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泰国华侨救国锄奸团,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活跃于泰国抗日力量中卓有成就的华侨抗日组织,以其实力和策略给日伪奸商沉重打击,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经济渗透,大大的削弱了日军的战略补给线,成为日伪奸商眼中钉,心中刺。这个令日伪奸商胆颤,为中华扬眉吐气的抗日组织,其首领是谁?  相似文献   

2.
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成立于1941年底.是一支受中英双方资助、参照“温格特突击队”模式编组的民间武装,任务为敌情侦察、缅奸缉捕、治安维持等。作曾任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指挥官,本系作任职期间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卢沟桥事变后,非洲华侨纷纷成立抗日救国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支援反法西斯战争。他们支持抗战的形式主要有:捐款捐物、抵制日货、进行抗日宣传、亲自投身于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等。非洲华侨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抗日救亡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他们跨越侨乡、国家与民族三个边界,投身于中国抗战及太平洋战争中的同盟国联合作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联系所在国家与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行动,不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为全世界的联合抗日做出了贡献。这段经历对于华侨本身也深具意义,为日后全世界华侨的团结以及他们与祖国人民、与侨居地人民增进感情和交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华侨动员》刊物为例,从对华侨进行抗战政治动员、号召动员华侨全力援助祖国抗战以及《华侨动员》的宣传策略三个方面,对《华侨动员》刊物的抗战宣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论文认为,《华侨动员》采用恰当的宣传策略,紧紧围绕动员华侨抗战这一中心任务而开展对华侨的抗战宣传工作,全力激发侨胞的抗战责任感与热情,号召动员广大侨胞尽其所能地为抗日贡献力量,对于激励华侨的抗日斗志和推动侨胞踊跃支持祖国抗战起了重要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6.
星华义勇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新加坡华侨响应志愿组建的一支华侨武装。星华义勇军在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点燃了马来亚华侨抗日的星火,是日后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李铭光 《百年潮》2023,(3):58-65
<正>庄炎林出身于华侨世家。父亲庄希泉是著名爱国侨领,母亲余佩皋是南洋华侨女子教育的先驱。庄希泉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赴南洋新加坡为上海革命军政府募款,为民主革命贡献力量,曾因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入狱。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庄希泉夫妇退出了国民党,积极从事抗日工作,支持抗日战争;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支持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民国代表性华侨著述的序、跋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的背景和民国南洋华侨文献的出版特征,进而对民国公众认知中的"南洋观"进行了辨析。认为经济因素是民国南洋华侨研究热和出版热的内趋动力,经济话语贯穿南洋华侨研究文献始终。在"南洋作为常识"的出版热中,大众"南洋观"逐渐形成并呈现出流变性,即从我族中心主义转为基于经济互惠前提的平等合作、共存共荣的全新视角。目前呈散点分布状态的民国南洋华侨研究专题文献,亟待整合建构,由此发掘在大中国民族主义整一性视域下被遮蔽的辨证的"南洋"认知,有利于从源头破解历史上南洋华人与土著、中国与东南亚在各自的民族主义强势话语影响下形成的刻板成见,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史及华侨(华人)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代南洋华侨教育所呈现的家国情怀,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又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唤起了华侨华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与认同。南洋华侨教育的灵魂支撑是传统的家国意识,就其创办历程来看,经历了"家"情怀到"国"意识的转化。这里所说的南洋华侨教育主要指南洋华侨在侨居地创办的南洋华侨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南洋华文报纸《南洋商报》中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新闻报道为基础,考察了其塑造中共抗战形象的方式,分析了其编辑传播策略和历史意义。抗战时期,《南洋商报》通过宣传中共抗日方针政策、歌颂人民军队抗战事迹、介绍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展现中共领导人光辉形象、报道中共与华侨携手抗战消息等多种方式,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正面形象。同时,《南洋商报》十分注重传播策略,通过真实权威的新闻源,主旨集中的议题设置,多样适当的新闻体裁,立场鲜明的语言表达给受众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赢得了海外侨胞的认可,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试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组成的抗日武装队伍。它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菲律宾期间与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3年零6个月时间里,华支对日作战260余次,歼敌2020余人。华支建军时仅有52人,全盛时也不过700余人。人数如此之少的华侨抗日战士,为何能在异国土地上取得辉煌战绩?本拟从以下三个层面对此进行研究:一、华支与祖国人民及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关系;二、华支与菲律宾各政治力量及菲律宾人民的关系;三、华支干部战士的社会经历和家庭背景。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南洋华侨总登记的实施过程和举措、二战期间华侨登记工作的困境与变通措施、二战后领事馆与侨团合作下的临时登记工作,并阐述了华侨人口登记之意义。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外华侨进行人口调查总登记,其目的是通过了解收集侨民信息概况,确认海外侨民身份以资保护或控制,增强华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但因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和南洋殖民现状,人口登记进展缓慢且时间跨度较长。为此,国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华侨登记措施,以实现该项调查目标效果的最大化。海外华侨登记工作因受到多方掣肘,登记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新加坡《南洋杂志》的创刊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创刊的缘起与目的、创刊号的内容及创刊号的作者,试图站在华侨的立场上分析华侨民族主义的实质,揭示20世纪30年代东南亚地区华侨如何借用民族主义认同话语来凝聚力量与整合资源,从而达到在地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南洋杂志》的创刊缘起与目的、创刊号的主要内容及创刊号的作者无不透视出南洋华侨借助中华民族的观念跨国建构华侨统一意识的思想.这既体现了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加强的历程,也在某种意义上凸显了华侨把民族主义认同作为策略,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论文梳理了前期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南洋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南洋意识的"具地化"、在地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马华侨就一些问题已流露出程度不等的南洋意识、马来亚意识。这表明新马华侨对居住地的认同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在地观念已开始萌发。新马华侨在地观念发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适应华侨生存、发展的需要,顺应华侨社会的发展变化,受世界潮流和殖民政策的影响,受新马地区独特的历史特点影响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国共合作抗战背景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组建情况、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发展及国民党态度的转变、国民党对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遏制及中共的应对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干部构成、组织建设和斗争策略方面,受到中共的深刻影响。在中共的引领下,该团在东江流域积极开展民众运动,扩大政治影响,呼应东江抗日游击队的武装斗争。国民党中央在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方针后,对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从容忍转向防范。广东军政当局制造"博罗队事件",企图取缔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中共的指导和帮助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坚持其自身作为华侨团体身份的合法性,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和声援,迫使国民党方面做出让步,使得"博罗队事件"和平解决。引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参与抗战,是战时中共侨务工作由海外推展至国内、将华侨工作和民众动员相结合的新策略。在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问题上与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则扩大了中共在海外华侨中的政治影响,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为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滇缅公路上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工。这时,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1939年2月至9月,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号召,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毅然回国,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他们辗转于滇、黔、桂、湘以及缅甸、印度等地,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滇缅公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肉长城”。年轻的华侨机工们用自己的技术、汗水和鲜血,打通了抗日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将青春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以1000多名青年机工长眠在祖国西南红土地为代价,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华侨群体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国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贡献离不开华侨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抗战期间,东南亚华侨教育虽历经坎坷,但始终没有中断。其教育主题、内容始终带有鲜明的家国色彩,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战时教育是其教育的基调和灵魂。在华侨社会和国民政府的相互扶持下,华侨教育凝聚了海外侨民的救亡母邦意识,推动了华侨子弟的海外抗日运动,并直接培育了大批华侨抗日力量,为国内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东北军撤往关内,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对随后揭竿而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张学良不仅表示同情,而且也极力予以支持。他任用抗日将领主持东三省政府工作、支持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义勇军抗日。因怕被日寇作为寻衅的借口及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张学良对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支持,都是秘密地在各种名义的掩盖下暗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日军在苏中地区进行野蛮掠夺和经济封锁,致使苏中商业萎缩,人民生活困苦。苏中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中共中央、华中局、苏中各级行署十分重视商业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内外商业贸易,满足了根据地军民战时需要,有力地支持苏中的抗日斗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出了全民族抗战。  相似文献   

20.
在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的伟大抗日战争中,东南亚的华侨企业家胡虎和他所领导的侨胞组织始终不渝地宣传抗战,倾其财力支援抗战。构成了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篇章。本仅从胡虎巨款捐助抗战;宣传抗日救亡;回国考察;领导客属侨胞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等几个方面,简述胡虎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