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是真实记载一地历史与现状的重要精神文化产品,其特定的“官书”性、权威性、遗产性和“存史、资治、教化”性决定了在编纂过程中,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地之地情。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是真实记载一地历史与现状的重要精神文化产品,其特定的"官书"性、权威性、遗产性和"存史、资治、教化"性决定了在编纂过程中,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地之地情.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编志书,笔者已读过三部,《泽普县志》是其中之一。每读一部新志,便对那里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等有新的认识,从而对那个地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一角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同时,对于新方志如何编纂等方志学的有关问题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思索。方志是记载特定行政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性著述。从总体上说,一部志书成书的过程大体经过两个阶段,即认识地情和表述地情。当然,《泽普县志})亦是如此。《泽普县志》书全县之地情,呈一方之特色,是很值得一读的。泽普县,1921年从叶城县桥出建置…  相似文献   

4.
《西藏人文地理》2010,(6):154-154
“谷客会”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区酝酿已久的一个“泛公益泛会员组织”。成立“谷客会”的初衷在于:希望越来越多“热爱大峡谷,热爱西藏,热爱高原”的朋友,能够在一个以公益为目的的平台支持下,将各自的热爱之情和关注之心,以具体的行动持续有效且有组织地延续下去。而“谷客会”正是这样的平台。所谓“谷客”,是指“以大峡谷和西藏高原为具体关注对象,并愿意与之互动成长”的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5.
地方特色是指行政区域内事物(含人、物、境、况)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是一个地方的基本地情,即地方性。地方性是地方志的主要特征,它是以特定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以特定地情为研究对象,真实、客观地记载特定区域事物的资料性著述,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6.
“概述”略史载之详,联经脉之络,提挚全志,统揽全局,反映概貌,是编纂者所寓入的思想感情的升华和结晶。如何写出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概述?笔者谈些个人的见解。 认识掌握地情 吃透全志内容 “概述”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地情的高度概述,起全志的纲领作用。它对于全局性、综合性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概括综合,写出一个地方最本质、最具有特色的事物,可以说概述是地情研究的结果。要写出能深该反映地情的概  相似文献   

7.
概述是志书的"眼睛",本质上是一种评述体的带有个人写作风格的"文本"。概述要有与地情本身气韵相符的"地情之气"。概述要总括地情,需要找到一方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之线"地情之线"。还要找到"地情之点",通过"节点"才能写好"地情之线"。概述中的"评"一是在叙述"地情之线"中表达,用以彰显因果;二是在最后表达,用以总结得失,说明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戚悦 《民俗研究》2023,(1):130-136
《文心雕龙·祝盟》篇有出自《仪礼·士虞礼》的“夙兴夜处”一语。对这一词语的理解,不仅关乎对祭祝之辞的解读,更关乎对古代丧葬礼俗的认识,因而值得深究。“夙兴夜处”与常用成语“夙兴夜寐”仅一字之差,几乎所有注本皆以二者等同,将其释为“早起晚睡,言勤劳也”,《汉语大词典》及各种辞书亦如此解释,实则是错误的。“夙兴夜处”特别用于丧葬之礼,指的是侵早起身而夜间独坐,意谓日夜不得安宁,颇为形象地描绘了古代丧葬之礼中特定的庄重、肃穆气氛以及主丧者的凛然恭敬之心、巨大悲痛之情和身心疲惫之态。这与表示早起晚睡的普通成语“夙兴夜寐”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马健  杨艳 《神州》2014,(15):182-182
水彩画家雷洪(1953——1994),从事水彩画研究、创作、教学的二十余年。他深入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持续不断地每年外出写生创作,用自己的真诚面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画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炽烈之情,对艺术充满了如朝圣者般的执着之情,忠实地用自我的话语去述说表达,使水彩画作品具有极“真实”的品质。独具匠心地探索出一条融合中西的水彩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修志工作提倡一种修志意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要耐清苦寂寞、甘于奉献,深入研究地情,真实地记载一地之历史和现状,对文献资料“存真求实”、“展宽求全”,著述“求精”。  相似文献   

11.
编纂地方志有什么功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流行的说法则是“资治、存史、教化”。作为以特定体例形式记载地情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地方志具有“存史”或说“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地方志书的主要功用应是利用资料“资治”和“教化”。然而,所谓方志的“六字”功能,是就其客观作用与功效而言的。从主观角度看,地方志对…  相似文献   

12.
地情是地方志书的认识和记述对象,反过来地方志书又是地情的载体以及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科学地而不是偏颇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本质地而不是表象地认识和理解地情,是抓好修志工作和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一环。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理解地情,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从微观上说的地情,是由“块”与“条”有机地编织而成的。所谓“块”即某一地方行政区划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组成市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情载体,其真实性是它的生命之所在。由于真实地记述了一方之全情,使得它在地方文献中独树一帜,历经数千年不衰。但是,地情经过编者收集,整理和编纂变成志书后,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之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讲,方志是系统记述一地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们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1、区域性和时限性统一。区域性也叫地方性,是地方志的空间特征。记述的范围是特定的区域,对象是特定的地情。大至一国一省,中至一市一县,小至  相似文献   

15.
人之行止,必系于一时一地,于是有一地之缘、之人、之事、之思、之情、之志,遂成一人生节点。作为坚信“道并行不悖”,兼具融贯东西的襟怀和学养的现代新儒,唐君毅的人格十分拒斥以门户和地域自限,但他对曾经滋养过自己的故土故人又是敏感眷念的.如唐君毅到香港后,应友人、《人生》杂志创办人王贯之先生之邀写的《怀乡记》所述:“我对中国之乡土与固有之人文风教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正>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是对地情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纂、研究和再利用,是新形势下拓展方志工作领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扬州地方志系统立足于“有为才能有位”“扩大地方志工作影响力”的目标,突出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提供开发成果,有效提升了地情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志书客观真实地记载一地地情,具有资料性,应该坚持“述而不作”;也有人认为,志书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地地情,具有著述性,必须“述而有作”。志书编纂究竟坚持“述而不作”,还是采取“述而有作”,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方志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目前,全国二轮新志编修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故有必要议之。笔者不揣浅陋,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杨淑霞 《神州》2012,(32):17+19-17,19
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讲过这样一段话:“情不知所起,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复生。生不可逾死,死不可复生者,皆因情所不止也。”为此,他在他的《牡丹亭》中,让杜丽娘或生或死,或死复生。全由“情”所左右。真乃大家手笔。其实,这一“情”字,直达中国戏曲之命门,亦是中国文化之密码。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同样提出了“以情悟道”之说,实乃异曲同工之妙哉!  相似文献   

19.
方志姓“方”,是地情的载体。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地情,即人、地、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能把握共性,突出个性,提高志书的质量。《若羌县志》的成功与不足,都与地情研究的深浅有着直接的关系。若羌县的地情集中表现为以下的六点:其一,国土面积最大,全县占地20.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匈牙利或五个台湾省,堪称世界之最。其二,人口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只有0.13入。其三,土地开发程度最低,全县耕地面积4819平方公里,仅占国土总面积的万分之24。其四,降雨量最少,年平均降雨量174毫米。其五,文物胜迹最多(至少在新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精心编好常项类目“概况“,这对提高年鉴质量、打造年鉴品牌至关重要。地方综合年鉴中的“概况“类目标题各地提法不一,也有称之为概貌、概要、概览或综述的。尽管提法不同,但都是对一地情况的大概介绍,都是作为特定类目来设计的。如何在“概况“类目编撰中做到全面、准确介绍地情,反映时代特征,彰显地方特色,我认为应侧重把握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