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多数认为是在汉明帝时,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禁不得祠"的记载, "不得"当为佛陀之音译,佛祠者即佛寺.始皇下令禁止,足见佛教在当时社会的普及.因此,我们应把佛教传入的时间修正为秦始皇时代.考古资料也证明,秦成阳、汉长安地区与印、欧存在"先丝路"的交往,使佛教在秦始皇时代传入中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传入路线亦有陆上及海上两说。事实上,佛教是逐渐地而且是从不同的方向、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来的。在北方,由印度经中亚,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在南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至广州、交州等地,再进入中国内地。传入时间大致为两汉之际。而且无论以何种方式传入,都与中国同当时的印度与中亚等地的商业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因文献资料的疏漏或错舛以及文物遗存保存较差等综合原因,秦始皇长城在甘肃省境内是否存在至今仍众说纷纭。《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以及兰州附近发现的断续的墙体遗迹使得多数学者认为甘肃境内存在秦始皇长城,然而无论从文献记载、考古调查还是秦始皇长城的修建背景等方面考虑,"甘肃境内存在秦始皇长城"都值得商榷。本文通过对秦始皇统一之后秦帝国面临的西北边界形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二重证据法"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考证后,认为甘肃境内并无秦始皇长城遗迹。兰州附近发现的墙体遗存与甘肃镇明长城有关。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在平灭六国、南征北战以后,形成了空前的大帝国。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西北领土安全,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加以修葺,形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在西北地区主要是修葺战国时期秦昭王的长城,同时又修建了临洮以北,经过"榆中"到宁夏、内蒙古的长城沿河防御体系,当时的修建方式利用洮河与黄河的水环境"因河为塞",修建一条线性防御工程。说甘肃没有秦始皇时期长城的观点是需要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阜新蒙古贞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 ,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她独特的蒙古族风格 ,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在这组系列介绍文章里 ,向人们展示了阜新蒙古剧、蒙古语文教育、蒙古贞文化源流及其特点、蒙古贞历史探源、喇嘛寺庙的建筑特色等丰富的蒙古贞历史与文化。阜新蒙古贞分布于辽宁省西部 ,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之地 ,使蒙古贞文化显现出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希望读者能从这一组文章中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6.
从事吐谷浑史研究的学者认为吐谷浑与其周边政权一样信奉佛教。本文对佛教传入吐谷浑的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吐谷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佛教的传播确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不过因环境的限制,佛教在吐谷浑并未能广泛流传,因此吐谷浑对佛教的接受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马程程 《神州》2020,(4):47-47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土,佛经也随即由此传译。最早在中国出现系统介绍“地狱”的佛经,是由东汉时来到中国的安息沙门安世高所译的《佛说十八泥犁(地狱)经》、《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佛说鬼问目连经》。此三部佛经,虽每篇文章字数均不足三千,但确详尽地介绍了有关地狱的情况,普及了“十八地狱”的概念、较详细描述了地狱诸苦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佛教对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到20世纪初,日本东洋史学界对中国满蒙史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对辽代佛教的探讨才真正开始。20世纪前半期有分量的研究几乎都是日本学者做的,20世纪后半期则以中国学者的成果居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佛学和佛教对社会的影响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5,(3):255-260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两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不断适应中国土壤和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教义。一种宗教,只有教义被大众广泛接受,改变了大众的思想甚至灵魂,才能广泛传播,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众的信仰。佛教传人中土后,其教义中的普度众生与救世济民、轮回转世与天堂地狱、功德与功德转让等核心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民众的信仰内容、信仰方式和信仰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于博 《北方文物》2018,(2):91-95
真容偶像是辽代墓葬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葬俗,特别盛行于辽代晚期的汉人墓葬中。从真容偶像的分布情况和图像特征入手,并将其置于辽代的末法思潮之下,进而与辽宋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相关联,并结合契丹民族独特的丧葬观念,试图进一步揭示佛教对辽代丧葬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辽代佛教盛行,崇信华严宗、密宗。辽代研习佛教以密法为主,融入华严思想,密显圆通。辽宁兴城白塔峪塔修建于辽道宗大安八年,是道宗孙女燕云公主出资修建。通过对塔身砖雕以及地宫所藏文物记载的研究,深入了解辽代密显圆通的佛教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产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已经进入鼎盛时期。历代统治者大多以此来作为愚民的工具,宣称人们应该逆来顺受,多做善事,以期有个好点的来世。因此,佛教思想渗透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和服务社会、普渡众生、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公元四世纪,佛教已经从中国传入高句丽。佛教传入高句丽后,很快受到高句丽王室的推崇,并以国家行为在全国范围推广佛教。因此,佛教在高句丽的取得很高的发展水平,对高句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学界对高句丽佛教的相关研究已十分丰富,然而对于佛教传入高句丽的时间问题尚存在争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马志赟 《史学月刊》2005,(4):126-128
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共 27 年,人称“毛泽东时代”。对这段历史,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相似文献   

15.
涿州永乐村旧有辽代石塔一座,其保存至今的塔身铭文记述了一村之内的几个佛教邑社30多年相继不辍的佛事活动,生动反映了辽代民间佛教邑社组织崇佛的情形。当时位于燕京南部的涿州是中国北方佛教活动的中心,其佛寺之众多,佛事活动之频繁,均盛于辽南京析津府所隶之其它州县。  相似文献   

16.
李晨 《神州》2012,(25):24-24
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从印度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而传入中国。在大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佛教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对我国建筑及其园林的发展有着极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发展历史、寺庙空间的类型以及佛教寺庙空间的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塑造手法,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现代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研究逐渐兴起。1980年代至今,中国佛教研究更呈日益蓬勃之势,在此过程中,金代佛教也逐渐进入学术界的视野。目前已经出版的金史著作,以宋辽夏金为研究对象的专题性著作以及一些佛教史著作都对金代佛教有所论及。但总体来看,  相似文献   

18.
辽代法令考     
文章首次全面地对辽代的律令进行了钩稽考索,列出现存辽令44通,并就令的产生、执行以及和唐律的关系、价值等展开了分析,认为辽代的令与唐律没有根本关系,尤其是针对辽代实际情况而颁布的诏令,为辽律的补充,在辽代的法系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梳理了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概况,并对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文学受到佛教影响后在主题、题材以及文学观念上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对新华社领导人吴冷西说:“要把地球管起来。”吴冷西在新华社传达了这个指示,说毛主席批评新华社的国外工作思想保守,行动迟缓,驻外记者派的太少,新华社要大发展,走向世界。吴冷西和其他新华社领导人意识到,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有很大的提高,新华社走向世界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