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晓光 《安徽史学》2006,10(5):126-127
期盼已久的<徽州文书>第一辑10卷已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主编刘伯山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徽州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并着力于徽州文书的收集和整理,在徽学界声名远播.以他名字命名的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收藏了丰富的徽州文书,徽学界久闻其名而因种种原因不得其详.此次<徽州文书>首次影印展示了"伯山书屋"收藏的部分文书,同时也公布了祁门县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徽州文书精品,令徽学研究者欣喜不已.这批文书的整理和出版,无疑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2.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本辑共计十卷,收入的是归户的文书,五千多份。其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所藏黟县10户村民的徽州文书五卷,祁门县博物馆所藏祁门5户徽州文书五卷。这15户村民的文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的,为进一步开展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徽州文书》第一辑的特色首先在于整理方法得当。徽州文书产生于官府、会社、家族或个人从事各项活动而出现的书面文字,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有二三十万件之多,由于不少徽州文书是从原藏者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日)鹤见尚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下略作历史所)所藏徽州文书,目前经过整理,由王任欣、周绍泉主编成大型史料丛书《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出版,包括上下各20卷,计40册(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序)...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逐渐成为显学,其中以傅衣凌、杨国祯等为代表。当时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徽州、福建等地的契约文书上,浙江的契约文书仅被零星提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浙江地方契约文书的专辑、图录及相关论述纷纷面世,如宁波、绍兴、松阳等地契约整理研究的成果。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研究,是相当辛苦的一项工作,但意义重大。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契约文书,目前正在整理当中。在此,对近年来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作一梳理回顾,以便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书与徽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学科 ,根本原因是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 ;没有徽州文书 ,就不可能出现徽学。徽州文书现存约 2 0万件 ,内容涉及徽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有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被发现 ,才出现了以徽州文书研究为中心、综合研究社会实态、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学科———徽学。徽学研究将给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倪毅 《收藏家》2013,(6):72-78
一.浙江民间文书的搜集与整理在历史研究中,民间文书作为个案资料的典型代表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尤其是各地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使契约学渐成显学。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徽州及闽台地区古文书研究,已形成完整体系。而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注意到浙江地区民间文书的搜集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利 《史学月刊》2005,2(2):96-10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有关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和整理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 ,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 :1.徽州文书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2 .徽州文书的史学学术价值 ;3.徽州文书的上下历史断限 ,大量形成和存世多的原因 ;4 .徽州文书的数量估测和计量方法 ;5 .徽州文书的分类法与整理方法 ;6 .大陆徽州文书的收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蔚然兴起,徽学研究领域日益得以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日前,捧读刘道胜所著《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研究》),该著即是以明清徽州宗族文书为中心,采用文书档案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解读文书的形式,阐释文书的内涵,对徽州宗族文书作出分类考察,进而揭示徽州宗族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是一部首次系统利用文书资料研究徽州宗族之作。  相似文献   

9.
试论微州文书的史学价值及其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徽州文书的史学价值 正如没有敦煌文书的发现,就不会有敦煌学一样,没有徽州文书的发现,也同样不会有徽学,这已成为徽学研究者的共识。人们对徽州文书的价值,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会不同,笔者不揣浅陋,试着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见解,以期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徽州文书的发现进入新的高潮,存世徽州文书的实际数量当在百万件以上。与徽州文书大规模发现同步的是徽州文书的整理与公布也进入新的阶段。笔者将已有徽州文书的整理和公布方式归为三种:一是文书资料汇编性的发布,如傅衣凌编《明清徽州庄仆文约辑存》  相似文献   

11.
康健 《安徽史学》2015,(5):142-149
《万历郑氏合同分单账簿》为祁门奇峰郑氏木商经营的合同、分单、账簿的汇编,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账簿记载了郑氏木商历年木材砍伐的利润分配、股份形态,详细反映了徽商的经营实态,多层次、多分支的股份关系值得关注。账簿还揭示了商业经营与地方社会中宗族内部成员、异姓宗族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折射出了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The Huizhou Documents are a precious repository of historical memory and they have gradually been collected since 1946. This archive dates from the Southern Song period to 1949, and its content is distinguished by its continu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and representative nature, all of which make these documents extremely enlightening for scholars. 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organizing, categorizing, and utilizing these documents has not only given birth to a new field, Huizhou Studies, but has also provided valuable material in support of research on politics, the economy, law, education, and the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相似文献   

13.
在源于氏族迁徙和追求氏族血统的徽州宗族社会形成中,歙县篁墩是一个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它曾是徽州几十个姓氏宗族的始迁地和保祖发祥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源自篁墩的宗族裂分是徽州宗族社会形成的重要机制,篁墩在徽州人的心目中,具有宗族圣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裕明 《安徽史学》2015,(3):123-128
宋元时期徽州商人十分活跃。徽商萌芽于两宋,兴起于蒙元。徽商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由徽州经济结构决定的,而非所谓的地理、文化因素。宋元时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加快徽州地方物产商品化,促进徽州人口流徙,推动徽州社会阶层分化。该时期的徽州商人属于专业商人,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大量财富,改变了徽州人的职业观,激起时人对四民观的审思;改变了自身和徽州经济面貌,形成区域经济中的徽州模式。宋元时期的徽州商人是明清徽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关系控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 《安徽史学》2007,(2):109-116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通过族规家法等制度设计,对处理与其它宗族和成员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措施,并通过对这些规范措施的积极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自身及其成员社会关系的控制.而这对维持该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长期繁荣及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州社会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社会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盛行"仁让之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姻门第是其中主要的几种社会风俗。这些社会风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明清徽州家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可低估。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家谱宣扬了"仁让"之风,通过家谱保持血缘纯洁性,也利用家谱维持婚姻的门第等级。  相似文献   

17.
族内过继是明清以来徽州社会延续宗族世系的主流做法,虽然也存在异姓继承方式,但仅是少数家庭的选择。徽州宗族在遵循国家法的前提下,从继子的人选到如何上谱书写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并载入族规家法以为定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族内过继行为。现存徽州过继文书具有丰富的内容,再现了族内过继的具体实态,而过继文书的订立,意味着过继得到了宗族的承认,继子获得了合法地位,宗族也试图通过文书把继子应享有的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规定下来,以避免当事人日后产生纠纷,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徽州宗族对乡村社会控制权的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8.
《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败笔,其结论本身已无价值可言。但是他在论辨当中崇实黜虚,纠正了不少辨伪者的错误,从学术史的角度讲,这部表面看起来与辨伪针锋相对的《冤词》,恰恰对《古文尚书》辨伪的深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徐俊嵩 《安徽史学》2015,(2):120-124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现实的徽州社会要复杂得多,越继和降继就是其表现之一。探讨这两种承继方式,对于更好地解读宗祧承继和剖析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脉络,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徽州宗族历史的建构与冲突——以黄墩叙事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剑辉 《安徽史学》2007,(4):104-112
徽州宗族迁徙史上普遍存在"始迁黄墩"的记载,而"篁墩"之称则始于程敏政.此类记载更多的是传说,而非史实,其实质是徽州宗族为建构自身历史而作出的叙事.围绕这一叙事,引发了诸多矛盾和冲突,各宗族为消解冲突而不懈努力.对黄墩叙事的研究,具备方法论与历史观的双重价值,可以成为打开徽州宗族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