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汪毅 《福建史志》2010,(2):55-57
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把它视为心灵实施的“文化摄珍之旅”,因为我心驰神往在七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时空高速通道中。  相似文献   

2.
《华夏人文地理》2003,(12M):i001-i004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朝皇帝朱棣始建,30万民工,14年建成,有房屋9,999间半,殿宇庄严、宏伟,金碧辉煌,显示皇权至上,震慑天下。  相似文献   

3.
《文史博览》2007,(4):33-33
中国古代皇家拿什么来镇殿?近日,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际,故宫披露了太和殿中隐藏的五座神秘符牌。这五座符牌,以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  相似文献   

4.
遗产保护与参观需求的平衡 张:故宫在中国人心中是重要的文化象征,这无疑给故宫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您如何看待和应对这样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引言:偏居青海一隅的翟昙寺,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名声。明朝13帝,多少宠爱在其身。在这样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里,有着仿明故宫的汉式建筑,让壮丽的明清壁画以及精美,尊贵的稀世珍品,但是经过600多年的风云变幻,曾经红极一时,盛极一方的瞿昙寺已荣耀不再,但是因它而产生的建筑,壁画,石雕艺术,却仍是一份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时空为脉络,详细梳理了近90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完整故宫"保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对此做出客观的总结性评价。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就提出"完整故宫保管"计划,并确定了故宫博物院的管辖范围。后来"完整故宫"意识曾一度被淡化,改革开放后重新受到重视并作为一种理念在逐步提升。世界遗产保护视域中的"完整故宫",特别强调"故宫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结合"。在故宫学的研究视域里,"故宫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则备受关注。"完整故宫"成为指导和推动故宫保护和博物院建设的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综合而言,不同时期"完整故宫"保护的理念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也呈现了诸理念和实践之间相互启发、补充甚至有所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建芙 《收藏家》2011,(7):41-46
笔筒是插笔的器具、文房用品之一,不仅有盛放毛笔的功用,也是一种颇具传统意味的中国艺术品。笔筒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由笔架、笔船发展而来的。明中晚期以后,笔筒广泛置之于书桌案头,如同笔、墨、纸、砚一样,成为与读书人朝夕相伴的宠物。  相似文献   

8.
凤兮  王凯摄影 《中华遗产》2012,(11):70-73,76,78-81
说起白色,多数人大概会联想到空无一物,殊不知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涵义。它真的只是无色吗?为什么在许多古代神话中,充斥了白色的瑞兽和白衣飘飘的神仙?又为何它被选中成为陪伴死者最后一程的丧服色彩?如今对纯洁白色的推崇还是在延续古老的民俗吗?  相似文献   

9.
盛天文 《丝绸之路》2012,(2):112-113
2011年的故宫失窃案给全国各博物馆敲响了警钟。目前,全国各大博物馆在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中基本都借鉴了故宫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经验。故宫失窃案再次证明三防体系中人防的重要性。在文物安全防范体系中.任何防范都是通过人员去完成的,现代博物馆在物防和技防不断完善的同时,必须注童人防建设,只有加强人防建设,不断完善人防体系,紧密结合物防、技防设施,才能有效保障博物馆文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保护故宫太和殿,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太和殿的动力特性及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采用弹簧单元模拟榫卯节点及斗拱构造,并考虑柱础为铰接,建立了太和殿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太和殿基频及主振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获得了典型节点的位移、加速度响应曲线,以及典型单元的内力响应曲线,评价了太和殿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太和殿基频为0.9Hz,主振型以平动为主;常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能保持稳定振动状态,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均在容许范围内,且斗拱及榫卯节点均能发挥一定的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07,(1):17-17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我们的思维。儒家社群主义认为,人格意义和德性来源于社群的历史传统和共同活动,普遍主义的道德观是不成立的。它对个体讲共同价值,对整体社会则保持特殊性。儒家社群主义强调“道不同不相与谋”,主张多元的道德观和文化观。这种儒家社群主义,就  相似文献   

12.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一批清代藏传佛教殿堂,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极其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及与藏学有关的其他文物。这些建筑与文物是明清、特别是清代民族政策、汉藏文化交流及东西交通等方面的生动见证。以藏传佛教艺术为重点的故宫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整个藏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故宫学的重要内容。故宫藏传佛教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正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兼有官长、学者双重身份的郑欣淼同志,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迄今仅仅六年多的时间,但他却驾驶勤奋之车穿越了八十年、六百年、五千年的时空隧道,对故宫博物院,对明清故宫,对中华文明历史长河,宏观细察,广收博取,著书立说,工作、研究成果之丰硕,令人钦佩。其中关于故宫学研究的倡导与实践,更多创始创新之见,在文物界反响热烈。本刊曾约请他撰写关于故宫学专稿,但他终未能践诺,现将其《天府永藏》一书的第六章《故宫文物与故宫、故宫学》分上下两期转载,借以推动故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故宫的价值与故宫博物院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密切相关,对故宫价值认识的程度,影响着对故宫博物院内涵的理解与功能的定位。故宫人对文物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博物馆不只是收藏“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更要在收集、保护、研究和传播上下功夫。故宫的古建筑不只是一个“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标志,也体现了建筑艺术中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反映宫廷历史文化方面,故宫及其藏品可称为是明清皇家生活方式的标本,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从传统的古物概念扩展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故宫人对故宫价值认识的一个飞跃,故宫不仅要保护有形的,而且要高度重视、努力抓紧保护无形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沈阳故宫的建筑分三期,即努尔哈赤时期的东路建筑:大政殿和十王亭,皇太极时期的中路建筑:台上五宫和崇政殿、大清门、文德坊、武功坊,乾隆时期的西路建筑:戏台、文溯阁及东西所、太庙等。从这三期建筑中,可以看到清入关前后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的变化,体现在单体建筑门和外檐装修门上,与汉文化传统宫殿中的各种门不同,满族建筑风俗表现为形式多样,功能各异,风格独特。沈阳故宫的门,既可见到满族建筑风俗的痕迹,又能领略到传统宫殿的风貌,是满汉民族文化结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来辰 《文史月刊》2011,(12):26-26
尽管乾隆修《四库全书》的举动或多或少有着愚民的本质,但客观上却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文化奇观。它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与长城、大运河一起,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国古代三大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历代宫殿中,只有明清皇宫紫禁城在总体布局上最接近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五门三朝等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我们代国家管理文化遗产,管理先人留下的这么多珍贵的东西——我们是要有这个责任感的,这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故宫学是运用历史学、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建筑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明清时代北京皇宫之物化和精神遗存,以及以该皇宫为中心展开的后续文博收藏进行综合研究的专门学科。一般意义上的明清史中有大量内容与故宫学中历史类研究重合,故如欲使故宫学的史类研究具有不可替代之特殊意义,需要在方法论意义上凸显故宫作为一个特殊政治文化场域这一视角。由此视角出发,可见故宫作为明清庙堂政治的核心场域,其内大量事物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其规制、理念、行为方式和惯性构成独一无二的政治文化语境,与庙堂之外的政治、文化、社会、民生产生差异、关联和互动,若能在具体层面切实推进研究,故宫学的历史类研究即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故宫是一部中国通史,不只是皇宫,从宅建筑布局、空间组合,从匾额楹联里,都能体现出中国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史、文明史、文化史。其收藏文物是传统。不少文物,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     
《东南文化》2001,(8):94-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