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文彬 《旅游》2003,(5):2-5
这是一个以岩为家、繁衍生息了近四个世纪的神奇部落,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岩居聚焦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有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数量巨大,但有些实物至今仅发现1—2枚,且面晦涩,无从考证.平五十千素背大钱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3.
威马 《文史春秋》2002,(2):22-26
1979年11月,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发现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记载了延安时期周恩来接见外宾并回答外国记提问时的一段谈话:“周恩来阁下,以您的家庭出身情况是如何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4.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民族纠纷、政治冲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日本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余英时 《世界汉学》1998,(1):190-193
什么是“汉学”?这在今天已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认真地分析它,我们至少必须写一部专书.“汉学”的西方原字是“Sinology”。严格地说,它包括了有关最广义的“中国”的一切研究成果.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边疆和内地的“非汉族”的历史、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6.
钓鱼岛,这个中日两国一直关注的地方,时下的中日两国外交的焦点,其历史与主权到底如何划分?日本为何对它痴恋若狂?日本提出对它“拥有主权”,根据是什么? 钓鱼岛,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岛屿,由于它的军事和经济价值有了“新大陆”式的发现,以及日本对它野心勃勃,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历史,本身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掠夺中国领土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7.
老皇帝悲歌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皇帝?据一位知名历史学家讲,还没见有人统计过。  相似文献   

8.
黎恒 《黑龙江史志》2010,(3):113-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这一伟大工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和课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基础———百年中国历史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跃纲 《攀登》2012,(2):94-99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发现和提出发展问题,在各种艰难选择的尝试中进行持续探索,在新的社会体制下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过程.发展是贯穿百年历史的一条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才能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百年历史有着更客观更真实的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更深刻更真切的认识.可见,中国百年历史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林小云 《福建史志》2006,(6):49-50,54
2006年9月下旬,《风雨如磐——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大型历史图片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这些由西德尼.戴维.甘博先生拍摄的黑白历史照片全方位记录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至为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的面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内容广泛深厚.主题客观深刻,作品的艺术成就令职业摄影家们折服。这些照片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也为中外社会学家了解、研究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访问者(以下简称"访"):霍老师您好!很荣幸有机会向您采访。我们知道,您自从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考古系以来,已经在考古学界耕耘了四十余年,取得了很多成绩,尤其是在历史时期考古的领域,创获颇丰。而这四十年,中国考古学也发展得十分迅速,重大发现目不暇接,各项研究也都有所突破。那么在您看来,历史时期考古研究在这四十年间发展的如何?它目前在中国考古学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正>张冠梓(以下简称问):托尼·赛奇教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新的历史起点。现在,中国理论界、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都在讨论、评估这次会议的意义,您是如何看待这次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本题目,至少涉及如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第一,如何客观定位郑和下西洋历史地位和意义?第二,联系中国一东南亚关系互动这一专门视角,郑和下西洋对其历史发展及当今现实,到底有何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不同,西方历史重在记事,中国历史重在记人。这大概是因为中国文化“更富有人文精神”。中国历史精神,重在人,不在事,尤其重视人心,认为人心是人事之主,人事是人心之显。所以,一部中国五千年二十五史.内容多为写人、写人心。作为中国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同样如此。“史纪重人物故史通于曲直褒贬论列颇详”。“志者,史所取材,史以记事”。  相似文献   

15.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3,(5):131-140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足4000年,我们最发达的是史官文化.到清史就有二十五史。从春秋到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整个历史进程充满着破坏力,中国历史上被人记住的往往是破坏性的人物.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2011,(12):76+58
剖析官场迷魂阵,透视千年权术史,《官场怪圈定律》是一部使政治家沉思、官员猛醒、百姓喝彩的盛世危言。每一个对中国官场现象困惑不解的人,每一个研究中国兴亡历史的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应该关注这样几个大问题:天下大势为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治乱循环:鼎盛时万国来朝,衰败时异族入侵?几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世界闻名的科技发明创造?民主政治为什么不能在近代中国成功?曾经伟大的中华民族怎样才能继续伟大?这一个个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历史人类学”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在国内报刊出现,既有学者大力倡导,亦有学者相当怀疑。①近代史学界对此亦有回应。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从学术史的维度,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社会学和人类学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其间对历史学引入人类学视野与方法有诸多分析与讨论②,张佩国则直接使用“历史人类学”一词,出版了他的专著《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③。那么,什么是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史学界的出现对近代史研究可能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新世纪的中…  相似文献   

18.
来稿须知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12):F0002-F0002
1.本刊以介绍海内外中国古代史(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研究状况及前沿问题为宗旨,面向国内外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在校的文科大学生、研究生,  相似文献   

19.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一个短命王朝,如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秦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抛开千年评议之定论窠臼,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纵观中国两三千年的历史长河,就会发现历史发展有其必然规律。史学家们往往钻入历史表象的迷魂阵,而文学家罗贯中倒颇看破一点门道,《三国演义》开篇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话虽不可称作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倒也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中国每一次较长时期的大分裂、大动乱之后,必然会出  相似文献   

20.
两百多年前有人提出,最先发现美洲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近几十年来,似乎能够支持这一论断的文物证据又有大量发现,但是这一论断也一直遭到强烈的反对。在远古时,中国人是否到过美洲?何时到过美洲?中国和美洲的古代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一个争论了220多年尚未澄清的历史疑案,史学界称之为“横跨太平洋之谜”。扶桑在哪里?慧深是谁?1761年,法国汉学家德·岐尼在中国史书中发现了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慧深到过扶桑国的记载,据考扶桑国即今墨西哥。因此慧深远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一千年前就到过美洲了。此说引起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可是七十年后,德国汉学家克拉卜洛克提出,扶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