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民党在五卅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做了很多工作,加快了革命的步伐,为五卅运动进行了重要的准备。 1924年11月,为了实现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孙中山抱病北上。17日到达上海,他针对帝国主义分子公  相似文献   

2.
1894年10月,孙中山由上海经日本去檀香山,这大概是他首次到日本。他最后一次到日本,则是1924年11月北上天津、北京途中。在前后这三十年中,孙中山一次又一次来到日本,并曾多次较长时  相似文献   

3.
1924年孙中山北上是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的历史发展与延伸。那么,除了应皖奉军阀邀请之外,孙中山本人对北上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动机?他的思想动机与国民党人实现中央革命的设想、与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与谋求建立中日俄东方同盟各有什么关系?孙中山北上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史实真相如何?以及孙中山北上之得失又如何评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以大无畏的超人胆识,真诚的爱国精神,置生命于不顾,利用局势的变化,在宋庆龄陪同下再一次北上“谋求中国之统一”。自广州启程途经香港、上海,绕道日本抵天津。一路强调“北上力求和平统一”,“废除不平等条约”。12月31日扶病入北京,翌年3月12日病逝。孙中山逝世灵堂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古都哀悼,全城临吊,肃穆悲壮的时刻,留下永恒的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国民党改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革命军队重新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和革命青年积极投入革命热潮。孙中山把革命的基…  相似文献   

5.
乔蕊 《文史天地》2002,(7):64-64
宋蔼龄在与孔祥熙结婚之前,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盟会会员华士龙、冷御秋、柏文蔚、钮永建等人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参加过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役。有一时期,孙中山失意,住在上海。华士龙等革命同志也都沦落上海,生活困难。但他们经常去看望孙中山,孙中山也总是尽量设法筹给他们一些津贴,作为生活补助。宋蔼龄对华士龙等人表示不满,认为他们来访无非是要些钱去。后来,当他们来访时,她就托故拒之门外。孙中山长期见不到同志们,也就产生了疑虑。以后,经过了解方知是秘书的原因,他坚决要把宋蔼龄辞退。他说:“别的错误还…  相似文献   

6.
何大章 《纵横》2011,(2):50-52
宋庆龄(1893—1981),海南文昌人,生于上海。少年赴美求学。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投身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49年,宋庆龄应邀北上参与筹建新中国成立,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与香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香港曾是孙中山早年求学之地;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创建革命机关、创办革命报刊、策划武装起义的大本营;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平息陈炯明叛乱、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以及孙中山晚年北上等重大事件,都与香港有着直接关系。《孙中山与香港》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与香港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随即驱逐傅仪出宫,推黄郛为看守内阁,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欲以倾向革命之名助长他自己的声威。此时奉系军阀已进入华北,北京政权实际上是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三派的联合政府。吴佩孚战败后,直系军阀的主力退到长江流域。旧军阀的政权倒了,新军阀的政权还没有巩固起来,段祺瑞、张作霖企图收买人心,巩固其统治,借口共商国策,也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在广东国民党内部,亦由汪精卫首倡“孙段联合”,意在造革命舆论加强革命声势。经过段祺瑞派许世英跑广州、汪精卫跑天津,最后商定孙段会于北…  相似文献   

9.
胡汉民是著名的国民党元老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后随孙中山讨袁护法。孙中山北伐及北上时,把党政军权都交付给他,让他代行大元帅职权并兼广东省省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胡汉民大力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当上了国民党中央  相似文献   

10.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北上。长期的艰苦斗争使孙中山积劳成疾,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前后的情况是怎样的?他与病魔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又留下了怎样的遗嘱?作者将通过本文向读者一一讲述。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2月25日才从海外回到上海的孙中山先生,席不暇暖,又风尘仆仆地赶去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的南京城光复还不满一月,战争刚过,秩序相当混乱,政情又特别复杂,各种公开的与暗藏的敌人随处皆有。孙中山先生一身既系革命之安危,又负全国人民之重望,对他的护卫工作是当时革命党人既特别重要又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这项任务是由谁担负的呢?在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1日离上海赴南京任职时,由上海军政府都督陈其美负责筹划孙的护卫工作。他抽调了上海军政府与上海商团中最精锐的卫队与谍报人员,由军务部长李英石、卫队长郭汉章等率领…  相似文献   

12.
80年前的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溘然谢世。关于孙中山北上及病逝北京的情况,曾任孙中山机要主任秘书,并且是孙中山签署遗嘱的九位证明人之一的邵元冲,在其日记中,几乎逐日都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可补有关史籍记述之未备。现主要依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邵元冲日记》,并参酌其他有关书籍,将孙中山北上及病逝的情况,扼要介绍如下。冯玉祥在1924年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推倒直系军阀把持的北京政府之后,一再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于10月27日致电冯玉祥等:“……建设大计,亟须决定,拟即日…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自创建兴中会 ,就被清廷视为洪水猛兽 ,除明令通缉外 ,还指令各驻外使馆对他进行绑架和暗杀。后一些政敌也企图派刺客将其置于死地。孙先生一生曾多次历险 ,但每次在保镖的护卫下都化险为夷。其中有三位保镖最引人注目 ,他们是号称“革命女侠”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及英藉加拿大人“双枪将”马坤。这三人的经历 ,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哈同花园击灯救驾尹氏姐妹是光复会成员 ,秋瑾的战友。武昌起义爆发时 ,孙中山正在欧洲进行革命宣传和筹集捐款 ,听到起义爆发的消息后 ,立即兼程回国 ,于 1911年 12月 2 5日到达上海。孙中山抵达上海的…  相似文献   

14.
1912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后的北上,是民国史上引人注目的问题。他北上,是必要呢,还是失策之举?就其个人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对于一个政治家,特别是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来说,都有研究的必要。这里先从他北上的缘起来探索。他的北上是应袁世凯的邀请,袁迫使他辞去大总统,抢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是他的劲敌。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为之奋斗了16年才实现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新鲜事物。他是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正想施展宏图,把中国  相似文献   

15.
汤涛 《文史天地》2021,(7):30-33
1922年11月,王伯群和李烈钧会聚上海,参加孙中山主持的改进国民党会议,当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时,他们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和拥护.其实,在出席此次会议之前,他们已经为革命共同奋斗了7年.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悍将黄明堂翁宽黄明堂(1870─1938)钦州大寺人,排行八,称"八哥",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名高级将领。他幼年读书勤奋聪颖。1900年参加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三合会(三点会),由于他为人忠厚,作战勇敢,好打不平,富有号召力,被推为首领,拥...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等的电邀北上共商国是,宋庆龄陪同孙中山乘日本邮船“上海丸”,取道日本赴天津,于二十四日下午到达神户,受到日本有关人士、中国留学生以及旅日华侨共数百人的热烈欢迎。二十八日下午,宋庆龄应邀  相似文献   

19.
苏泊 《文史天地》2011,(10):22-27
烈士遇刺百年,丰功青史永传。吴禄贞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在清军内部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少年立志救国救民,从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策动北方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准备北上,一举推翻清王朝的前夕,却惨遭反革命势力暗杀,年仅32岁。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事业。他那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彻底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北洋封建军阀而奋斗终身。他领导革命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迄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孙中山又吸收了新的革命思潮,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把旧的三民主义发展为新的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孙中山为革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自述是“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事业,必然“有志竟成”。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