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四姊妹作者金安平译者凌云岚杨早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肥四姊妹》,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张家四姐妹的命运。合肥张家是当时的名门,姐妹四人分别嫁给了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相似文献   

2.
藏饰传奇     
<正>藏族人爱美,不分男女,无论贫富,身上总有几件珍贵的物件。那些藏族汉子,戴头饰,挂狼牙,腰间一把藏刀,一抬手,腕上很粗的一串包金象牙。女人的装饰就更多了,除了耳环、戒指、手镯,还有头饰、佛珠、腰佩……这些年,大量游客涌入藏地,藏传佛教传播四方,藏饰也随之水涨船高,一颗真的包银狼牙,至少也要两三千元,好的天珠卖到上千万。我的兴趣却并不在此,因为在藏区收山货,天天跟藏族人相处,被藏饰晃着眼,我很想知道,这些藏饰是怎么得来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而我的藏族朋友们,是怎样在极恶劣的环境里,将一片色彩,一块骨头,一串佛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诗经中最广为流传的一段描写相思的词,伊人如镜花水月,不管迎难而上还是顺水寻之,终究只能远望而不可得。2018年12月25日,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正式划转到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所有现役制官兵转改为人民警察。在上级的大力号召下,不少有志青年纷纷报考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  相似文献   

4.
郭媛 《贵阳文史》2011,(6):14-16
踏访贵州学府,何一所学校几乎无人不知。这方学府,似乎是豆蔻年华的学子踏破铁鞋的归宿。 它是贵州省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是承载百年历史的贵州教育学府的代表。百年前。它在这片土地上崛起,似是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那一颗,照亮了贵州教育将通往的路。它就是在黔中大地声赫百年的贵阳一中。 自1906年建校,一中已有百年年轮。逾越百载的历史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正8月24日,电影《驻藏大臣》在拉萨市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举行开机暨新闻发布会。电影《驻藏大臣》是一部反映清朝中央政府派军抗击外敌侵略,加强对西藏地方管辖,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电影。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六世班禅的异母兄弟沙玛尔巴勾结廓尔喀入侵西藏,乾隆派福康安、和琳二人率藏、汉、满、蒙等各民族军队赴藏,联合抗击廓尔喀侵略者,巩固了驻藏大臣制度,建立了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领土主权完整。担纲影片  相似文献   

6.
清朝驻防西藏官兵的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主权的标志之一,对于维护清朝驻藏大臣、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以及西藏社会的安定、保卫边防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驻藏大臣的衙门欧朝贵驻藏大臣的设置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政府任命内阁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为首任驻藏大臣,负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是为驻藏大臣之始。自此,“国家因西藏地处边远,特命大臣驻扎其地”(《清圣祖实录》)。直到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光明巷45号是一座百年老宅,一辈子没结婚的花甲老人李振亚自1944年出生一直住在这座老宅,在几十年坎坷遭际中小心地守候、呵护着这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萧洛  次仁多吉 《西藏人文地理》2016,(4):111+110+112-119
正纵观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尤以清代最为紧密。架起他们之间联系的桥梁,便是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的驻藏大臣衙门制度。从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告终,历时185年,上百名驻藏大臣进藏总理西藏事务。若审视驻藏大臣,可谓贤愚各异、臧否互见。其中既有忠肝义胆、英勇捐躯的傅清、拉布敦、凤全,也有体恤民生、政绩卓著的松筠、和宁、和琳,更有力挽危亡、锐意革新的赵尔丰、联豫、文硕、张荫棠等人。当然,其中也有庸碌无为、贪图享乐、苟且度日之辈。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大批去欧洲大陆谋生,是在清末民初年间,而湖北天门人尤为先驱之一。清史专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馆长徐艺圃先生所著《天门华侨万里漂流记》记载,天门籍在欧洲的人数,1905年只有23人,1910年增加到200多人,1915年增加到500多人,多数居住在俄国、法国、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到1925年,在欧洲的天门人超过1400人。天门华侨经历了早期北上漂流欧洲,中期转徙东南亚,近期遍布世界四海为家之历程。其艰苦卓绝,曲折传奇,  相似文献   

11.
热血学子立志“体育救国” 王耀东的第一声啼哭,响在炮火声中。 1900年8月,俄军一路烧杀,直逼中国黑河——瑗珲防线。交战不久,清军伤亡惨重,全线溃退。一位名叫王新斋的管带(营长)侥幸逃得一命,回到嫩江县城,带领全家加入了南逃的难民大军。 后有俄军追杀,身边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幼小的一子一女,妻子潘春娥又身怀六甲,王新斋一家逃难的路途艰辛之极。1900年9月27日,潘春娥在逃亡途中生下一子,取名王荣春,即以后的王耀东。耀东出生后,一家6口又经过长达数月的逃难生活,才返回嫩江。王新斋解甲归田,从此务…  相似文献   

12.
清代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国庆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全面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体现了国家主权之意志,代表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由驻藏大臣撰写的一部近二百年的驻藏大臣制度史,实际上就是清代西藏的治史。正确客观地评价驻藏大臣在西藏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上百位进藏大臣及其幕僚、随从踏上了漫漫进藏之路。这里的山河、人情、风土对于这些来自帝国各个角落的大员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其中不乏有人留下了对当时西藏民俗、风土、气候、交通的诗歌和笔记记录,到今天,这些记录有些本身就成为了研究当日西藏的珍贵史料。经过千山万水,抵达肥沃的卫藏地区,到达圣城拉萨,最先震撼这些驻藏官员的,乃是拉萨寺庙和宫殿的宏伟富丽,这和他们对西藏蛮荒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正>图片来源|《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次:2010年5月第1版定价:580.00元(精装限量纪念版:中文版/英文版) 298.00元(软精装:中文版/英文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启新的一页。正如所有伟大的城市一样,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于上海的种种传奇在过去的168年里广为流传,这座有着光荣与梦想的城市因此而令人着迷。  相似文献   

15.
<正>“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这是诗人苏东坡的一首诗作。这里让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的苏东坡获得甜蜜和温暖的“青青竹一排”,指的就是中国甘蔗的传统栽培品种——竹蔗。甘蔗是重要的大宗农作物,为全世界贡献了80%的糖和40%的乙醇,特别是在我国,甘蔗对糖业的贡献达92%以上。宿根蔗是指上一年甘蔗收割之后,留在土中蔗蔸的芽再次生长出来的甘蔗。与新植蔗相比,宿根蔗具有早生快发、省肥节种、管理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16.
尼泊尔,清朝时因其主体民族而称之廓尔喀(Gorkha),亦称巴勒布。廓尔喀地靠人稠、民风彪悍;西藏地广人稀、爱好和平;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方古称吐蕃、西蕃和乌思藏,和内地自古就有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从十三世纪起,西藏地方已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到了十七世纪,清朝政府在西藏地方"画疆置吏,有如内地","统之以重臣,监之以分司",进一步巩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亲密关系。我们现在只谈谈几件有关清代驻藏大臣的文物。清朝未入关前,太宗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已向清朝政府朝贡。顺治二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建都北京后不久,西藏地方僧俗官员仍然沿袭明朝的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雍正初年,由于藏臣不和,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清朝政府决定派遣大臣进藏,直接监督西藏地方政府,乃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正月,派遣副都统玛腊和大学士僧格赴藏,这是清政府派大臣驻  相似文献   

18.
其美  文竹 《文物》1985,(11)
清朝建立以来,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曾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派侍郎赫寿赴藏管理西藏事务;又于雍正元年(1723年)派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鄂赖进藏办事;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正式设置驻藏大臣。这一年,由于藏臣内部矛盾,西藏发生了内  相似文献   

19.
清朝前期驻藏大臣权限的变化是随着西藏地方形势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雍正时期,驻藏大臣只是监管藏政。乾隆时期,随着国力不断强盛,驻藏大臣总揽了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司法、外交等一切重要政事权力,从而使其权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正《藏爱》电影拉萨首映礼这天,电影院的放映大厅内座无虚席。明明坐满了人,却一下子全都安静下来,人们把热切的目光投到同一个地方:在放映厅前方,导演张怒涛带着电影主创团队现身在电影院,首次对外界娓娓讲述这部电影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藏爱,讲述的是三个女人千里寻夫的波澜起伏。平淡的细节之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张力。"这其实是一个真实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去阿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