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物塑像是由黏土捏塑成人形的三维产品。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物塑像在前陶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铜石并用时代。多数出土于灰坑和建筑物周围,少数出土于墓葬。人物塑像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美索不达米亚北、中、南部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北部的人物塑像造型丰富,着重表现女性的丰满特征;中部的人物塑像面部特征明显且装饰精致;南部的人物塑像体态纤细且面部融合了动物特征。从出土数量和延续时间看,它们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物塑像大多表现的是女性,但并不都是以往学者认为的女神(母神)形象,而应是家庭仪式的媒介和私人物品。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鲁迅研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中杰 《世界》2006,(10):62-64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就是说,所有历史著作都是根据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意识来书写的。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特别是那些与政治关系密切,或受到政治色彩涂抹的人事,当政治形势起了变化的时  相似文献   

3.
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霍达讲述了一个回族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衰落、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者描绘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主要集中在梁、韩两家,梁君璧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敦煌石窟西夏壁画之"唐僧取经图"中人物之悟空,与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宋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北京市收藏家岳辰收藏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贾塘乡马营村宋夏临羌寨古城遗址出土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及"悟空摩睺罗"中的人物等如出一辙,彰显了同一人物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衣着发饰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人物志是志书编纂的难点。首先,人物志的编纂要注意统筹平衡,要在突出当代人物的基础上,按其历史影响程度在不平衡中体现统筹;要充分利用人物志中传和表的体裁;制定不同部类入志人物的标准是统筹平衡的关键。此外,要充分发挥人物传、人物表、人名录三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在传主事迹和人物传字数上要有统筹,对特殊人物要在不平衡中反映平衡。其次,要把握不同人物的入志特点,求真存实。最后,在具体操作中,注意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保证人物志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2,(30):57-57
跨越一个世纪,聚首三个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特征,老、中、青三代围棋代表人物,在同一时间,对饮一杯清茶,相邀一盘棋,出现在竹叶青形象广告中,共言平常心。  相似文献   

7.
思考自身的来历与归宿必然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人类除了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另一重要审美即历史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出现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和平与战争、情感与伦理的冲突,自然而然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悲剧事件和人物命运,而后世对此的评价一直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而产生着变化。杨玉环的个人悲剧命运,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历史人物笔下的评价褒贬不一,展现出不同时代中历史审美中悲剧审美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6,(2):112-11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9.
卜式的政治生涯和汉武帝时的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卜式是西汉历史非常独特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前人对这个人物及其反映的社会关系都有较多的关注,本文试图把卜式对商业独特的看法和其它几种有代表性的观念做一比较,由此来诠释卜式的政治生涯,并试图体现当时国家和社会在各自的运作中形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满族人才论     
满族人才具体是指: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出身于满族、在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具有典型代表性人物或德才兼备、具有突出才识学问者。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满族人才同其他民族人才一样,不断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满族人才涌现的原因是时代机遇造就、民族精神熏陶和自强不息奋斗。民族人物具有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影响广泛和才能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时代,也是一个艺术觉醒的时代,更是一个人物画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物画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中国人物画坛。其中对画中人物气韵和风骨的表达则成了人物画品评的重点所在,历代人物画家无不重视对气韵与风骨的表现。本文着重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气韵与风骨在人物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画家们对气韵风骨的理解与表现,以期对今后人物画创作中气韵风骨的体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祥林嫂、水生嫂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独具特色的两个人物。她们都是普通的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命运。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再醮再嫁,倍受欺凌侮辱,在旧历年底人们的祝福声中凄凉地死去。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通过亲历战争,逐渐投身到抗日的行列中去,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她们不同的人生反映出时代对妇女命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沧桑》1995,(3)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第六代国君;魏孝文帝是北朝时期鲜卑族政权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们曾分别以富有传奇色彩的“胡服骑射”和“全面汉化”的改革而名垂青史。这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思想和业绩虽然各有千秋,但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便会发现他们推行的改革大业有着本质的共性特点,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本文着重谈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古史传说与古代政治文化密切关联,不同的政体诉求引发了不同的古帝模式,联盟、分封政体对应于方位帝模式,大一统政体对应于线性模式;不同的族群认同产生了不同传说组合的中心人物,如商代的帝俊、周代的黄帝、汉代的伏羲;不同的天下观对应不同的方位帝的构成。整个古史传说的流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早期中国方位帝系统的变迁、传统中国线性系统的变迁以及从方位帝系统向线性系统的变迁。线性模式是以方位帝模式为基础创造的,五帝六人是连接两者的关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处理的只是线性系统的变迁问题,本身也不能反映线性系统流变的本质。层累说的核心,即时代愈后、古史期愈长,只是对线性系统流变的现象描述,其本质是传说被不同族群不断重新表述,与真实的古史人物之先后无涉,真伪更毋庸论。疑古者以儒家经典作为早期传说古史期的材料基础,也不可靠。对于传说中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混淆的现象,需要对传说所属的文化系统作具体分析。走出疑古应该成为当今古代文明研究的新起点,但疑古运动对一些观念的打破,则应该继承。  相似文献   

15.
名人效应     
很多年来,“人物”一直是位居美国周刊龙头老大的《时代》杂志最受欢迎的栏目,虽然它只有一两页。后来,《时代》的经营者干脆将它放大成一本100多页的周刊,名字仍叫《人物》,结果大获成功。“人物”或《人物》的成功,原因不在于经营者有多么聪明,而是因为它所报道的名人们有太多的秘密可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人物的地理分布王奇生一、前言人们常说,在某个时代,某个地方出人才;在某个时代,某个地方学术风气如何,此皆说明人才、学风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受各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风俗习尚等因素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其不同地域的...  相似文献   

17.
李治亭研究员的新作《吴三桂大传》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五十余万言,生动而又全面地叙述了吴三桂曲折多变,错综复杂的一生. 每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都有一批关键性的历史人物,他们位于各种矛盾互相作用的中心,不同社会集团和阶级在利益关系,价值标准、道德观念、文化倾向等众多方面的对立与冲突都围绕着他们展开,而他们的抉择又往往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进程产生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因而,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思维与行为,并把他们置于所处客观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由此而知人论世,就成为史学家阐述一个时代历史的重要途之一。而人们经常所谓的人物研究,其学术价值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一、时代的特点司马迁和班固都是汉代的人物。司马迁是在西汉,班固是在东汉。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中占了支配的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抗,成为基本的社会矛盾。两汉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19.
段相如 《黑龙江史志》2013,(11):152-152
李煜和纳兰性德在中国的词史上是两个不可抹杀的人物,不同的不幸人生经历,相似的凄苦哀愁心境,让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为中国诗词分别作出了自已的贡献。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的自强价值观念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的自强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汤奇学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总有所追求,有所选择,价值观念便是人们追求的动机和选择标准。在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作出不同的追求和选择。因此,把握住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念,无疑会更深刻地认识他们。本文试图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