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集》版本源流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榜 《文献》1999,(1):10-28
贾岛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初为浮屠,名无本,后返俗屡试进士不第,唐文宗开成二年责授遂州长江(故治在今四川蓬溪县西)主簿,迁普州(故治即今四川安岳县治)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转普州司户参军,未及受命而卒.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疆图志》的编纂与撰写人、版本及部分分志单行本的版本源流作了梳理,通过对版本的考述,对《新疆图志》的成书过程及版本的有关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新疆图志》版本的梳理,能够使不同版本之间得到互相印证,对新疆历史能有更准确的了解,同时能够对新疆作更好、更准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0,(2)
<正>《环溪诗话》专记吴沆(1116-1172)学诗心得和论诗之语。它所标举的诗学观点,既有受儒家诗教和江西诗风影响的一面,也显示了吴沆独特而通达的眼光。后者尤为可贵,正如郭绍虞所云:自江西诗人之诗论,一转而为严羽之《沧浪诗话》,此中消息,正可于是书求之。近代以来,该书流传最广的本子  相似文献   

4.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先世蜀人,后徙居苏州.<明史·文苑传>云:明初"高、杨、张、徐、刘基、袁凯以诗著",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眉庵集>是杨基流传于世唯一的著作[1],其版本一直比较复杂.杨世明<杨基(眉庵集)版本和佚文考>[2],第一次对<眉庵集>的版本作了介绍,惜其于版本流变未作交代,介绍也相当粗略,并且许多重要的问题,诸如现存手抄本及其流传,成化本之前杨基诗集的编排体例,成化本的不足和疏误等问题都付之阙如,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考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宁 《文物天地》2023,(8):57-60
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刻本《申鉴》,2010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梳理历代《申鉴》的版本源流,对系统、深入研究《申鉴》,读懂荀悦,了解汉末社会现实状况和绵延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学术思想流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订陆龟蒙诗文集的版本源流,试图厘清后人所补诗文的来源及真伪,从而判定其现存作品的具体数量。所得主要结论为:宋以后流行的《松陵集》中收录陆龟蒙诗歌330首;其自编《笠泽丛书》在宋代至少刊刻过三次,诗文递有增补,到叶茵编纂《甫里先生文集》时,所据《笠泽丛书》有诗文151篇。《甫里先生文集》收诗文652篇,叶茵所辑多数来自《万首唐人绝句》、《文苑英华》和《唐文粹》。元以后的辑补成果基本收入清编《全唐诗》和《全唐文》,加上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和《全唐文补编》所补,以及本文所补残句一则,陆龟蒙现存单篇诗文共665篇,诗赋残句10则,存疑诗1首。今人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所收作品最全,但有误收、失收。清编《四库全书》收入陆龟蒙《小名录》二卷。陆龟蒙《吴兴实录》四十卷,宋以后不见流传。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4)
<正>一、张鸣珂及其存世稿本张鸣珂(1829—1908),原名国检,字公束,号玉珊,又号窳翁,晚年自号寒松阁老人,嘉兴人。张氏早孤,青年时期尝营铜铺,二十四岁始习举子业,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官至江西德兴知县、义宁知州。辞官后,晚年侨居石佛寺镇,以卖文鬻书为生,晚景清贫①。张氏工诗词,善书画,交游甚广。早年师事全椒薛时雨、海盐黄燮清,李慈铭称其:"为文树骨庾、徐,取材杨、骆;诗溯王、韦,沿波钱、李,与秋锦②相伯仲;词则圭臬姜、张,于樊榭为近",其推重如此,张氏  相似文献   

8.
韦庄《浣花集》版本源流及补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芳 《文献》2003,(2):135-149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是生活于唐末的一位诗词兼善的作家.韦庄集名《浣花集》,乃其弟韦蔼于其生前手自编定.惜此集原编久已散佚,现存各种十卷本《浣花集》均源于南宋刻本,在全书规模、收存作品体裁、数量以及编排顺序方面已远非韦蔼所编集之原貌;又自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陆续有人对《浣花集》做补遗的工作,至今已补诗73首,残句3联.关于《浣花集》的版本流传及补遗情况,唐诗学界只有一些简单的情况介绍,至今未有人做过专门而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并期望得出科学的结论:一、韦蔼当初所编《浣花集》原貌如何?它是诗文合集,还是仅收诗作?现存作品与原编在数量上究竟相差多远?在宋刻本《浣花集》出现之前,韦庄作品流传情况如何?二、宋刻本为何人何时所刻?它的流传情况如何?三、明、清两代主要刻本、抄本各有什么特点?各家所做补遗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9.
欧阳詹与韩愈同榜进士登第,但英年早逝,韩愈为其作《欧阳生哀辞》和《题哀辞后》。他有《欧阳行周文集》八卷本和十卷本行世,八卷本比十卷本多《秋月赋》外内容无异,但编次体例不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欧阳行周文集》善本18种,作者对其中十卷本系统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0.
11.
杜文 《收藏家》2005,(11):40-44
倒装壶又称内管壶,第一次看到的人会惊诧怎么还有这种壶底开孔的奇怪造型,其实该类壶应用了“连通容器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在壶内设置暗管与壶底相通,酒液并不会自底孔漏洒。倒装壶结构巧妙,与公道杯、转心瓶等属于古瓷中造型最奇特的品种,但在年代上,倒装壶的创烧年代应该是最早的。本文通过对五代至清代倒装壶资料的整理,就其造型起源与演变试加探讨。一、耀州窑青瓷倒装壶面世提到倒装壶,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名品应属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五代至北宋初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壶(图1、2)。该壶高18.3、腹径14.3、底径7.5厘米。通体施青绿…  相似文献   

12.
陈顺智 《文献》2001,(1):105-118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年间的一代作手,人称"五言长城",不仅在当时,即使在明清时代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关于刘长卿集的版本研究,有万曼的<唐集叙录·刘随州文集>,次有由蒋寅翻译的日本高桥良行所著之<刘长卿集传本考>,再有储仲君先生<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所附的<〈刘随州集〉版本考〉.  相似文献   

13.
金声作为明末一位抗清殉国的士大夫,不仅气节凛然,其文名亦颇为时人及后人所称道,在他生前和身后,文集曾多次刻板。由于外部政治环境及编选者眼光的差异,这些版本所收文章多寡不同,对于清廷的避讳程度也大有差异,而其间却有着十分鲜明的传承之迹,尤其是早期的几个版本,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流变极为复杂。本文大体依照版刻年代的顺序,将笔者目前所能见到的金声文集各个版本逐一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14.
陶望龄是晚明公安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本文在简述陶子生平思想的基础上,对其传记资料、历代著述等情况做了调查和收集,并详细比较了陶望龄诗文集三种传世版本的概貌与差异,梳理了三种版本之间的顺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真诰》版本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诰》是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上清派的历史,并介绍了许多服食炼养、导引行气等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由于此书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校注,为了便于系统地整理《真诰》,本文从《真诰》的出世、整理以及版本递传情况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版本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解字》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唐写本《木部》残卷和《口部》残卷,虽存字不多,但所据皆为当时传本中之善本,可校正后传《说文》之误者颇多。北宋大徐本出,除小徐本外,它本《说文》尽快,现存来刻元修大徐木共三种.即王昶藏本、汪中藏本和黄志淳藏本,三本同出一源或互有传承关系,其中以黄志淳藏本为最古。清代依来本刊刻者有孙星衍《平津馆丛书》初刻本、藤花榭本和了少山仿刻宋监本,三本皆有意保留来本原貌,唯丁本作过少许校改,颇精审。宋代另有徐锴《说文解字韵谱》和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两种《说文》改编本,后者照录《说文》原释语,更具校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古今谈》2008,(2):70-72
饮食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大宗、中国最大特色之一。迄今几乎所有介绍餐饮业的文章都沿用如此说法:“满汉全席是清朝宫廷中的大宴,乃为宫廷御膳”、“清末民初,老北京饭庄经营的酒席,是以铺张的‘满汉全席’为主。”不仅以“宫廷”为最高贵,且特色集中于一个“全”字。  相似文献   

18.
江淹文集版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以后,江淹文集的版本日趋复杂,理清其版本实为必要。本文从历代书目及有关文献入手,作了探讨。依其源流和编排情况,将江淹文集自宋迄今的主要版本,分为两个系统:即宋本系统和整理本系统。每个系统内部,以时间为序,对诸版本的授受源流、钞刻时代、篇目增删以及版本特点进行了说明,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优劣异同。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0,(3)
<正>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文集历来流传颇广,甚至传播海外。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国,所存白集版本即十分丰富,有按先诗后笔编排的宋刊本和明刊本,有按前后续集编排的古抄大集本和宋、明刊本与古抄本的校合本,还有日本国对白集的选抄本和选刊本,以及《新乐府》、《长恨歌》等单行本。笔  相似文献   

20.
陶望龄是晚明公安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本文在简述陶子生平思想的基础上,对其传记资料、历代著述等情况做了调查和收集,并详细比较了陶望龄诗文集三种传世版本的概貌与差异,梳理了三种版本之间的顺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