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水书》是水族古老的宗教文化典籍,是水族先民占卜的筮书。《水书》不仅收藏了水族的古老的语言文字资料和原始宗教资料,而且还保存了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和气象资料,对研究水族古代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干百年来,它一直用于水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充满着神秘色彩,对水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态的塑造,始终起着重要的影响。《水书》中所反映和记录的天象、历法资料,如二十八宿、八卦、九星、干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成等等内容.其中多数与华夏丈化有一定的渊源关…  相似文献   

2.
<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庆活动。不久前,应贵州朋友之邀,我们来到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参加了那里一年一度的水族端节。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水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和四季,把农历九月作岁首,每逢亥日,水族各地依传统在各村镇分批过节,要分7批持续两个多月才能过完,号称史上最  相似文献   

3.
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庆活动。不久前,应贵州朋友之邀,我们来到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参加了那里一年一度的水族端节。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水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和四季,把农历九月作岁首,每逢亥日,水族各地依传统在各村镇分批过节,要分7批持续两个多月才能过完,号称史上最  相似文献   

4.
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相似文献   

5.
水族民间流传的"苗甲子"以及"七元甲子"周,即以420序数为周期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历法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正水书是水族先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水族古老的民俗文化典籍,她将古老朴素的天体、历法、气象、民俗、伦理、道德高度融合于文字不多的水书典籍中,形成了经典,内容博大精深。水书传承历经沧桑水书自水族先民初始保护传承至今,是靠先祖费尽心血一代一代地相继传承下来。水书传承人(俗称水书先生)平时不轻易给外人看自家珍藏  相似文献   

7.
一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的三次历史观摩教学和评议会中说过:“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因此,历史课的另一特点,便是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注意时间问题,和注意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交代。但这是不容易作得好的。”(1953年,七月号,人民教育)古代人类从时间观念发明了历法,从使用历法,到创造了文字,便有关于时间的记载,从这里便产生正确的历史。(传说和实物也是历史材料,但年代难得正确)最初的历史记载,总是编年的,  相似文献   

8.
打开神秘的水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古文字沿用至今,具有深厚的精神依托和底蕴支撑。现在,水族古文字在水族社会中,仍然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人们都不能跨之、坐之、踩之。  相似文献   

9.
水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兄弟成员之一,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据一九八二年统计,全国共有水族二十八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今黔南州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和黔东南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此外,在广西的南丹、河池、环江、宜山等县,也有少数水族与那里的汉、壮等族人民错居杂处。在上述水族分布的各地中,以三都县最为集中,该县水族即占全国水族人口总数的一半,因而在一九五七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已成立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上,根据史料的记载,曾制订过各种不同的历法。由于各国劳动人民对回归年、朔望月和太阳日三者的周期变化识认不同,产生了三种主要的历法: 一是“太阴历”(或称阴历)。它是根据月亮的盈亏——由朔至朔,或由望到望。其中相隔的时间是29·53059天,为一个朔望月,作为月亮运动的天文基本周期(同太阳运动没有关系),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354天,每隔五年加一闰月,闰月时在12月份加上一天,以调整岁差,共355天,阴历和阳历每年相差十天或十一天。这种历法以古代印度的太阴历可作为代表之一,阿拉伯国家(回历)亦系此历。二是“阴阳历”即阴阳合历。这种历法是根据太阳与月亮的运动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变化来制订的基本周期,这是由于它的月平均长度接近于“朔  相似文献   

11.
苏联民族节日的由来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据目前统计,有大小民族一百多个。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历法等的不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节日习俗。岁时节日由来已久,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历法分为宗教、社会、民间等数种。俄罗斯农民最早采用的是太阳历,一年为365天,12个月。按一年气候变化分为四季,即春、夏、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中国近代史,新旧历法之争占有重要一页。20世纪初,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法嬗变在中国正处在历史的阵痛中。 一  相似文献   

13.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聚居地。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唐代以前,水族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苗岭山脉以南的龙江和都柳江上游的狭长地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水族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创造了水族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水族的语言是独立的,是水族人民交往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水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侗语、壮语、布依语都有亲属关系,与侗语更为接近.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词汇是同源的。水族分布的地区不广,有大集体、小分散的特点。所以,各地…  相似文献   

14.
民间历史年代学家刘坦,针对唐兰、陈梦家二位先生运用所谓殷历论证夏商周断代年限,撰文以理清殷历的来龙去脉,指出殷历缺乏完整的历史纪年,且与《竹书纪年》并非同一体系,不能拼合使用。纬书中的殷历资料,更无利用价值。刘坦独特的年代学思想,一是审查相关资料的来源,决不能采用无稽之说;二是强调不同体系的历法之间,不可穿凿拼凑;三是对历法等知识体系,首先应正本清源,辨明实质,不急于直奔具体历史年代的考索。这对于当下改进治史方法和学术风气,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历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结晶,它在天文与数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推算年、月、日的时间系统,对于历史纪年、农事活动乃至年龄计算,都有密切关系。中国历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既不同于以《儒略历》为代表的“太阳历”,也不同于以《回历》为代表的“太阳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这种历法起源很早,夏、商、周三代即有所谓“三正”,汉代的《太初历》已确立了中国历法的基本体系,南北朝时期的《大明历》又有进一步发展。在此之后,  相似文献   

16.
水族的水书     
生活在我国西部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和都匀市、独山县等地的水族人民有着古老而神秘的水族文字———《水书》,它是水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象征,是水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民族文化。水书在古代主要用于占卦、卜辞、天干、地支、称谓、数字和鬼符之用,水族人凡是遇有祭祀、营造、婚丧嫁娶等大事,都要请具有权威的巫师用《水书》来推定择算吉祥时日,以“避凶祈福”和“逢凶化吉”等。流传至今的水文字是水族人民悠久、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上珍贵的文献记录。水书与甲骨文的结合神秘、率真、独特的水书文字有很多值…  相似文献   

17.
一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不仅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还有记录语言的符号——水文字,用水文字书写的典籍——《水书》,水语称“泐虽”(Le~1Sui~3)。它与水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诸如丧葬、婚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是农历闰四月,也就是说有两个农历四月。那么,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增设闰月是我们祖先在编创历法时的独特创举,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回归年也称太阳年,是太阳按行进轨道绕天体一周的时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它是制定包括现行公历在内的各种阳历的基础。而农历年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月相的盈亏周期来定月,故称为"朔望月"或"太阴  相似文献   

19.
水族与铜鼓     
铜鼓在水族社会中被当成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水族人民视铜鼓为传世珍物,以有铜鼓为荣,失去铜鼓就是对祖先的玷辱,丢掉铜鼓就意味着丢掉了家业的精华,被夺去铜鼓就是被夺去了欢乐和幸福,否定铜鼓就是否定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水族人民对铜鼓具有的这种心理素质,是来自对祖先遗产的尊重和民族尊重的维护。历史上有“水亦僚类”的记载,水族是“骆越”中“僚类”的分支,由南方迁徙到桂北和黔南一带,东汉马骏南征,曾在广西一带缴获大量的“骆越铜鼓”,《隋书·地理志》载:“诸僚铸铜为大鼓”,“有鼓者号为都老”。“都老”是汉族史学家对…  相似文献   

20.
事实说明,那种认为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可以脱离于社会之外,不和现实政治密切挂钩,进行历史研究或历史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等等的一些说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新大纲总论部分说明包括地方乡土历史的教学。在新形势下,乡土历史课程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进行教学?这些是地域文化课程教学者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