东周铜器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西工区的基建工程中,在东周王城附近发掘清理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两座墓内出土有成组铜器。现简报于下。C1M4 位于洛阳地区运输公司西院,北距中州路约50米,西距王城约3公里。墓葬为长方形竖穴,方向350°。墓口长3.46、宽2.1、墓底长3.4、宽2.05、深7.75米。墓室四壁整齐光滑,内填夯打的五花土。葬具为一椁一棺,已朽。从残存的木板灰痕看,椁长2.9,宽1.45,棺长2、宽0.7、板厚0.1米。棺内人骨架已朽,从骨灰痕可知死者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图一)。  相似文献   

5.
1977年9月,苏州市城东北新苏丝织厂挖蓄水池时,在距地表约1.5米深的淤泥中挖出青铜鼎一件,鼎口盖一个红陶罐,鼎内盛放青铜杯、锛、锄、镰、斤、矛及镞等共五十六件。周围没有发现其他遗迹。今将出土器物分类介绍于下: (一)铜鼎二件。较大的即盛放五十  相似文献   

6.
1984年我馆从一农民手中收集到铜矛一件,是1983年冬,江陵郝穴六合农场开沟时挖出的。据农民反映,挖土时还见有战马的痕迹。此器锈蚀为碧青色,部分已被磨掉和剥落,两叶窄长,中脊起棱,脊部两面各有一血槽饰蝉纹,后锋罄折。鱼尾形圆骹,桥形穿鼻,骹部下端一侧有一穿孔。骹部铸有一一(?)形类似“王”字。通长20厘米。此矛与我省邵阳出土的“王”字矛形制相同,又有些类似长沙出土的“越王”铜  相似文献   

7.
东周铜器上的画像是春秋战国绘画艺术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全面地代表着当时的绘画水平。但一提起东周绘画,通常只谈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而往往忽略东周铜器上的绘画。一般美术史论著对其描写也多是蜻蜒点水式的一笔带过,专论  相似文献   

8.
1971年12月,四川省郫县新胜公社第一大队四生产队社员在大坟堆的东南角取土时,发现古代残墓一座,出土随葬物铜器多件,除铜豆外,余器均为碎片,后经修补复原。现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9.
大竹出土明代铜器余和平,邓章泉1987年1月19日,大竹县川主乡梯子村六组村民在承包地内小山丘上挖砖瓦窑时,出土一批窖藏铜器。县文化部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证实是一处明代窖藏,并将全部文物收回。出土地点位于县城东南隅8.5公里处,酉距公...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2月,祁家湾公社王棚大队中分湾社员,在村南岗地上修渠时挖出商代玉器、铜器五件,现藏县文化馆。今将此处出土的器物作一报道:一、玉器:月牙形铲、璧、戈各一,计三件。此玉器质地细腻,制作精巧,犹其是璧和戈,琢磨如镜,光润透明。月牙形铲上窄下宽,呈长形,通长39.2,厚0.4厘米。刃宽20,厚0.1厘米,刃部呈月牙形“窄”,两(?)角尖锐、外斜。首部稍凹,有一圆钻孔、两面平。璧棕红色带白斑,半透明。直径11.0、好径6.0、厚0.2厘米。好两面沿上分别高0.5、0.2,宽均为0.1厘米的圆圈高梭。璧两面分别有四周宽0.1—0.2厘米的浅磨弦纹。  相似文献   

11.
1974年2月,中牟县黄店公社黄店村社员张彦兴,在田间劳动中发现商代青铜器两件,出土后及时地送交省博物馆保存。1978年春,中牟县郑庵公社大庄村社员李抓妞在该村东地平土时,发现商代青铜器三件,于1979年5月专程送到省博物馆。现将黄店和大庄两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广德县文物管理所收到一柄青铜剑,系县城东南九公里处卢林乡甘溪上阳组村民在名为茶洼的山中造林垦荒时发现.距地表30厘米左右,随同出土的还有青铜戈、青铜锛及窄条弧形铜构件各一件.青铜器的发现在广德尚属第一次,现介绍如下:剑 通体乌黑,椭圆茎,上小下大,茎中半空,首呈喇叭状,一字形单格,叶  相似文献   

13.
温县出土的商代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北濒沁水,县境内地势平坦,间有平缓的丘陵,为豫北盛产药材的地区之一(图一)。 1968年8月,温县城关公社小南张大队(距城东北八里)的社员群众于村东北农田挖药材时,在距地表很浅的土坑内(可能是一个墓葬),发现了一批商代铜器。他们不仅妥善地加以保护,而且立即向温县革命委员会作了报告,随后又主动把这批珍贵的祖  相似文献   

14.
郏县出土的铜器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三年春,河南郏县太仆乡出土了一批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七○——前六五○年)的铜器(见本刊今年第三期图刊)。由于它们的发现是偶然的,没有经过科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四公社,在1961年春修建铁里氏盖山灌渠工程中,发现了一批铜器。特克斯县,居天山北麓,特克斯河下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月四川大竹出土了一批明代铜器,有铜爵128件,铜方炉15件,锡器3件。从铜器铭文可知,这批铜器是专门用以祭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人。明末文庙被毁,被人转移埋藏于此。  相似文献   

17.
四川彭县出土的铜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60年彭县濛阳镇竹瓦街所出的一批铜器,包括兵器和容器,共二十一件,多为精美的巨器,以其数量及制作言,实为近年来四川出土的一批最重要的青铜器。其报道已见于《文物》1961年第11期。从发现的情况看,这批铜器大概系一窖藏。八件容器和十三件兵器同贮于一陶缸中。缸在筑路时已被挖碎,形状已不能见,自残片观之,高度及直径均当在一米以上;质料为灰褐色粗陶,外布粗绳纹,与广汉中兴公社古遗址所出的粗灰陶颇为相似。而这  相似文献   

18.
襄阳山湾出土的东周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下半年以来,湖北省襄北农场第六新生砖瓦厂在襄阳余岗(伙牌)山湾东周墓地取土中发现了许多东周墓葬,并不断挖出了许多重要青铜器。1972年冬,湖北省博物馆和襄阳地区文化局等单位,派员前往调查,收回青铜器约70件左右。除已发表的《上(若阝)府簠》和《邓公乘鼎》以外,现将其中较主要的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山东章丘小峨嵋山发现东周窖藏铜器1992年4月,章丘市园林绿化队在小峨嵋山植树时,从树穴中挖出3件青铜器,立即报告了博物馆,经现场考察后确认是一东周铜器窖藏,随即进行了清理。小峨嵋山位于市区东南部,西邻市医院,北傍体育场,现为桃花山公园所在地。窖藏位...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80年第1期刊载的《河南潢川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简称《蔡国铜器》)一文中,将两座墓葬出土的十三件蔡国铜器,误为一座墓葬出土,只报道了七件铜器。读后,感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特补正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