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因为这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的圆月。历代元宵节都有观灯的习俗,又称"灯节"。这天,人们要出门赏月,点起彩灯,燃放焰火,耍龙舞狮,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而吃元宵又有意味团圆、圆满之意。  相似文献   

2.
<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元夕节简称元夕,春灯节简称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  相似文献   

3.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云南陇川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跟汉族的元宵节日子一样,都在正月十五日。"目脑纵歌"又是什么意思呢?景颇族有4个支系,两种语言,景颇语叫"目脑",载瓦语称"纵歌",译为汉语就是"大家跳舞"。最早起源于祭祀天鬼"木代"的隆重仪式,后来发展到每逢景颇族人出征凯旋或庆祝丰收都要跳"目脑纵歌"。  相似文献   

5.
秦陇社火:黄土地上的狂欢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陇一带的农家,从古至今,一直崇尚珍重传统的春节和元宵节。一是不论家人出走得多么偏远,也一定要千里迢迢地在除夕赶回家团圆:二是不论家境如何贫困,也要想方设法在春节里“富富裕裕”地过上三五天好日子;三是不论何人坐天下,只要无天灾人祸,闹元宵、耍社火的铁规决不能更改。  相似文献   

6.
元宵、七夕、中秋……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有关月神的节日,其中,元宵,又是保留了最纯粹民族精魂的民俗,值得我们去触摸它的生命底蕴。月圆“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宵节既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是春节结束的庆祝之日,在中华民族的节庆民俗生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秦末已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汉代,刘恒平息吕氏家族叛乱,恰巧是在正月十五日。刘恒为了庆祝胜利,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一时间,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彩灯布满了大街小巷。相传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有了街头放灯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之为“灯节”。唐代玄宗时,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宫廷中用绢丝扎成二十节、高150丈的灯楼,上面悬挂珠玉金银穗坠,铮铮有声。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渐渐南移,元宵节的中原文化色彩之中日益融入了长江以南的许多民间文化元素,特别在今天的江苏地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风情。到了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规定从正月初八挂灯,到正月十七收灯。当时王侯封地都扎制万盏“鳌山灯”,唯独南京在午门前扎制规模更加宏大的“鳌山万岁灯”,数万盏灯彩叠为山形,另有数百伶...  相似文献   

7.
颜林 《巴蜀史志》2012,(3):39-4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按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吸引人、最具特色的是舞龙灯,即龙灯舞。时值壬辰龙年新春佳节,龙年说龙,漫谈“龙灯舞与龙图腾文化”,以助节日雅兴。  相似文献   

8.
颜林 《巴蜀史志》2012,(1):39-4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按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吸引人、最具特色的是舞龙灯,即龙灯舞。时值壬辰龙年新春佳节,龙年说龙,漫谈“龙灯舞与龙图腾文化”,以助节日雅兴。  相似文献   

9.
正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都有观赏花灯的习俗。按照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出门赏月、燃灯放焰,以示庆贺。  相似文献   

10.
乡愁二月二     
小时候,每年的正月,是小孩子的欢乐时光.吃年食,穿新衣,打毛蛋,踢毽子,玩个尽情尽意;刚过完年,又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锣鼓喧天,鞭炮震地,耍社火,出灯官,闹花灯,斗狮子,目不暇接,热闹非凡;过完了元宵节,这"二月二"就成了眼巴巴的盼望,盼望吃那嘎嘣嘣、香喷喷的大豆. 在青海农村,有个"二月二,炒大豆吃大豆"的习俗,这可能...  相似文献   

11.
走百病     
这是传统元宵节里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张灯结彩庆祝之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就是"走百病"。又称为"烤百病"、"散百病"、"游百病"等。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事先相约,选择节日之夜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元宵节期间,妇女们把孩子交给丈夫,由其带着去热闹处玩耍狂欢。而她们则聚合在一起,约定好一人持香前导,完成"走墙"、"过桥"、"摸钉"等必须的程序。其路线是有墙走墙,遇桥过桥,最后必须到寺观烧  相似文献   

12.
正武昌城是江南重镇。悠久的历史、荟萃的人文给古城留下了放鹰台、黄鹤楼、卓刀泉、宝通寺、长春观、紫阳湖、洪山等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几千年来,这些星罗棋布、璀璨明珠般的名胜演绎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了独具魅力和趣味的民俗文化。这里要介绍的是几个已经消失、令人遗憾的习俗活动,以期唤起人们对这些习俗的研究和思考。黄鹤楼元宵节五龙朝贺在武昌黄鹤楼,有"五龙朝贺元宵节"的集会活动。相传在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焚毁  相似文献   

13.
《山茶》2009,(12):40-41
耍歌堂是整个排瑶的秘史。位于粤北山区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排瑶聚居地.也是耍歌堂流传的地区。作为追忆祖先、庆祝丰收、酬谢还愿的民间盛会.耍歌堂是排瑶文化交流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黄小峰 《中华遗产》2011,(7):150-153
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中,有这样一幕——年轻的梅兰芳和邱如白义结金兰,为他们作证的,即是一幅南宋古画。被当代电影巧妙使用的这幅画是有明确出处的,它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那么,导演为何耍选用这幅画来烘托情节呢?莫非它有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0,(4):93-93
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宋代称村田乐。清人吴锡麒《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妇、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我国民族习俗每年春节、元宵节等都表演秧歌。其特点是欢快、兴奋、红火热闹。因为流传地区不同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东鼓子秧歌等几种不同风格的秧歌。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山区,谁都知道,橄榄是很解渴的,而且,它还有一种其它果子所没有的回甜的味道。因此,人们都爱吃橄榄。可是,麂子却不相信,它有一种脾气,对于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总是不大相信。现在它还没有吃过橄榄嘛,怎能相信橄榄会回味呢?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07,(2):24-24
下个月我们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广受青年朋友青睐的西方情人节。相较于情人节受欢迎的程度(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元宵节多少有些被人冷漠。而实际上,元宵节的某些社会功能是很像西方的情人节,许多青年学生以及商家却把七夕当成中国的“情人节”。关于这一点,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李惠芳也持同样的看法,她认为如果要从中国传统节日中找出类似“西方情人节”的节日,那应该是元宵节并不是七夕。在此,我们将两者并提,并不打算把它们作纯粹的比较。但仅仅着眼于起源,就能发现元宵节比情人节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而中国其他传统节目往往也都有这样的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07,(2):26-27
将分属不同文化体系的两个节日——情人节和元宵节——拿来比较并不具有太多的实在意义。然而。在西风渐长、洋节盛行,“洋玫瑰”盖过“土汤圆”的背景下,我们有比较的必要。而且,元宵节某些方面跟情人节也比较像。但是,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元宵节礼仪繁复,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犀牛和犀鸟天天在一起,生存的依赖,兄弟的情谊,让很多动物羡慕不已。当然也有嫉妒的。一只性格很孤僻的小羚羊就是一个嫉妒者。它没有朋友,爱面子的它总是装作一副很清高的样子,来掩饰自己没有朋友的痛苦。出于对犀牛它们的嫉妒它找到豺狗,对豺狗们说:“亲爱的豺狗兄弟,你们好吗?”这当然是明知故问,这些吃了上顿愁了顿的食肉动物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豺狗们垂头丧气地说:“哎,怎么会好呢?哪有你悠闲”豺狗们无精打采地看着小羚羊,忽然它们的眼里放出了光:“不过吃了你,就不一样了。”说着便要扑上去。小羚羊急忙后退几步,“哎,今天我可是好心来告诉你们,一个大块头的美味在等着你们呢!”“什么美味?”豺狗们似乎对此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件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 1950年腊月,贵州各界经过解放后一整年时间的了解,纷纷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共产党拥护的心情。当时用“耍龙”(玩龙灯)来庆祝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