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邦定 《百年潮》2007,(2):30-36
1942年夏我在重庆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到1946年联大结束,除中间休学一年,在昆明新校舍住了整整三年。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我把自己的回忆忠实记录下来,其目的,聊志雪泥鸿爪云耳。  相似文献   

2.
胡邦定 《炎黄春秋》2013,(10):38-40
我1942年进西南联大,1946年联大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复员回归京津,我自然也就告别了哺育我的母校。日子过得真快,一晃间,67年过去了。这半个多世纪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崎岖坎坷,但对联大的记忆、眷恋和遐想,却始终萦回脑际,难以忘怀。世有"红学",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我看现在应该说又有了一门"联大学",中外专家学者发表的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越来越多,有专著,更有难以计数的单篇文章。大都就联大的优良传统、办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已有很多,也出版了不少书,但大多是资料集。比如北大出版社的《西南联大校史》,最后的修订我也参与了,可那本书我也不大满意,因为它都是资料数字,虽然也有用,但毕竟是死的,而真正的历史是要把人的精神写出来。从1939到1946年,我在西南联大整整度过了七年,下面要谈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见得很正确,也不见得和别人的印象一样,但它毕竟是一个活人的感受。在政治挂帅的日子里,往往特别突出政治斗争的一面。大学不是独立王国,不可能脱离政治,肯定要参与到社会的政治斗争里边去,这是不成问题的。可大学毕竟不是政治团体,并不是把…  相似文献   

4.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最杰出的大学,西南联大不乏大师级人物,然而,在战争环境中,就算是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材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许多时候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虽然如此,这些联大的教授们在贫困中仍然坚守着。  相似文献   

5.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最杰出的大学,西南联大不乏大师级人物,然而,在战争环境中,就算是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材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许多时候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虽然如此,这些联大的教授们在贫困中仍然坚守着。  相似文献   

6.
徐铮  谭利刚  穆玲玲 《神州》2012,(31):151+170-151,170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通识教育又是这些丰富教育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学院则是以理科为主,较难实施通识教育。本文便从理学院的通识教育的源起、课程设置与通识教育的贯彻实施方面,来窥一斑而见全豹地探索西南联大的通识育。  相似文献   

7.
余斌 《中华遗产》2008,(6):156-157
40年代的昆明,在背街上,如有格外时髦的女郎走过,就会有若干小男孩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喊:“摩——登!上街找先——生!”“摩登”在这里是名词,指穿著入时的青年女子。  相似文献   

8.
张发旺 《丝绸之路》2010,(14):114-116
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风雨如晦的八年办学时间里,聚集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西南联大积累了大师云集、教授治学、通才兼识的宝贵办学经验,同时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师生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昆明,创建了西南联合大学,由梅贻琦4-5,~长。梅贻琦请梁思成夫妇设计西南联大的校园,二人欣然受命。一个月后,第一套设计方案跃然纸上。但是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原因很简单:经费短缺。  相似文献   

10.
王伯惠1923年生于四川,1944年1月响应孙立人号召,以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大四学生的身份参军,飞往印度利多,经过两周的军事训练后,被派往新三十八师工兵营.任翻译官。  相似文献   

11.
易社强 《百年潮》2012,(5):73-75
西南联大拥有大约三千名学生,五个学院,二十六个系,两个专修科和一个先修班,是战时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尽管它没有农科、医科和美术系。大学课程已很丰富,但新的科目训练仍不断增加。有些是根据新的研究成果而增设的,有些是基于国际学术的新动向而开办的。而且,由于三校雄厚的师资,即使只有几个学生选修的极为冷僻的专业课,也能坚持下去。每学年开设的课程贴满了总务处办公室的墙壁,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山”、“学海”。  相似文献   

12.
日军空袭威胁下的西南联大日常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是对西南联大社会生活史的一项专题研究,集中探讨1938—1943年,尤其是1940—1941年日军空袭给西南联大师生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日军空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轰炸和平时更为经常的跑警报上。本一方面叙述和评估直接轰炸带来的物质损毁、人员伤亡和生活不便。另一方面展开论述跑警报带来的特殊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人们的心态。笔高度评价联大师生面对空袭威胁坚持学术教育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力图呈现出联大各色人物面对生命威胁时复杂多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它就是由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而成的国立两南联合大学。从1938年到1946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度过了8个年头。在这段似短却长的岁月里,西南联大与边陲之隅的昆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不但引领了思想、服务了社会,还为云南现代教育和民族文化谱写了传奇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胡邦定 《纵横》2014,(6):37-39
西南联大有许多博学多能、可敬可爱的老师,无论在课堂上、演讲会时还是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感人的或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谨举数例,俾与未能亲见亲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爆发后,原在北平的北大、清华和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往湖南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在长沙驻有半年,又奉命迁往云南昆明。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直到1946年北方三所大学分别回到原来的校址办学  相似文献   

16.
谢泳 《江淮文史》2012,(4):31-41
克罗齐讲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很容易理解,研究历史都有当下的情怀。我们在70多年以后纪念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大学,我想所有人的感觉还是立足于当代。因为观察过去的大学,我们实际上有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就是今天中国大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二·一”运动时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发生“一二·一”学生运动期间,西南联大教授会先后召开过9次会议。教授会会议的出席率,是反映联大教授参与运动程度的参考标尺。通过对5个学院100多位教授出席会议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出席率与运动前后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一般在40%到50%之间。这一现象反映了教授会的内部情形相当复杂,并为准确认识教授会在运动期间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南运古籍被日机炸毁.化为纸灰.陈寅恪藏书被偷,改变了治学路径:潘光旦部分藏书归去来:张荫麟忍痛抛藏书……藏书聚散无常,学人起伏不定。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藏书的命运和学者的行踪皆飘摇不定,透露着和历史及时代有关的某种内在因缘。  相似文献   

19.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84-87
“中国人学了这么多年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完全是历史决定论,不过历史决定论也相当重要对不对?我自己对什么决定论都不相信,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头,偶然的东西太多太多,不可能预料。”易神强教授再三感叹生活中的偶然和意外。  相似文献   

20.
1968年11月至1973年12月,我在洞庭湖滨的华容县五七干校度过了五年有余的牛棚生活。三分之一世纪过去了,已是古稀之年的我,每当回首这段人生轨迹,仍然感慨万端。创建华容五七干校1968年,那场自毁长城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了夺权斗争阶段,即推翻原来的党委,建立新政权--革命委员会。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祖国大陆山河一片红的壮观局面。就华容县而言,原县委和人委进入革委会的科局级以上的革命干部屈指可数,造反派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干部成了无所事事的下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