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志的性质是方志界争论最大的理论问题。多种观点中,影响较大的有“历史说”、“资料书说”、“科学文献说”、“特殊史书说”。作者指出“资料书说”和“科学文献说”有诸多不妥之处。“历史说”与“特殊史书说”虽近似,但“特殊史书说”更准确,因志书属于史书类,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  相似文献   

2.
方志学术性是指体现于地方志著述中合乎规律的创造性:一为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二为剖析旧说,指陈谬误,提出新说;三为补正前误,发现不足,阐明己见;四为发现和占有新材料,提出超越前人的新观点。这种创造性必须合乎科学性的要求。新一轮修志应进一步提高志书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理论研讨,续志探索,还是志稿评审,方志的结构都为人们所关注。下面,笔者也对方志的结构谈一些看法。 一、方志结构的三个层次 什么是结构?辞书上称: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什么是方志的结构?《方  相似文献   

4.
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对方志学科的体系构成问题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为了进一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笔者也在这里谈点管窥之见,以求教于方家.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是有其发展过程的.自清代章学诚创立方志学到本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方志学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的未经分化的直观整合阶段,对各种不同的研究范围、对象、功能和类型一直未作明确的区别.从研究形态上看,方志理论、方志批评、方志史和方志学史往往交织、掺合在一起;从研究主体来看,研究者常常是身兼数  相似文献   

5.
也谈当前方志理论的建设问题江西省宜丰县志办公室李德辉本届修志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长期的修志实践和大量志书陆续出版,为方志理论建设创造了条件。1994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的方志理论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加强方...  相似文献   

6.
关于方志性质,虽讨论不少,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仍有进一步研究澄清的必要。如有的文章将方志的学科属性与基本性质相混。有的将性质与特征相混,有的列出多种性质,没有重点,令人难以把握。有鉴于此,笔者也就有关问题淡谈看法。方志的性质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属性,即其学科属性;一是特性,即其区别于相似相类者的特有的性质,也是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7.
方志性质历来就是学者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古至今已有十几种说法,众说纷纭,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我认为根据判断性质的标准,方志有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和官修性等根本性质。只有把握好方志的性质,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期方志的编纂,推动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黎锦熙(1890-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解放后任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即认为“给所在地修县志”为抗日救国的“第一步工作”。提出修志的四条原则:“明三术,立两标,广四用,破四障”。即修志不能止于续补前志,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编修地方志书的工作是政府行为,地方志书是“官书”。因此,当地政府官员是否重视地方志工作,也就成了地方志事业成功和发展的关键。经历20多年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践,“争取领导重视是关键”已经成为了方志界同仁的共识。然而,如何争取领导的重视却又成为了方志界仁智各见的问题,也是方志部门领导认为是颇为“头痛”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争取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方志界同仁一门值得钻研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从现存最古的方志《越绝书》,到两汉、六朝的地记、人物传;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到隋唐图经;从两宋方志的成熟到元明清三代的稳步发展;从章学诚举起方志学的第一面大旗到20世纪末新中国方志事业的空前繁荣,方志作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里的性质定义和性质判断是两个不同问题,二者有密切联系,也有区别。方志性质定义和性质判断就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志性质定义是揭示方志根本属性的逻辑方法,方志性质判断则是断定方志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二者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是可以辨别出来的,将二者混淆起来的观点是需要加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12.
沈松平 《新疆地方志》2006,(3):28-32,35
方志的性质,是方志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方志界争论最大的理论问题之一,迄今尚无定论。古往今来,历代学者对方志的性质探求不止,诸说纷纭,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方志理论思辩的光彩。方志是由地方性、时限性、资料性、叙述性、官修性五个本质属性构成的史书,是地方“正史”。  相似文献   

13.
我在首《论方志性质》一文中说过:“判断与本质之间存在着一个阈值。“”科学研究就是不断向事物本质的接近,不断缩小判断与本质之间阈值的过程。2004年8月,中国地方志协会在新疆召开2004年学术年会,我在前三次发表的方志性质论文基础上,撰写《四论方志性质与特征》一文与会;接着又受邀参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广州召开的“方志性质研讨会”,特此撰写《五论方志性质》,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方志性质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地方志》2005,(1):24-26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资助并承办的方志性质研讨会 ,于2 0 0 4年 1 0月 1 4日至 1 5日在广州市地方志馆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田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理论室副主任邱新立参加了会议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程慧致欢迎词。应  相似文献   

15.
谈方志批评     
方志批评是一种方志现象,它伴随着修志活动而产生,并与志书编纂共同发展。方志批评以志书和修志活动为对象,没有志书编纂,就不会有方志批评。志书编纂可以从方志批评中得到启发和指导,离开了方志批评,志书编纂中的经验教训就难以总结,志书编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易解决,志书质量也不易提高。因此,研究方志批评的作用、规律、性质和任务,探讨方志批评的标准、原则和方法.明确方志批评者的修养等问题,不仅是新志书编纂实践的需要,也是新方志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方志批评中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志界…  相似文献   

16.
方志的性质如何定义?这是方志界历有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至清代,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旧派与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新派,即方志地理说和历史说两派之间的激烈论争。本届修志以来,关于方志性质的讨论不断加深,1991年安徽省岳西县王晖同志发表《论方志性质》一文之后,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又激起了新的波澜。方志性质的正确论定,对于新方志编纂的指导,对于新方志学的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以为:“方志性质,是方志学理论基石,是修志者职业活动的指针。”有人论定:“对方志性质的论断,是新方志学理论的基础。因为,对方志性质的认识,是对方志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这一认识是研究方志学理论的一个基础,从根本上指导和决定着对其他理论问题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方志性质的正确认识和论定是如此重要,因此,本文对有关方志性质诸说予以梳理,以期大家对这一至关重要的方志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从而推动新方志学的创建。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不外乎世代的交替,方志作为记述地方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每隔一段时间必须续修,才能保证各地历史记载的延续性,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何续修方志,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这里仅就历史上方志的“续修”与“重修”的一些问题略作阐述,以供今天续志借鉴参考,不当之处尚祈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的功能,一般都认为是存史、资治、教化。但是,当我们将地方志与其他书籍,其他事业进行横向比较时,就会发现,其他事业也同样具有这些功能。这就是说,地方志的这些功能并不是独具的、唯一的。 地方志毫无疑义是起到存史作用的。但是,史学书籍,具有存史功能固不待说,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方志写作活动可概括为“物—意—文”的过程,那么方志阅读活动恰好是方志写作活动的逆运转过程,即“文—意—物”的过程。详而言之,就是首先从认读志书文字(含符号)出发,理解文面意义,随后延及编撰主体和社会文化背景,寻思志文的社会和学术价值,最后把知识信息和思想启迪变为改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方志学,人们普遍将其与章学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南宋方志理论非常丰富,方志之学日臻成熟,与后人相比亦毫不逊色。其中,方志起源上,时人提出《周礼》、诸侯国史、《九丘》等说法;方志性质上,在传统的地理派之外,“郡志即诸侯国史”之史学派崛起,受到学界重视,同时,也有人主张乃“存史而备记”的资料书;方志功能上,存史、资治、教化三大作用已经得到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