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文 《神州》2012,(17):60-60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的法宝,是提高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力保证,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志鹏 《神州》2014,(15):268-268
随着我国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已经受到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高校可以利用开展系列就业信息网建设、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徐耀生 《神州》2013,(8):247-249
党的十八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全面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什么是高质量就业,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模型不一。本文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确立了就业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用量化方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给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吕芳萍 《神州》2012,(5):201-201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呈现递增趋势,相应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步增大。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下,全面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与高校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同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长波 《黑龙江史志》2013,(15):217-218
高校扩招导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回炉"的现象逐渐呈现,职业技能教育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速录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有广阔就业前景的社会职业正悄然兴起。部分高等院校将速录技术纳入课程体系,以此来实现速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本文章从速录人才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定位出发,浅谈如何培养社会所需高层次速录人才的方法及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继续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与今后的就业,在教学内容以及实践中强化学校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在继续教育中开展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实现平衡,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率。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对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日渐凸现。高校毕业生作为具有较先进知识储备的群体,其就业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浪潮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双重影响,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有限的市场,根据供求关系的理论,毕业生就业遭遇了更艰难的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过程是一个与自我和社会不断碰撞然后就业的过程,要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需正确认识就业过程的各种挑战,发挥各个主体在每一环节中的作用,在动态过程中协调实现。  相似文献   

8.
刘建平  彭先兵 《攀登》2007,26(6):159-162
和谐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而实现两者的全面对接有一个方法路径的问题,因为全面对接不是同时同步的对接。本文提出:首先,和谐文化不是无源之水,建设和谐文化要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其次,传统哲学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生长点,继承传统文化应以扬弃传统哲学为首要选择;再次,和合理念是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内蕴,继承传统文化应以弘扬和合哲学为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9.
霍如桃 《神州》2013,(5):87-87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许多高校都在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和社会进行对接。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新一轮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本文依托道路桥梁专业的课程改革来谈一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及在授课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娄丽莎  尹亮 《神州》2012,(29):47-47
在金融危机及高校扩招等因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学生培养道路才能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建红 《神州》2012,(17):29-30
高校和社区作为两个不同的单位,它们在开展各自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时具有互补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高校实践教学与本地社区工作对接的必要性;高校实践教学与本地社区工作对接的可行性;高校实践教学与本地社区工作对接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以上海与北平为中心、遍及全国的高校分布带。大学毕业生学科比例文多实少,其性别结构男多女少。受就业地域、所学专业、性别、高校类型等限制,文科大学生就业难而实科大学生就业易,职业流向呈现多样性,大多为所用非所学。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东南沿海与华北地区,零星分布于边疆地区,其薪酬待遇差距悬殊。国民政府、高校、社会与个人等,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成效有限。  相似文献   

13.
黄燕宇  何宜萱 《神州》2014,(8):239-239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但就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率来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顺应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对各大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原因,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邹洪军  张丹 《神州》2012,(21):213+215
高校就业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高校大规模扩招、产业技术结构与学科专业不协调、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下降、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就业观念落后和市场摩擦因素等造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大学生应当及时更新就业理念,转变思路,积极把握就业机会;高校注重教育、培养理念和机制的改革;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就业和创业政策以及完善、规范的劳动力市场都将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周晶 《攀登》2008,27(4):25-27
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和高校教育体制落后给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困难。解决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应该着重对高等教育面向市场化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市场规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进行,其工作重心已由主要重视收集整理申报转入对保护方式的探索和保护措施的细化。针对非遗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项目,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方式在增加传承人和当地民众的收益,提高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事象的积极性,以及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保护方式在关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的同时,其“泛产业化”和现代机器化生产的势头,非遗产品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对接,以及非遗事象的大众化弘扬与传统民间工艺的小众化消费等现实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团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团重点工作。在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陆昊同志明确指出,全团要高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高校共青团而言,青年学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对象,这一群体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大,社会影响大,因此更需要把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融入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全面提升基层团组织对青年团员在就业创业观念和个人实践能力方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李婧玮 《神州》2013,(9):216-217
我国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的招生既是人才选拔的开始,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毕业生就业则是对人才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以及制度改革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更加严峻,为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在往届就业工作经验基础上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全程化的就业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解决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人才的主要信息源,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校毕业生档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日后考核任用的重要凭证和主要依据,因此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目前在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和完善已是必要的工作,要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