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色浪潮     
《贵阳文史》2011,(4):23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共中央就白色地区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作出指示:"迅速的、切实的组织抗日统一战线,以扩大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共产党联蒋抗日,国民党由内战转向抗战,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是由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有张学良、杨虎城的作用,有共产党的作用,也有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作用。但张、杨的作用是主要的。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倡导者,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  相似文献   

3.
魏龙泉 《百年潮》2007,(5):51-5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统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软禁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和抗日的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12月25日,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时局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正认清形势,支持抗战周震鳞(字道腴,1875~1964年)于20世纪初期,追随孙中山、黄兴,参加了民主革命诸役,被誉为"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和共产党的诤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携手合作抗日。得知这一消息,已在长沙定居的周震  相似文献   

5.
马永台 《黑龙江史志》2010,(19):30-30,38
宋美龄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之一,以往学界对西安事变中宋美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她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原因。本文试图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角色与身份的理论方法,从身份与社会角色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  相似文献   

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西安事变”爆发,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两党达成了联合抗日协定。1937年8月25日,红军45000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18集团军)。下辖115师、120师、129师。9月初,除一部分组成留守兵团保卫陕甘宁边区外,其余30000多人,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留守待命于陕西省福平县庄  相似文献   

7.
段少君 《百年潮》2022,(5):92-96
<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局势转向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进入新的阶段。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日所需的革命干部而创设与发展了一系列学校。在延安新建立的摩托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汽车、装甲车等技术干部的学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该校的教员与学员大多成为之后八路军、解放军军工事业与技术兵种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8.
张学思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弟弟,他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走出"大帅府"参加革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协助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放弃去美国定居的机会,率东北干部队奔赴晋察冀浴血抗日;他,在中共接收伪奉天省公署,成立辽宁省人民政府时出任省主席,与民主联军一起粉碎了蒋介石发动内战,抢占东北的阴谋;他,新中国建立后参与人民海军建设。张学思的人生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9.
李亮 《文史天地》2004,(8):17-20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危亡的关键时刻,刘鼎以中共代表身份被派往西安,成为常驻张学良公馆的一名红色使者。他以特有的学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起一条中共与东北军之间的秘密交通线,为双方共同合作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协助周恩来妥善处理事变,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中共中央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根据急遽变化着的政治局势及时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并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打开了通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化的枢纽,体现了中共在政治上的成熟及高超的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冷静观察以因应局变,慎重表态以掌握处理事变的主动权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中国政坛的剧烈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中地方实力派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而在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中,阎锡山在事变前后的表演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社会上的各界对此事件的态度极不相同。在史学界长期流行  相似文献   

13.
新华书店艰苦创业年舒晨在新闻出版战线上积极奉献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7年4月24日,宣传文化战线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负责党的书刊发行工作的新华书店,于革命圣地延安诞生。在这之前的1936年12月,党中央为了团结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国...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方面意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浪潮之势不可挡,被迫放弃了武力消灭中国共产党的企图,而坐到谈判桌前,与中共磋商合作抗日问题。抗战爆发前后,国共两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2月8日至9月下旬期间,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秘密谈判。中共方面的代表有周恩来、博古、叶剑英、林伯渠和朱德;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有顾祝同、贺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怀着善良的愿望,以惊险的手段、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捉蒋放蒋,逼蒋抗日,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日战争的发动。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个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但蒋介石政府在抗战的同时,依然致力于消灭中国共产党、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挽救国家危亡,中国共产党理智分析时局,在军事和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策略,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为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西安与张、杨协商,主张和平解决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亲日派进攻西安、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推动了国共两  相似文献   

18.
何迪 《百年潮》2010,(9):61-63
爷爷何遂(字叙甫),1904年进入福建武备学堂,他在那里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并开始参与反清革命活动。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他曾一度失去了奋斗的方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他看清了真正从民族大义出发、爱国抗日、富有政治远见的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南京后,他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李克农等,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专机抵南京。蒋下令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立即扣押张学良。知其内幕的宪兵司令部上尉书记官廖逸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捕,在狱中交待了宪兵看押张学良时的一些内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经过谈判,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抗战史上,西安事变具有传奇一般的色彩,它"以突发的姿态出现,同时也以意想不到的结果收场".实际上,西安事变是张学良、蒋介石政治分歧和私人关系双重作用的结果,离开了其中任何一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即不可能.关于张、蒋政治分歧的论著很多,作者依据陕西省档案馆藏原始档案、史料、图片,就张、蒋关系对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